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臻 李崗
摘 要:惠清高速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中的一部分,其中從化區路段穿越廣州市從化聯溪市級森林公園千瀧溝景區,高速公路穿越后將對景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以及景區的發展造成影響,為掌握惠清高速對景區的生態影響,多次進行了現場調查,在此基礎上,對惠清高速穿越景區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作出初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科學合理的生態防護對策。
關鍵詞:惠清高速;千瀧溝景區;生態影響;防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1-0039-02
Abstract: The Huiqing Expressway is part of the layout planning of the highway network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which the section of the Conghua District passes through the Qianlonggou scenic spot of the Conghua Lianxi City-level Forest Park in Guangzhou. The expressway crossing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area. In order to grasp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the Huiqing high-speed on the scenic spot, a number of on-site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Huiqing high-speed crossing scenic spot, and puts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Huiqing Expressway; Qianlonggou scenic spot; ecological impac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廣州市從化聯溪市級森林公園千瀧溝景區,地處北回歸線上,森林資源表現出較強的熱帶性,地帶性的植被以南亞熱帶綠闊葉林為主,生物多樣性豐富,惠清高速穿越廣州市聯溪市級森林公園的北部核心景區千瀧溝景區,穿越長度為 6800m,穿越區域為龍廣州市聯溪市級森林公園千龍溝景區溪流區域的北面,需永久性占地約17.68hm2,占景區面積的0.45%。高速公路的施工已對景區的生態和運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特專此組成專家組對惠清高速穿越廣州市從化區建立聯溪市級森林公園千瀧溝景區的穿越區域進行了多次現場調查,在此基礎上,對惠清高速穿越廣州市聯溪市級森林公園千瀧溝景區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作出分析研究和評估,并提出了科學合理的生態防護對策。
1 高速公路穿越千瀧溝景區的生態影響
1.1 對水土資源的影響
惠清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在穿越區域主要水土影響在于:首先是地表徑流,修筑高速公路開挖的土石方會破壞土體的自然平衡,引起局部山體失穩,造成水土流失;其次是施工營地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對水質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車輛尾氣、車輛部件磨損、路面磨損、運輸物灑落及大氣降塵等沉積于路面,受降雨沖刷時產生路面徑流;再次是部分固體物質、有機物、重金屬和無機鹽等污染物會隨徑流排入附近水體,對受納水體水質產生一定的污染;最終直接影響表現為降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間接影響表現為破壞魚類、兩棲類動物棲息環境。
1.2 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影響
惠清高速公里穿越景區建設施工和運營期間,對森林植被和植物的影響主要為山體挖掘和排水截留工程。對動物的影響體現在對動物生存空間及活動通道的分割與阻隔,進而影響野生動物的覓食、遷徙和基因交流,導致物種衰退或消亡的趨勢。項目建設和運營將導致部分植物種群生境受到侵占和破壞。調查過程中錄得的植物種群均為華南地區較為常見的野生植物種群以及人工造林綠化植物,所以項目建設和運營對植物種群的影響極其有限,在保護區山體內的其余大量種群并未受到顯著影響,可以繼續實現種群更新、演替。
1.3 對景觀和景區管理的影響
惠清高速公路建設的橋墩、路面等人造物會破壞景區自然景觀的整體性和統一性,極大地降低自然景觀的觀賞性。增加了景區的管理難度,運營期間車輛對人和動物的影響,游客活動可能帶來的疫情疫病等。
1.4 新增污染源對景區的影響
惠清高速公路不同時期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廢水:工業污水主要為各施工營地排放的機械維修和工作的油污、滴漏產生的含油廢水、生活污水及橋梁施工引起的排水;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員就餐和洗滌產生的污水及糞便污水。(2)廢氣:施工期主要為施工場地、施工便道揚塵以及施工機械車輛排放的尾氣;運營期為高速公路上汽車行駛的汽車尾氣。(3)噪聲:高速公路施工期間,作業機械類型較多,如公路地基處理時有打樁機、鉆孔機械、真空壓力泵等,對周圍環境均都會造成噪音影響。(4)揚塵:公路施工期空氣污染主要是揚塵污染。筑路材料的運輸、裝卸、拌和過程中有大量的粉塵散落到周圍大氣中,在風速較大或汽車行駛速度較快的情況下,粉塵的污染更為嚴重。(5)光污染:穿越區內部分地段沒有人口居住,沒有人為光源,工程建設需要引入燈光,施工期間的夜間作業所使用的大功率強光燈可能會驚嚇部分夜間活動的動物,或造成晝行性動物的生物鐘紊亂。
