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山西平陽路橋有限公司,山西 臨汾 041000)
當前,我國交通業獲得較好的發展前景,受到車輛載荷、車流量影響,對于道路、橋梁在承載方面、運行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橋梁過渡段,為交通運輸的主要構成部分,施工質量控制效果會對道路橋梁使用情況構成直接影響。為此,工程方面需結合實際情況,找到施工質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制定完善的措施進行處理,從而確保道路、橋梁過渡段的施工質量控制效果。
剛性橋臺、柔性路堤在相互連接部位,即為塑性變形、剛度突變體呈現。一般情況下,對于隱蔽工程來講,需要保證驗收通過,才可以實行橋臺結構、橫向結構基坑回填施工,這就需要嚴格按照工程要求做好地面處理工作。例如:過渡段填料、其他填料層,均在路堤和椎體的四周,并且可在同期進行施工。這時,應結合水平分層的高度,完善過渡段、連接路堤碾壓面的填筑操作、壓實操作。故此,實際施工時需提高橋臺結構的穩定性,以及橫向結構的穩定性。過渡段,主要在路堤、橫向的連接部分設置,所以應將級配碎石在過渡段加以填筑,嚴格遵循級配相關要求添加水泥。其中,過渡段的長度、臺后路堤高度、基床表層高度、常數分別采用:L,H,h,a進行表達[1]。過渡段施工的過程中,應按照施工現場具體狀況確定,通過最合適的施工方法加以處理,以此達到最理想的施工效果,如圖1所示。

橋臺較硬,使得過往車輛發生顛簸的幾率較大,為發生橋頭跳車的主要原因。而出現橋頭跳車情況,無疑會對橋梁的使用、行車安全構成嚴重影響。與此同時發生這一現象,還與道路、橋梁過渡段系數、公路路面沉降系數,具有密切的關聯。
1)施工過程中選擇了較高水位的地基,這時土壤含水量加大,孔隙加大。因此,易于使得抗剪強度下降,抑制荷載能力等狀況。長此以往,地基方面需承受較大的車輛荷載力,就會引發地基沉陷問題。
2)當橋梁剛度大于道路剛度,并且受到車輛荷載所影響,橋跨和橋梁基礎的部分,均不會產生結構變形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外部荷載力的條件下,地基發生永久性變形、彈性變形的情況不容樂觀。
3)施工控制不到位,也會導致橋頭跳車情況發生。施工工序問題、壓實度檢測問題、盲目追求施工進度問題、施工作業規范性問題、背臺回填問題、排水防護問題等,均為橋頭跳車的誘發因素。施工設計的階段,無法確保地基的深度,使用不適宜的背臺填料,也會誘發橋頭跳車情況出現。
橋梁發生裂縫為常見問題,主要表現:橋梁裂縫,對橋梁的使用時間構成不良影響。出現橋梁裂縫的成因和設計因素、施工受到外界影響因素有關。
1)混凝土澆筑施工,因為混凝土水化熱散發速度并沒有達到具體標準。因此,實行拆模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內部和外部溫度差異性狀況。這時,混凝土結構發生裂縫,直接危及到道路和橋梁過渡段施工效率[2]。
2)設計階段,不能全面的衡量預應力管道圓潤度問題,容易產生預應力設計誤差。施工后期,橋梁會表現出局部彎折情況,導致預應力筋和實際施工中有著較大的差異,不但表現為徑向力的改變,同時還會發生腹板抗剪力下降的情況。
路基發生沉降問題,與道路、橋梁間銜接效果不理想有直接聯系,進而會發生裂縫、沉降的問題。產生不均勻沉降現象,道路橋梁、公路路基間可觀察到呈小節型的臺階。當臺階數量大于車輛承受范圍,這個時候就會導致車輛發生顛簸、跳動情況。長時間受到車載影響,還會發生兩側邊凸出、中間凹進的狀況,加大了跳車的幾率。道路橋梁剛性、強度大于道路路基時,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發生沉降的可能性增加,對橋梁連接位置路基造成嚴重變形影響。若后期及時做好維護工作,可防止這一位置發生積水現象,維護道路橋梁主體結構面貌。
