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做好線路檢測與維修工作以達到提高線路質量的目的,通過介紹工務部門使用的軌道靜態檢測和軌道動態檢測兩類設備及其方法,闡述了工務部門檢測工作現狀,從軌道檢測需求與實際效果存在差別、檢測設備之間并未有機結合、數據信息管理存在不足、工務部門人員整體認識不足4個方面分析了目前軌道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科學分析合理利用、合理分工配合使用、數據管理信息化與科學化、加強培訓以提高知識和技術水平5點改進軌道檢測工作的建議,供工務部門檢測人員參考。指出在“檢、養、修”分開的管理模式下,利用軌道檢測數據信息資源更好地指導線路養護維修,是工務部門廣大技術人員不斷努力、嘗試和探索的方向。
關鍵詞:線路養護;線路維修;線路檢測;軌道檢測
1 概述
多年的發展使得我國的鐵路系統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為了能夠更加系統的管理鐵路,一直以來鐵路部門就在探索的過程中,摸尋著高效的管理模式,以期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最大化管理職能與管理作用,實現鐵路系統的穩定、健康、快速、持續發展。作為鐵路系統最重要的管理部門,工務部為鐵路的舒適、安全運營提供著各種各樣的支持。眾所周知工務部負責著橋隧、路基、軌道的管理與養護工作,可以說線路的維修與養護是完全離不開公務部門的。與之對應的是工務部有著各種各樣的軌道檢測設施,這些設施與裝備為線路維修提供著不可或缺的支持,且這些設備所提供的軌道檢測數據還未線路的維修與養護提供著各種各樣的資料參考,提高了線路修護的質量與效率。
2 常用軌道檢測法
2.1 靜態檢測
所謂的靜態檢測就是在檢養修工作結束后進行工區探傷與檢查的活動。近些年國內許多工務段均組建了檢查車間,比如線路檢查和隧道檢查這兩類車間就是其中的代表,以此建立了十分專業的檢測團隊。借助于軌道檢測設備與鋼軌探傷儀,用人工檢測的方式對管轄線路做周期檢測,用于掌握線路設備狀況,并建立信息化數據平臺,負責為車間與工區提供線路檢測狀況。當檢測區域存在問題,工區與車間就可以及時更換與校正軌道線路,從而使列車成功、安全的運行。
2.2 動態檢測
動態檢測就是在結束了跟車檢測后,將車載式動態檢測裝置、晃車儀、添乘儀等設備作為獲取線路信息的渠道,檢測線路相關數據??梢哉f這些設備為線路信息獲取提供了巨大幫助。從某些角度來說線路信息的擴大,對于線路維修與保養而言具有指導意義。
3軌道檢測問題
3.1 檢測需求和實際檢測結果存在差距
這二者之間存在的差別是軌道檢測工作探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話題。在軌道檢測過程中動態檢測獲取的是原始數據,但因為分析、處理的角度、層面不同,使得這些數據并沒有起到指導維修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軌道檢修工作作用的發揮。
3.2 檢測設備沒能實現整合
在軌道檢測中軌道檢測車是信息化水平最高,說服力最強的檢測裝置。數據處理系統與自動檢測系統對于軌道形位的判斷與檢測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所獲得的數據可以用于線路即時情況的反饋。軌道檢查儀與添乘儀作為人工檢測設備,往往只是補充型檢測裝置,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與人為因素影響。在檢測過程中,自動檢測設備與人工檢測設備并沒有實現合理分工,經常會出現本末倒置問題。即自檢設備常被用作線路維修質量的考核,而人工檢測設備責備用作維修數據服務。
3.3 信息管理薄弱
從軌道檢測所獲得的檢測數據是軌道狀況的真實反映,檢測數據通常都會作為軌道維修與保養的依據。不過因為在軌道檢測中設計的項目比較多,存在數據量較大的問題,所以在數據傳送和整理過程中,受限于網絡、信息管理能力的不足,如數據簡化、種類單一以及信息可信度較低的問題,導致數據的使用和保存經常會影響到軌道保養與養護效果。
3.4工務人員能力有限
軌道檢測數據能夠為線路維修與養護提供支持,可以幫助工務部及時了解線路的運營狀況以及潛在風險。不過一些操作人員由于對其重視度不足,工作態度不端正,甚至有些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限,導致數據分析、數據利用、數據傳輸并不能為線路保養提供參照和支持。
