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摘 要:小麥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是人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農作物,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只有全面做好種植技術研究,防治蟲害的發生,才能確保高產增收,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糧食壓力問題,小麥種植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小麥種植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文章主要對小麥種植技術優化策略和蟲害防治進行分析,以此,推動小麥種植技術進步,優化小麥種植質量。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防病害;管理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1-0136-02
Abstract: Wheat is widely planted in our country, it is an important crop in people's life, and 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material on the table. Only by doing a good job of pla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 can we ensure the high yield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To improve wheat yield and quality,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grain pressure in China, wheat planting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social stability, wheat planting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pest control of wheat planting technology,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wheat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wheat planting.
Keywords: wheat; planting technology; disease prevention; management
小麥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我國大部分地區均適宜小麥的生長,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著重要的地位,小麥種植質量關系到國計民生,影響著國家發展,只有全面做好小麥種植技術創新,才能推動種植業快速發展,不斷推動我國糧食產量提升。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速度加快,農業人口不斷轉型,在城市人口增長,鄉村人口對頭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則是當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在人口極具變化的現實背景下,只有全面提升小麥種植產量才能有效減輕我國整體糧食壓力,保證人們生活水平。
1 適宜小麥種植條件
我國是農業大國,種植的作物大部分被消化,隨著城市快速發展,人口急劇增加,我國糧食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當前,人均耕地可種植面積在逐步縮小,糧食供應壓力與日俱增。只有大力發展小麥種植,提高種植產量與質量,才能全面滿足消費需求,保證國家發展,小麥種植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增強。優化種植技術,對提高小麥產量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總需求。小麥的種植遍布全國各地,種植范圍廣泛,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種植成長條件,只有結合不同地區特點選擇適宜小麥種植條件才能確保豐產增收。適宜小麥種植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土壤環境的選擇
環境對農業作物生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只有全面做好環境選擇,才能提高產量,保證質量。對小麥生長環境的選擇過程中,需要對土壤環境重點選擇,只有那些養分較高的土壤才適合生長。一些特殊品種,能夠達到高產的優質小麥品種,更要選擇條件好的土壤進行種植,這樣才能發揮出優質品種優勢,提高總產量。種植小麥時,要在選擇地塊上下功夫,較高地勢、灌溉條件便捷的土壤最適合生長,施肥時也需要根據土壤結構進行合理施肥,確保土壤與肥料的有機結合。
1.2 播種密度要嚴格把握
小麥種植不能為了豐收而密植,這樣不但不利于成長,相反還會影響他們的生長,進行播種的時候,對量的把握要做好,合理控制種植密度,要根據品種的不同,嚴格適度的做好播種工作,不能出現大面積密植的情況,后期管理跟不上,更影響他們的生長。
1.3 保證良好的灌溉
小麥對水分的要求并不嚴格,但也需要確保及時進行灌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小麥在進行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時如果水分跟不上,極容易出現干苗的現象,最符合條件的種植是當地有良好的灌溉水源,具備便捷的灌溉條件。
1.4 要有充分的光照
