采訪& 撰文_ 羅元廷
所謂生活,不過是不斷地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所謂90 后,其實和之前的70 后80 后、未來的00 后10 后也并無多大的區別。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典型的90后,沒染過頭發,沒追過星,沒穿過帶破洞的衣服,每天按時早起吃早飯,手機里的歌單都是上世紀的老歌,閑來無事也愛和70后80后的朋友談天說地。人生最叛逆的時刻,就是初中那會兒開始流行mp3,看周圍朋友都有,就和父母各種鬧,死活要買一個。
上小學時我的學習特別好,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前五名,年年拿獎狀,因為家里對我一直管得很嚴,作業稍有不合格就被撕了,所以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認真學習。初中的我依靠自制力和一點小聰明依然能保持在班級前十名。結果一到高中我就沒人管了,好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覺得原來的學習順風順水,偶爾放松一下也無所謂,導致考試成績一落千丈,突然從年級一百名跌到了八百多名。我當時一下就慌了,感覺掉到了深淵,想要努力追趕上別人的進度,這才發現書太多,怎么看也追不上。有一次數學考試題目特別簡單,全班平均分都一百多分,可是我只考了59分,然后我就轉學了。換了新環境的我依舊沒法靜下心來學習,只能靠著高三最后一年,人家復習我重新學習,硬生生地考到了二本線。剛畢業那陣子也有過對未來的迷茫,我并不想回家,想留在上大學的地方,但是父母給了我兩個選擇,要么回家,要么去北京。我討厭人多擁擠的大城市,所以就乖乖回家了。我常常開玩笑說我生活在十七線開外的小縣城,和一線城市的精英們有著天壤之別。回家之后我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家里的幫助下買房,24歲結婚,25歲生孩子,一切都順理成章,省略了大多數人打拼了許多年的過程。大家都說你怎么這么早就當爸爸了,其實我覺得不早。孩子比計劃之中提早了半年到來,聽媳婦說她懷孕的消息時,我剛開始是激動,完全不敢相信。說實話,那時候我的內心是稍微有一點點抗拒的,覺得自己還沒玩夠呢怎么Duang~,就蹦出來了個孩子呢?可是生活不會等你準備好才到來。每個人都是邊走邊學習。我只能慢慢接受現實,雖然這個過程依舊很忐忑,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樣的方式去照顧孩子,教育孩子,只能自己默默看書做功課,試著把自己變成一個溫和的人,學著適應父親這個新的身份。
兒子出生后,我媳婦就不上班了,和老人一起在家帶孩子。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合格的爸爸,平時上班忙,只有周末才會帶他出去玩,但是每次看到他歪著小腦袋瓜沖我笑,我覺得生活的一切煩惱都煙消云散了。
我希望他能無憂無慮地長大,成為一個品德正直的人,希望他能有很多的朋友,成為受人尊敬的人。其實回過頭看,當爸爸好像也沒那么難。

我出生在東北一個特別普通的家庭,從小在大連的農村長大,小學初中高中一路平平淡淡地過去了,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不會花太多時間做一些所謂的課外輔導,該玩就玩該鬧就鬧。上大學之前一直覺得自己很戀家,決心以后不要離家太遠。高考報志愿的時候,一本二本一共15個志愿,我只填了一所在省外的學校,可是造化弄人,我偏偏被這所離家十萬八千里的南方學校錄取了,還讀了一個自己沒有聽說過的專業,懵懵懂懂地過了四年。畢業以后我又去了北京工作,成了千千萬萬北漂中的一員,漸漸地,和自己當初的目標背道而馳。
平心而論,北京除了房子太貴,別的一切都很好,生活便利,吃的地方多,玩的地方多,而且自己運氣好,認識的朋友們也對我挺好,大家和和氣氣,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可能每年最煩惱的事情就是房租到期要重新找房子的時候了吧。我在北京工作了兩年半,一共搬了三次家,以前覺得搬家多麻煩啊,現在也習以為常了。其實我是一個特別隨遇而安的人,上大學的時候覺得南方的氣候我實在無法適應,但是時間長了好像也慢慢習慣了。當時年紀小,最大的困難就是想家,現在一個人在外面這么多年,遇上天大的事情也能不慌不忙地應付。
前陣子我剛剛把工作辭了,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直到我決定辭職的那天上午甚至中午,我還在想我才不會學別人裸辭呢,我得先給自己找好后路,畢竟不留余地的辭職風險太大。但是那天我突然覺得好累,這份工作把我壓得喘不過氣,我想停下腳步,休息一下。那時候我腦袋里什么想法都沒有,就覺得,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跟工作比起來,人生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去做,不如就辭了吧。于是那天下午,我就和領導提了辭職,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這么灑脫過。
每當別人問我對未來有什么規劃或者目標啊,誒嘛,我想說我這么胸無大志的人哪有什么最想做的事情,船到橋頭自然直,也沒有什么目標,就希望自己過得開心快樂。從小到大,我爸媽就讓我學會獨立,他們尊重我的選擇,只給意見,不干涉我做決定。從上大學到找工作,所有重大的決定都是我自己拍板的。我爸媽說,生活是自己的,決定要自己做,所以相應的后果也要自己承擔。我一直牢牢記著這個道理。
人生只有一次,不管做什么,盡力去做,不浪費時間不浪費精力就好。對于那些過去的、已經成為定數的事情不去后悔,就算時光倒流,我的選擇依然不會改變,我可能沒有做得更好的毅力,但也不會允許自己變得更差。