4 對檢測工作的改進建議
4.1 轉變檢測觀念,提高對檢測工作重視度
受傳統思想限制,軌道檢查車一直被視作線路質量考核,并沒有發揮軌道檢測的本質作用,維修與檢測成為了被動的關系,從中可以看出軌道檢查車在線路維修中存在比較大的矛盾。這種矛盾和鐵路部門的管理方式有很大關系。所以必須要理順關系用于解決管理矛盾,積極發揮軌道檢查車的線路維修指導與優化作用。
4.2 科學分析合理檢測
軌道檢測數據可以為線路維修與保養提供支持,所以線路檢修部門必須妥善利用軌道數據波形圖與參數數據,用所獲得的數據制定維修計劃,進而提高線路檢修計劃合理性、科學性。特別是軌道的質量指數,更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這是因為這一指數是軌道質量反應的統計特征值,可以被用于軌道區段質量綜合檢測,對線路檢修有著指導作用。
4.3 科學化、信息化數據管理
檢測數據的管理工作是管理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唯有建立系統化、專業化、科學化的信息平臺,利用年度、季度、月度評估工作,才能夠真正的保障線路維修養護質量。信息數據的采集、分析都需要由專業的人員負責。軌道車操作人員、技術管理工作人員以及工區車間檢修人員都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操作,落實責任管理制度,明確分工,以便更加迅捷的完成數據調用,發揮數據價值。
4.4 加強人員培訓
不論什么時候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所以企業一方面要利用培訓活動提高軌道檢測員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則要做好軌道檢修人員的培訓工作,增強檢修人員對軌道檢測數據的使用與理解能力。以便檢修人員可以根據軌道檢測數據獲知線路運營問題,制定科學的檢修方案,提高線路維護質量。
4.5 合理分工并配合使用。軌道檢查車是線路
檢測的主要設備,其技術先進程度和數據準確性是其他檢測設備無法比擬的。它與其他檢測設備的合理分工、配合使用是很重要的,關鍵是合理設定軌道檢查車的檢查周期。對于軌道檢查車的檢測周期,《鐵路線路維修規則》[1]有較明確的規定,要求各鐵路局的軌道檢查車,對允許速度大于120km/h的線路,每月檢查不少于2遍(含基礎設施檢測中心軌道檢查車的檢查);對年通過總質量不小于8.0×107t的正線,每15~30d檢查1遍;對年通過總質量在(2.5~8.0)×107t范圍內的正線,每月檢查l遍;對年通過總質量小于2.5×107t的正線,每季度檢查1遍;對狀態較差的線路,可適當增加檢季度檢查1遍;對狀態較差的線路,可適當增加檢查遍數。
5 結語
做好軌道檢測工作就是在為保障線路質量奠定基礎,軌道檢測能夠為線路維修與養護提供堅實的保障。在鐵路系統快速發展的今天,不論是客貨混跑、客運專線還是高速鐵路對于鐵道干線質量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就為鐵路管理系統與軌道檢測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唯有使用先進、科學的檢測設備與檢測技術才能夠實現檢測項目的綜合想發展。從鐵路檢測體系的發展前景來看,我們也可以看得到軌道檢測也在朝著可靠化、方便化、科學化發展。軌道檢測數據對軌道檢修而言是重要的信息數據,所以軌道檢測工作值得技術人員重視與探索。
參考文獻
[1]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線路維修管理規則[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
[2]楊運棣.軌道檢測方法與線路維修的關系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8(02):108-110.
作者簡介:劉方,男,1979.08,天津,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鐵路線岔設備檢測技術研究。
(作者單位: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工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