2 減輕生態影響和生態防護對策
2.1 施工期減輕影響措施
(1)邊坡防護。路基工程施工中,建設單位應將挖除的腐殖土集中堆置,并采用臨時圍欄攔擋,將開挖土回填路基邊坡,便于植草綠化。對挖方路基,施工單位應在一級平臺上設置種植槽,栽植可綠化平臺,栽植藤本植物可綠化下邊坡,栽植攀緣植物可綠化上一級邊坡;對于填方路基,邊坡的一級平臺栽植喬木,既可綠化邊坡,又給駕乘人員以安全感,增加行車安全;土路肩采用草皮綠化,對于擋土墻、漿砌護坡、石質邊坡等,在其下栽植攀緣植物在其頂部栽植垂藤植物。(2)水土保持。為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減少施工和運營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建設單位劃定施工區域,維護非施工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盡量減少地表擾動,消減施工對地表植被、土壤、水體的影響,臨時占地要在施工結束后進行清理、回填和平整。(3)污染防治。建設單位應安裝不凈水的回收設施、脂肪和易液化物的分離設施以及公路廢水的凈化和過濾設施、排水設施以及處理設施,做到與景區設施相協調。施工車輛和設備保養、清洗和維修應在指定地點進行,不得隨意傾倒殘油。廢棄材料和固體廢物嚴禁排入水體,以防污染水質、阻塞河道,施工駐地應設置垃圾箱收集生活垃圾,并定期進行清運,建筑材料運輸、堆放時應加蓋苫布,景區管理所應增設在保護區施工的宣傳牌和警示牌,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強化施工人員環境保護意識。
2.2 運營期減輕措施
可在高速公路穿越段路基兩側營造30m寬的生態防護林帶,采用本地的喬、灌、草種混合營林,這樣彌補工程建設對林木的破壞,使當地物種盡可能的連續,同時,避免引用外來物種的種植和管理難度及高費用,以及外來物種可能引起的生態入侵現象。景觀上,營林物種應與當地物種季相一致,減少公路的分割感,提供地方性的物候景觀。建設單位應合理開設施工道路,嚴格控制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區,避免或控制野外用火火源。
2.3 管理措施
(1)制度和組織管理措施。施工單位、施工監理單位、運營管理單位分別制定惠清高速公路穿越千龍溝景區施工生態管理條例和運營生態管理條例,確定公路施工人員和公路運營人員在保護區范圍內活動的行為守則,規定野外用火方式方法,限定施工機械和交通車輛噪聲標準,介紹相關自然保護知識,景區和項目組也要成立聯合監管組,來領導、監督、協調公路施工期和運營期在景區內的自然環境保護事宜,針對本項目工程穿越景區的特點,除進行常規工程技術培訓外,應對管理人員、監理人員等進行自然環境保護的培訓。(2)巡護管理措施。在惠清高速公路施工期和運營期,高速公路施工方和景區可聘請至少2名人員專門負責穿越區的巡護、宣教和監測工作,其中,巡護監測報告1月至少1次,主要記錄動物資源、植被恢復狀況等。在公路施工期間,定期對自然資源和環境變化進行監測,為施工組織和施工管理提供詳實資料和數據。(3)后評估管理措施。惠清高速公路建設應嚴格執行“三同時”,即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和同時峻工驗收。在惠清高速公路工程項目投入營運后,建議對公路項目環境影響進行后評估,進行一次全面的后評估,檢查環境保護工程技術措施執行情況,以利于在今后的運營中繼承好的做法,改進低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實現環境保護總目標。(4)生態監測。制定完善細致的施工和運營期的生態監測計劃,做到監測布點和監測項目的合理性,定期調查資源、環境變動情況,分析工程對景區生態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生態監測的主要內容有:首先,定位監測,以揭示評估當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態系統與生態環境間的相互作用與規律;其次,生態環境因子監測,為分析生態環境的主導影響因子提供基礎數據,也為自然保護提供依據,有必要對保護區內的生態資源進行各方面綜合監測;最后,運營過程中噪聲等污染因子的監測,制定監測規范,及時對運行期間的噪聲等污染因子進行抽樣監測,并記錄核查數據,保證各監測數值符合相關規定或標準。
3 結束語
惠清高速公路穿越千瀧溝景區,對景區的生態影響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找到合適、可行、高效和全面的生態防護措施是關鍵,本文就此對惠清高速公路穿越千瀧溝景區的生態影響進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科學有效的減輕影響的防護措施,以減輕高速公路對景區的影響,只要認真落實本報告所提出的減緩措施,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為環境所接受,以期對人類和森林生態景區之間搭建一條生態、和諧、綠色之路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 HJ19-2011[Z].
[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Z].
[3]廣州市從化聯溪市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2010)[Z].
[4]李琨.淺談沿江高速公路對升金湖保護區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8):134-135+164.
[5]馮愛輝,關衛省,柳婷.高速公路對自然保護區的環境影響及減緩措施[J].山西建筑,2005(22).
[6]眭封云,張文峰,李金京.同沿高速公路建設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及工程措施[J].中南公路工程,2007(2).
[7]宋偉香.高速公路建設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及對策[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