在我看來90后就是一種偽概念,我們只是按照出生時間被劃分的一個群體,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真實的90后都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色彩。如果說90后真的有什么共性,那可能就是都不太喜歡被貼標簽了吧。也許和長輩們相比,我們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喜歡遵從內心的想法而不是盲目跟隨潮流。我好像就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認真學習,名列前茅,考上了人人稱羨的大學和專業,因為大學期間成績優異,還參加了學校的“2+2”交流項目,出國留學,現在在美國紐約的一所大學讀書。
出國的準備階段是很累人的,雖然這是學校的項目不需要SAT成績(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俗稱美國高考),但要求我在兩個月之內考出雅思成績。當時我還在正常上課,不得不承受雙重壓力,最糾結的是那時候我并沒有想清楚是否要出國,所以心態仍然搖擺不定。不過后來我一想,還是要趁著自己學習新事物最快、思想最開放的年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往后的人生才不會有遺憾。慶幸的是家里人都十分支持我,無論是金錢上還是心理上,他們都是我堅強的后盾。因為保持著良好的溝通習慣,我和父母的關系一直很好,仿佛是無話不談的老朋友,最叛逆的青春期也和平度過。目前為止我的人生雖然有點小喪,但是也沒遇到過什么重大的挫折,算得上平平順順。除了學習,我還喜歡各種類型的戲劇,音樂劇、話劇、歌劇等等,到紐約后我看了超過50部百老匯和外百老匯的劇,我的選修科目也是戲劇。還有從小就練習鋼琴的原因,我對古典音樂以及芭蕾也慢慢產生了興趣。因為接觸了許多不同的事物,未來我想從事的工作有很多,并不會因為所學專業限制選擇空間。從當前美國的就業形勢和政策來看,選擇留在美國是非常困難的。其實中國的發展和市場潛力無限,全世界都看好中國的經濟,所以我最終可能還是會選擇回國發展。
出國后我感受到了和在國內截然不同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大家都習慣了獨來獨往,仿佛置身孤島。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從超市采購回來,提著一大袋很重的東西走在路上,當時正值盛夏酷熱難耐,我忽然覺得有些中暑,頭暈到沒辦法站穩。可是周圍一個人都沒有,我只好在路邊的長椅上坐了一會兒,然后繼續拎著東西回家。在國外很多時候沒有人可以依靠,我只能靠自己。也許出國并不會改變你的未來,但卻可能改變你面對未來的心態。現在的我已經變得更加包容開放,學會尊重別人,也懂得面對真實的自己。我希望自己不管是30歲還是70歲,都能夠堅持初心,可以更加成熟但不要變得世故。

我的小名叫皮皮,人如其名,從小到大我都是班里最調皮的那個人,總是讓父母操心,讓老師頭疼,是老師眼里的問題學生。我是家里的獨子,所有的長輩都特別寵我,所以養成了我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吧。你說叛逆期?我的叛逆期好像就沒有停過。
雖然我的成績一直算不上很好,可是也不至于墊底。不過中考前我意外摔傷,讓我沒法好好完成考試。當時右手骨折,還打了鋼板,從來沒覺得這么疼過,牙都要被我咬碎了。臨近六月的廈門,天氣正熱,我的傷口不慎感染發炎,好像有無數只小螞蟻在啃著我的手臂,奇癢難忍。我不得不做手術提前取出鋼板,再打一個外支架。聽我小姨說,我在做手術的時候,我媽在外面偷偷抹眼淚。雖然我帶傷堅持了考試,但是成績出來后,果然和我預料的一樣,羞于見人。
正當家里人對我的前途一籌莫展的時候,我爸媽的朋友介紹說,廈門地鐵在招收定向委培學生,在島外一所中專讀書,畢業以后就從事和地鐵行業相關的工作。家里人商量后都覺得不錯,就讓我去讀了這所學校。從小到大我沒受過什么挫折,就這次骨折,算是我摔得最慘的一次吧。經歷了這些事情后,我覺得自己明顯比以前成熟了,我的人生似乎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轉變。來到新的學校,我學的專業是交通運輸系的工程車司機,也許未來某一天,你在廈門坐的地鐵,司機正是我本人!新班級里,老師讓我當了班長,我似乎還成了班里的學霸,同學們在打打鬧鬧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在看書學習,每次考試我居然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中專畢業后,學校繼續讓我們去東北的鐵路專修院校讀書,算是上崗前的一個延讀培訓,在黑龍江的齊齊哈爾。從廈門到齊齊哈爾,可是跨越了大半個中國,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來了東北,感覺簡直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語言、飲食、生活習慣……差異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今年寒假我回家,覺得閑著也是閑著,就在家附近的一家耐克鞋店打工,因為我平時就很喜歡球鞋,有收藏鞋子的習慣,所以向客人推薦起來也得心應手,有時候能和他們滔滔不絕聊一兩個小時。一個月打工下來,我賺了七千多塊錢,真是讓我相當有成就感。看著自己周圍的朋友上高中、參加高考上大學,說不羨慕是假的,不過《論語》有句古話說“富貴在天”,未來的事情還不一定呢。我覺得自己也不比他們差。
我們所有人都是這大千世界的一粒渺小塵埃,在無垠宇宙、浩瀚星海之中,努力地尋求屬于自己的一方生存之地,我們懷抱夢想、充滿激情地活,我們也世俗茍且、雞毛蒜皮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