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海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4)
船舶在長航行任務前,為保障任務的順利完成,確保技術狀態可靠是對設備的基本要求,所以對船舶技術狀態進行評估,編制技術狀態評估報告,為任務前維修保養提供建議,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以某型船長航行前技術狀態評估工作經驗為基礎,進行總結分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方法。在船舶技術狀態評估過程中,將技術狀態分為:總體技術狀態、重要設備技術狀態,對以上兩方面開展分析后,得出基本結論及下一步工作建議。
技術裝備評估工作分兩部分開展,包括:總體技術狀態評估、重要設備技術狀態評估。
影響長航行任務的船總體技術參數主要包括排水量、浮性、穩性、自給力和快速性等。
排水量方面,根據當前狀態下計算后的排水量(t),對照船舶設計時的排水量,評估船舶總重量是否滿足要求。
浮性方面,所謂浮性是指船舶在一定裝載情況下,漂浮于水面(或浸沒水中)保持平衡的能力。計算船舶的縱傾、橫傾是否有艏傾斜,評估當前狀態是否滿足出航要求。
穩性方面,所謂穩性是指船舶受外力作用偏離其平衡位置而傾斜,當外力消失后能恢復到原平衡位置的能力。統計填寫多裝載荷記錄表,為穩性計算提供基礎。根據多裝載荷記錄數據計算船舶初穩性(包括缺裝載荷重量重心、多裝載荷重量重心、實船重量重心),抗風穩性,對出航壓載水艙調整、物品裝載以及航行途中保持穩性的操作提供建議。多裝載荷記錄表的樣式見表1。

表1 多裝載荷記錄表樣式
自給力方面,自給力是指在沒有補給情況下,船舶依靠出航前攜帶的物品維持生命力的能力,主要從食品裝載,淡水裝載,海水淡化裝置的技術狀態等方面,評估船舶的自給力是否滿足實際任務需要。
快速性方面,快速性是船舶在一定主機功率下取得某個速度(是指在靜水中直線航行時)的能力,代表船舶阻力與推進(含與主機特性匹配)的綜合性能,結合船舶主動力裝置工作參數記錄簿中功率與轉速等數據,評估艦船的航速是否可以滿足快速性指標要求。
根據航行任務要求可將設備對任務影響程度分為3類:第一類是如發生故障可能導致航行任務終止的;第二類是如發生故障可能影響航行任務執行,但有臨時、其他措施可以彌補或替代的;第三類是即使發生故障但基本不影響航行任務執行的。各系統參照此原則對下屬設備進行清理和分類。
通常,根據任務需要,建議將第一類和第二類設備列為重要裝備的范疇,對該范疇內的設備開展技術狀態評估。由于不同型號的船舶設備分類差別較大,因此以某型船為例列出重要設備的清單作為參考,清單內容為:舵裝置、錨裝置、補給接收裝置、拖曳系泊裝置、推進原動機及附件、齒輪箱、傳動軸、螺旋槳、發電原動機及附件、發電機、電力分配裝置、空調及通風設備、消防設備、食品冷藏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在具體工作中應該根據以上原則分析劃分出重要設備的范圍進行設備技術狀態評估。
在進行設備技術狀態評估過程中,建議關注以下10方面內容:①對設備當前故障進行分析;②對設備預防性維修項目進行分析;③對設備的潤滑情況進行分析;④對設備的密封狀況進行分析;⑤對設備的噪聲情況進行分析;⑥對設備的技術參數等指標進行分析;⑦對設備的備件等保障資源進行分析;⑧對設備的工作環境進行分析;⑨對設備接口進行分析;⑩對儀表設備的標校情況進行分析。
因為不同類型的設備,在技術性能、狀態參數、接口關系、維修保養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以上建議不能涵蓋所有方面,所以對設備技術狀態進行評估時,應由設備研制生產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配合開展工作。
技術狀態評估是由總體技術責任單位牽頭組織各設備單位開展地一項多單位協同工作,具有周期短、工作量大、組織協調困難等特點,工作流程見圖1。

圖1 工作流程圖
結合圖1對工作流程介紹如下。
1)技術評估前的準備工作。總體技術責任單位在技術狀態評估前,根據重要設備的功能特性,按照對任務的影響程度對設備進行分類,篩選出一類和二類設備開展技術狀態評估。在開展技術評估工作之前總體技術責任單位根據篩選出的設備,編制檢查記錄表。檢查記錄表主要是針對每型設備的功能特性、維修保養技術特點,列出需要上船檢查的技術內容,表格一般為空表,上船檢查后填寫,作為編制技術狀態評估報告的輸入。總體技術責任單位作為牽頭單位,負責召集各設備單位成立技術狀態評估工作組,根據與船方協調確定時間地點,按時到達現場開展技術狀態評估工作。前期準備工作是技術狀態評估順利開展的基礎,總體技術責任在選定完設備評估范圍后,應該與各設備技術責任單位對裝備的技術內容進行溝通,設備單位負責檢查評估各型設備的技術狀態,向總體技術責任單位反饋檢查結果,總體技術責任單位負責評估船舶總體技術狀態,兩方面技術狀態綜合評估的結果形成技術評估報告。為提高技術評估現場工作效率,總體技術責任單位在工作準備階段應該向各設備單位對工作流程進行宣貫。
2)技術評估現場工作。在技術評估現場,總體技術責任單位牽頭協調船方、相關主管部門、設備單位等多家單位完成設備的實船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要求船方人員跟隨,
對設備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的實際狀態、故障、維修、保養情況與設備單位工程師進行溝通,這些信息可作為設備技術狀態評估工作的重要輸入。設備單位技術人員負責將檢查情況如實填入檢查記錄表。檢查過程中,總體技術責任單位負責穩性計算的工程師,與船方負責人溝通,收集多裝載荷上船數據,填寫記錄表。在完成實船勘驗后,總體技術責任單位會同各設備單位,編制技術狀態評估報告,總體技術責任單位編制船舶穩性技術報告。完成以上工作后,船舶長航行任務前技術狀態評估工作結束。相關維修保養單位根據技術狀態評估報告開展后續技術保障工作。
1)檢查設備的技術狀態注意設備的接口關系,注意其他設備對本設備的影響。
2)設備單位工程師應多與設備使用人員溝通,注意捕捉細節。
3)技術狀態評估報告編制過程中,注意避免不同的設備技術狀態分析內容深度深淺不一。
4)在船舶備航裝載完成后計算穩性,避免裝載情況改變,計算結果與實際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