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雪莉 張小芹
摘 要: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改善、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淤地壩工程的建設技術得到了提升。文章從淤地壩的發展史著手,分析工程建設過程中淤地壩的工程技術,考慮到淤地壩工程技術與社會經濟效益密切相聯的特性,要大力宣傳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淤地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采用淤地壩的有效保障措施,更好地保護我國的生態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淤地壩工程;建設技術;效益
中圖分類號:S15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1-0132-02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soil ero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ilt dam project has been improved.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y of silt da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silt dam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silt da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 should vigorously publicize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rational layout of silt dam construction, adopt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silt dams, better protect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Keywords: silt dam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enefit
淤地壩工程建設主要針對溝道工程項目而言,它可以起到控制水土流失、攔泥淤地、蓄水等作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不可小覷的功效。因此,淤地壩工程也在我國保持生態建設規劃藍圖中作為重要的項目舉措。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淤地壩建設質量數據統計,淤地壩建設從技術層面或是后續的管理維護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所以抓住問題的關鍵點,改變淤地壩現狀,保證淤地壩的正常運轉當務之急。
1 淤地壩的發展過程及其特點
早在400多年前,人工修建的淤地壩就在運行,蘊藏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對淤地壩工程建設規劃不斷完善及改進,主要經歷了示范階段、推廣階段、完善階段和發展階段等四級階梯式的發展,其發展特點總結如下:
1.1 多種規模的淤地壩工程相結合
溝道壩系的建設格局在淤地壩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完善,日前形成的上下布設的格局,大中小型相結合的河道體系,充分地利用了淤泥的防洪功能,將壩地的土地有效地利用,在流動的河中修建淤地壩的設計對改善土地的利用情況,攔截漂流泥沙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1.2 眾多的淤地壩建設
在我國意識到淤地壩工程的重要性和適用性之后,淤地壩的建設數量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在西北部的準格爾旗西黑岱小流域興建了壩地80.5hm2,使坡耕地快速減少了218hm2,糧食產量大大地得到提高,由往年的年均產量336公斤增加至年均產量847公斤,為人民的生活食糧提供了保障,土地的利用率直線式的提高。慶陽市西峰區先后依托河道流域建成了一批淤地壩工程,至2012年底運行正常并在冊的淤地壩工程達38座,其中大型的淤地壩占總量的57.9%。
1.3 針對性完善淤地壩骨干工程
我國是個幅員遼闊,地質情況復雜的國度,各個城市有著其不同的實際地況,在淤地壩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避免建成淤地壩之后利用不足或廢棄的盲目建筑工程,不但造成了經濟浪費,而且對土地的利用無益。因此,各地區針對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淤地壩在興建地的庫容量、建造標準以及其防洪能力等因素,構建完善的溝道壩系,建造一批大型骨干淤地壩工程,真正發揮防洪阻泥的作用,以利于農業生產建設。
2 淤地壩工程建設的技術要點分析
2.1 施工建設階段的技術措施
在淤地壩的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必須依循淤地壩相關的技術規定和標準進行施工,各方主體重點關注和分析淤地壩施工中的岸坡、壩基、涵臥管等施工狀況,在明晰各方參與主體的崗位責任制度的前提下,分工負責,各司其職,確保各項施工內容都在規范要求的標準之內,確保工程質量各個技術指標符合要求。同時,還要加大對淤地壩工程建設施工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增強淤地壩建設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通過宣傳淤地壩建設技術、安全技術等內容,較好地解決淤地壩施工中的問題。
2.2 運行管理階段的技術措施
在淤地壩工程運行管理的階段,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組建防汛機構和隊伍,在與當地氣象、水文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的條件下,做好防汛搶險預案,確保淤地壩運行的工程進度。同時,還要及時進行淤地壩的汛情通報,及時分析和處理淤地壩工程的安全運行問題。(2)動態監測。在淤地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對水沙、安全、效益等情況的動態監測,要進入到淤地壩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和監測,并加以記錄和整理,全面做好淤地壩運行管理階段的管理工作。(3)改革淤地壩工程運行管理模式。要結合當地的淤地壩工程特點,改革淤地壩的運行管理模式,實現淤地壩工程的產權制度改革,使受益戶充分感受到淤地壩運行管理的重要性,成為淤地壩工程運行管理的主體,增強對淤地壩的管護意識,從而確保淤地壩的效益發揮,實現以壩養壩的運行管理效益。(4)完善淤地壩運行管理機制。還要建立健全淤地壩的運行管理機制,加大對淤地壩科學管護的宣傳和推廣,增強人們對淤地壩運行管護的意識,充分認識到淤地壩工程運行管理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確保淤地壩工程的正常運行。