小麥生長過程中,對光照需求量大,一定要充分確保當下環境,能夠完成光合作用,光照是一個嚴格的條件,是成長的先決條件,要保持良好有效的光照條件,一般情況下,自然環境中的光照就符合成長條件需求,但是小麥播種早,對自然光照需求量大,隨著季節的變化,自然環境中晝夜溫差大,對小麥飽滿與成熟期成長較為有利。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已經研究出了耐寒、高產、優化的品種,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小麥種植,就能夠解決條件不足的問題,實現高質量、高產量。
2 小麥種植技術
為了確保小麥豐產增收,則需要從各個方面合理控制提高種植效果,運用良好的技術,實現高產目標。
2.1 選地整地
根據成長條件要求,對小麥種植土地的選擇非常重要,對土地的整理能夠全面促進成長。選地整地是重點,只有合理處理土地,才能推動小麥健康成長,保證成長的基礎環境。高產與土壤肥力是離不開的,肥力良好的土壤,能夠保證耕層厚度充足,有利于優質小麥種植與成長。選地過程中,需要對現場做好前茬處理,通過深耕實現土地上虛下實的目標,利于種子快速發芽,同時根系也會變得更加牢固,能夠抵抗大風。
2.2 優選種子
良好的種子是豐產的,種子不合格,則長不出好的作物。在各類農業科技發展中,種子是基礎,在各類影響成長的條件中,種子是核心。只有根據當地種植條件,合理選擇適合的種子,確保種子與土壤的有機結合,滿足種植條件具體要求,對種子進行選擇時,需要把握好幾個方向,高產量、穩定性、高生產力、優質性、抗倒伏及早熟等是選種的標準。選擇合適的晴朗天氣進行曬種,時間約為7d,能夠有效預防發霉和蛀蟲,提高種子發芽率。通常,不曬種與曬種的差距為15%~17%,增產高達15%。
2.3 播種管理
播種管理是重中之重,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嚴格控制。選擇耕作方式的時候,需要確定好走向,只有便宜的方向,才能適宜成長,要合理分析地形地勢,根據種植區域情況,確定方向與方式。在高產田種植,不需要增加主莖穗,只需根據正常播種量進行就可以,如果超過正常播種量,那么就會給田間管理增加難度,不利于小麥透風,個體生長力也會下降,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倒伏現象。播種量的控制非常關鍵,不能密植也不能稀少,要根據不同的小麥品種,選擇合適的播種量,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播種量要求,深度最適宜的是3~4cm,能夠使苗壯、苗齊得到充分保證,有利于小麥增產豐收。
2.4 田間管理
良好科學的的田間管理能夠實現增產目標,田間管理要把握好幾個階段。第一,在出苗至分蘗階段。此時葉片正在生長、根系分蘗,小麥出苗后則需要進行間苗,這樣保持良好的均勻度,便于成長發育,要看住水分吸收,保證在天氣干旱時,能夠及時快速的進行灌溉,這樣,小麥就能夠穩步扎根、充分分蘗,生長能力迅速加快。第二,小麥拔節期階段。此時田間管理需要對肥力進行控制,根據成長條件做好氮肥施用,進行施肥時可以與灌溉同步,保證肥料的有效吸收。第三,小麥成長灌漿期階段。這個時期需要把握好噴灑作業量,需要科學配備,合理運用,根據種植密度選擇1%~2%尿素溶液做好施肥工作,如果土地缺少磷、鉀元素,就無法滿足小麥成長過程對微量元素的總量需求,為了提高效果,噴灑溶液時可以適當加入0.2%~0.3%磷酸二氫鉀。第四,管理后期階段。這個階段已經接近成熟期,此時為了保證快速成熟,則需要對田間雜草做好全面的清理,根據品種選擇合適的除草劑。除草劑要根據環境進行使用,選擇合適的環境濕度和溫度進行施用,提高使用效果。
2.5 收獲期管理
此時是最為重要的時期段,需要科學把握好幾個問題,第一,全面滿足麥黃水灌溉。小麥蠟熟后,對光合作用產物運轉和積累有著嚴格的控制,需要通過技術進行全面強化,針對干旱年份需要保證澆好麥黃水,這樣才能免受干熱風害的影響,降低成長速度。麥黃水灌溉能提升小麥產量,一般會增加10%左右。第二,合理確定好收獲期。小麥蠟黃末期就意味著已經進入了收獲時節,此時顏色變黃、莖稈有彈性、籽粒含水量高,需要科學去雜,保證純度,提高產量與質量。
3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受到病蟲害影響,為了全面保證成長的條件,則需要科學做好蟲害防治工作,為成長提供有利保障。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受地下害蟲、小麥吸漿蟲、麥蚜蟲、黑穗病、白粉病及全蝕病等的影響較大。
3.1 栽培優化做好病害預防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蟲害問題,則需要在農業種植優化上下功夫,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區域情況,合理科學的結合農業需求,不斷提升管理效果與技術能力,積極落實病蟲害防治手段,通過有效的技術運行解決好蟲害問題。一要做好輪作倒茬,合理控制土地使用。這樣就能夠有效解決好小麥全蝕病和紋枯病,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蟲害影響。集中優化品種,選取抗病耐病的品種進行大田播種。二要完善蟲害監控手段。要及時發現問題,小麥種植人員要根據地區情況,做好田間觀察管理,不斷完善病蟲害防治綜合管控機制,有效減少根腐病,要對無病田先種植,有病田后種植。三要合理利用肥料。全面提高有機肥和磷鉀肥的施加頻率,667m2施用雜肥4000~5000kg。
3.2 化學措施解決病害
要充分利用化學資源和防治機制對病蟲害進行集中防護,其一,對土壤的優化。需要根據土地情況,利用藥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67m2噴灑約1kg,以此全面提升土地抗蟲能力。其二,小麥種子優化。種子處理主要是包衣和藥劑拌種,這種處理方式能從根本上保證小麥種植后苗齊苗全。沒有包衣的種子要進行拌種,操作時,可以按照種子質量0.10%~0.15%進行集中拌種,或向拌種物料中添加20%三唑銅可濕性粉劑,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地下蟲害多的區域,需要用甲基硫環磷及35%乳油進行拌種。
4 結束語
小麥種植關系到國計民生,只有全面積極探索小麥種植方式,運用良好技術,才能確保小麥種植效果,提高整體產量與質量,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戰玲,寇長林,張香凝,等.潮土區小麥高產與環境友好的施氮量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5(11):45-49.
[2]張平良,郭天文,侯慧芝,等.半干旱區全膜覆土穴播小麥高產施肥技術研究[J].作物雜志,2014(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