為確保臺后填土的壓實度,需嚴格按照施工順序和以往施工經驗施工,合理使用相關設備。公路運行的過程,路基受到車輛荷載力的作用,易于形成土基塑性變形,使得路橋間發生沉降情況,進而無法保證公路路面的平整。在混凝土水熱化時,散發較多的熱量,較多工程施工在熱量沒有完全散發時,就實行了拆模操作,這時混凝土裂縫問題就會出現。
設計階段,即為對過渡段變形控制設計、緩和過渡段設置設計、施工形式和數據等方面進行設計。其中,變形控制即為結合施工技術的具體要求、工程概況,針對施工各個環節、施工速度等,加以有效控制的環節,以此確保施工的沉降度,滿足施工技術的標準[3]。緩和過渡段設計,主要指經對道路、橋梁過渡段緩和過渡實行控制,旨在減小道路及橋臺沉降問題的差異。施工形式,在選擇時應滿足工程需求,合理選擇回填砂礫、回填灰土。數據的設計,需根據工程情況、設計要求,針對工程質量所有數據進行設計,以便確保施工圖紙的可行性、合理性。
1)為做好地基承載力不足所導致的沉降控制工作,可經排水固結、復合的方式處理。排水固結,需合理使用塑料排水板、真空堆載預壓、袋裝砂井等。復合地基,應充分發揮鋼渣樁、水泥攪拌樁,以及粉噴樁,嚴格按照后臺填土要求施工,進而選擇最適宜的填充材料,改善路基變形情況,減少施工時間。
2)做好混凝土路面處理工作,可防止產生橋梁裂縫現象。首先,混凝土初凝時,做好拉毛處理工作,確保瀝青路面的粘結性。然后,需合理使用銑刨設備對混凝土路面加以有效處理,進而促使混凝土表面浮漿溢出,達到路面強度要求,以及路基和路面的防水粘結強度[4]。再經打毛方式,處理暴露的混凝土路基、路面,利于日后更好的施工,保證整體防水效果,防止因為水分內滲所致橋梁發生裂縫狀況。
3)合理使用預設處理方法,對工程中可能產生的沉降位置,加以預設過渡路面處理,減少沉降路面沉降的頻率。采用鋼筋水泥混凝土材料、橋頭搭板于橋頭、路基搭接部位,避免出現道路和橋梁較大的剛度差異、跳車狀況。此外,加強土體壓實度,經砂石材料做好路基填充處理,應用擠密度型樁方法,提高路基擠土的功能。填充的臺背中使用無砂混凝土,旨在提高臺背的張拉能力和整體施工效率。
4)合理使用臺背排水技術,可防止因水侵蝕對路段構成嚴重影響。嚴格控制排水質量、防水質量,結合實際路段的地形、地質,選擇最適宜的排水方式,確保排水技術應用的及時性。
5)壓路機壓實的過程中,為加強邊角的壓實效果,可有效借助人工方式進行夯實處理。結合具體狀況,增加檢測的次數,經適宜方式處理。完工后,做好相關的檢測工作,重點需對過渡段、兩頭縫隙進行檢測。與此同時,通過溫度對混凝土屬性加以全面了解、測量也非常必要,進而更好的完成施工、檢測、養護等工作。
為確保交通運輸的安全、穩定,做好道路和橋梁過渡段施工質量控制工作非常必要。因此,應切實抓好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工作,再結合工程具體狀況加以分析,從而促使各環節工作均能滿足工程實際要求和需求。
參考文獻:
[1] 卜國紅.淺析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7(1):132.
[2] 解廷英.公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問題及控制對策[J].四川建材,2017(11):116-117.
[3] 董衛瑩.道路與橋梁過渡段的施工質量與整改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7(17):70-71.
[4] 崔俊霞.道路橋梁工程軟土地基施工技術探討[J].交通世界,2017(1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