3 淤地壩工程建設的效益分析
3.1 攔截泥沙,實現防洪減災
修建淤地壩工程可以較好地攔截黃河中的泥沙,使之成為一道有效的人工屏障,最大程度上減少水土流失,固定溝床,從而較好地實現水土治理工作。通常來說,大型、中型、小型淤地壩攔截泥沙的效益發揮根據其工程規模而存在差異,其中:大型淤地壩攔截泥沙可超過12000噸,中型淤地壩攔截泥沙可超過9000噸,小型淤地壩攔截泥沙可超過4500噸。由此可見,淤地壩的攔泥淤地造田的效果良好,成為了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壩地,達到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效果,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增產增收效益。同時,淤地壩工程還可以起到良好的滯洪蓄水功能,在汛期時起到防洪減災的作用,確保下游人民的財產安全。由于不同庫容量、積水面積、壩的穩定性不同,因而防洪的效益也不盡相同,相較而言,庫容量大、來沙量多的淤地壩比庫容量小、來沙量少的淤地壩具有更為良好的防洪效果,可以較好地減輕流域河床在汛期沖刷下和雨洪泥沙流向下游而引發的嚴重水土流失現象,為此,要充分考慮淤滿的變化情況,進行淤地壩的合理使用,通過滯洪、蓄洪的措施減少洪峰的流量,達到防洪減災的效果和目的。
3.2 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
淤地壩可以充分利用地表的徑流,較好地蓄積水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有效地解決農業及生活用水問題。同時,淤地壩可以實現對水資源的調節,充分發揮水資源的利用效益,使之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有效水源。在淤地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還有小高抽提水工程作為其水源配套設施,可以每年平均提供人畜飲水,解決飲水難的問題。
3.3 提高了耕地利用面積,提升了農業產量
淤地壩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周邊的荒溝、河灘、荒坡,使之成為有用的農田,增大了耕地的利用面積,也同時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這主要是由于耕地中的土壤大多為淤泥,這些淤泥之中含有大量的腐殖物質,這些腐殖物質的有機質含量較高、水分肥沃而充足,具有超出其他耕地的土壤肥力,有效地提升了種植作物的產量。經過調查發現,某區域建成后的淤地壩工程站點,其壩地土壤的含水量高于坡耕地土壤的1.86倍,糧食產量比坡耕地產量高出了4500kg/km2,由此可見,淤地壩工程的建設極大地提升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效益,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3.4 獲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淤地壩工程建設可以通過滯洪水域,涵養當地的水源,形成良好的區域小氣候,更好地適宜于林草的生長,獲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有極其明顯的社會作用和效果。
4 淤地壩工程安全運行的有效措施分析
4.1 做好淤地壩的科學布局和選址工作
要結合當地的特點和具體情況,科學布局、因地制宜、合理選址,兼顧經濟利益和安全效益,確保淤地壩址的地形發育良好完整,不會出現斷層、裂縫、泉眼、滑塌體等現象;同時,還要保證良好的土壤條件,避免將淤地壩的壩址建在易遇水崩解疏松的土壤之上;另外,還要考慮淤地壩建址處的植被條件、氣象水文條件、周邊設施及環境等因素,科學合理地做好淤地壩的布局、選址等工作,較好地滿足各種需求。
4.2 做好勘測設計工作
要做好淤地壩的勘測設計工作,要在全面而詳實地勘查探測淤地壩工程地質條件的前提下,獲悉淤地壩工程的水文泥沙等相關資料,提升淤地壩的技術勘測質量。同時,還要精心做好淤地壩的設計工作,編制完整、真實的設計報告,嚴把淤地壩工程的審查關,做好淤地壩工程施工設計與規劃階段的監理工作,在全面勘察淤地壩的壩址地形、地質條件下,進行淤地壩工程項目的規劃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最大程度上減少工程變更,有效提升淤地壩工程設計的質量。另外,還要做好淤地壩工程的監理管理工作,成立專門的淤地壩監管機構,明確各人的管理責任和權限,根據不同的淤地壩類型確定不同的管理、監護辦法,并對淤地壩監護過程中的糾紛進行及時的處理。還要定期檢查施工現場記錄的具體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增強淤地壩工程的安全責任意識,進行現場指導、技術比拼、專家點評、質量警示等方式,較好地提升淤地壩建設管理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淤地壩工程建設要在工程建設中兼顧生產,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突出淤地壩工程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建立健全淤地壩工程運行管理機構和相關機制,加強淤地壩工程的科學管護工作,較好地提升淤地壩工程運行管理的安全責任意識,確保淤地壩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實現,確保淤地壩運行的正常。
參考文獻:
[1]賈興義,范正印,李林虎.淤地壩運行管理與效益調查分析[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3(12).
[2]張鵬剛.鄉寧縣壩系工程效益分析[J].山西水利,2011(04).
[3]韓建鵬,王軍民,賈潤峰.河南省淤地壩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2018(01).
[4]劉穎.淺議淤地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J].科技與企業,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