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姚建強
(中交通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我國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尤其是煤炭資源,作為產煤大省的新疆,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的采空區。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蓬勃發展,在新疆的公路建設中已不可避免的穿越一些采空區,而烏魯木齊作為我國最大的急傾斜煤礦礦區,多年的開采,形成了大量的急傾斜采空區。
目前采空區的治理常用手段主要為注漿充填加固法[1],即采用一定的壓力,把水泥粉煤灰漿液以泵送方式注入地下采空區中,漿液對地下采空區、采空區冒落帶及上覆地層裂隙以充填、滲透的方式進行加固處理,形成一個穩定的膠結整體,從而提高公路路基的整體穩定性。但對于公路急傾斜煤礦采空區,由于煤層傾角較大,開采的不規律、注漿充填時漿液的不規則擴散、地表變形復雜多變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采空區注漿充填后會引起公路路基的不均勻沉降,為避免出現此類問題,進一步加強路基抗變形、路面抗裂縫能力,設計時對公路采空區治理提出了補充與完善措施,即網格地梁格柵的應用。
烏魯木齊繞城高速(東線)公路項目采空區治理工程DCKQ-2標段位于測設里程K21+220~K21+880,屬低山丘陵區,區域內存在四帶西南至東北向煤田采空塌陷區,可見較多塌陷坑。采空區段內煤層厚度0.7 m~64.0 m,煤層走向65°~70°,傾角45°~86°,為急傾斜煤層,開采方式以地下單層或多層水平開采為主。該采空區治理的主要方式是注漿充填法,后期為防止地表不規則變形引起路基不均勻沉陷,采用網格地梁格柵進行加固處理。
根據設計文件,網格地梁格柵為正方形,長寬為4 m,橫梁、縱梁寬度及高度均為0.5 m。地梁格柵采用混凝土澆筑,空隙用砂礫土回填(見圖1)。
網格地梁格柵鋪設于路基原地面以下,鋪設寬度為路基底部寬度,即填方路基為路基寬+路基邊坡寬度;挖方段處理寬度為路基寬度。
DCKQ-2標段處理長度為660 m,可根據現場情況設置施工縫,一般情況40 m~50 m設置施工縫一道;處理寬度為36 m~44 m,寬度方向不設施工縫。
地梁格柵的施工順序:采空區治理工程場地開挖、平整→橫梁、縱梁的架設→模板安裝→橫梁、縱梁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砂礫土回填(壓實度不小于90%)。

1)地面平整。
地梁格柵屬水平鋼筋混凝土結構,需地面整體近水平。
2)架設鋼筋網、安裝模板。
按照設計文件,在平整后的場地,鋪設鋼筋網,安裝特制的專用鋼模板,調整鋼筋網與鋼模板間距,模板安裝過程中,必須經常保持足夠的臨時固定設施,以防傾覆。
3)混凝土的澆筑及其養護。
采用混凝土澆筑車,對已鋪設的鋼筋網進行混凝土澆筑及攪拌、振動,待混凝土終凝后采取灑水自然養護、噴涂薄膜養護及塑料薄膜包裹養護等措施進行養護,待混凝土徹底固結后,拆卸鋼模板。
4)地梁格柵空隙處的回填。
待地梁格柵中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方可對地梁格柵空隙處進行砂礫土的回填。填料采用砂礫、石渣等,砂礫最大干密度為2.08 g/cm3~2.36 g/cm3,每層松鋪厚度20 cm。回填工藝流程:檢驗砂礫土質量→分層鋪筑砂→灑水→夯實或碾壓→找平驗收。地梁格柵砂礫土回填要求壓實度達到90%。
DCKQ-2標段采空區注漿工程范圍內存在三個未回填的豎井,圓柱形,混凝土壁,直徑為4.0 m、深度在150 m~200 m之間,按照設計文件必須進行回填處理。
回填材料采用當地碎石土,碎石粒徑為20 mm~30 mm,含量為30%,輕型擊實最大干密度為1.76 g/cm3,重型擊實最大干密度為1.96 g/cm3,最優含水率為8.5%,回填后,壓實度(λ)為95%,相對密度Dr>0.7。
施工工藝:選擇料場→土工試驗→回填區清理→挖裝運輸→碾壓試驗→分層攤鋪→分層碾壓→分層壓實檢驗。
分層鋪筑技術要求:鋪筑的每層厚度一般為30 cm~50 cm,采用蛙式打夯機分層夯實;豎井邊緣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機補夯密實;夯實或碾壓;夯實或碾壓的遍數,由現場實驗確定。采用夯機往復夯實,夯實不少于4遍~6遍。
采煤豎井回填施工結束后,已施工的回填豎井發生塌陷現象,其中1處豎井于2015年9月26日晚上21點左右開始塌陷,出現與豎井形態大小近一致的圓形不連續的地面塌陷裂隙,于次日早上8點左右地面形成明顯的圓形連續的地面塌陷裂隙,次日中午12點左右地面形成明顯的圓形連續的地面塌陷坑,地面塌陷坑直徑為4.0 m,深度為0.6 m~0.8 m,四周最大裂縫寬度5 cm~10 cm。
根據以往工程經驗與現場分析,塌陷原因是:豎井與礦山井下的巷道是相互聯通的,采區與巷道半充滿或全部充滿了地下水,在注漿過程中,注漿漿液的流動引起地下水水位的升降波動,這種波動對豎井內回填的碎石土產生了“淘土”作用,即細小的顆粒被帶走,在已回填的豎井下部形成空洞,而豎井壁光滑,摩擦力較小,最終導致豎井地面塌陷,如圖2所示。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的處理措施是:將地面塌陷坑回填夯實后,鋪設網格地梁格柵,將已有的鋼筋地梁格柵之間加筋澆筑成蓋板,覆蓋在豎井之上,如圖3所示。
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該類豎井回填時,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1)豎井回填時,因其與礦山井下的巷道是相互聯通的,采區或巷道內的地下水在注漿工程的影響下會產生升降,因此,在豎井下部1/3或1/4處回填時,以大粒徑碎石、塊石(100 mm~200 mm)充填坑底,在此基礎上再充填以級配良好的砂礫。


2)在大粒徑碎石、塊石回填層之上,采用粗骨料與注漿漿液在地面混合后,置于豎井,分層厚度5 m~10 m。注漿液與粗骨料的比例宜控制在1∶5~1∶3之間。
3)地面如有鋼筋地梁格柵構筑物,將鋼筋地梁格柵之間加筋澆筑成蓋板,覆蓋在豎井之上。
由于烏魯木齊繞城高速(東線)公路工程采空區治理工程DCKQ-2標段采空區屬于開采急傾斜煤層形成的,通過分析,該類型采空區地表變形規律復雜,為防止注漿工程結束后地面產生不均勻沉降的影響,在已治理后公路路基底部設置網格狀地梁格柵,地梁格柵宜采用正方形,長寬均設置4 m,橫梁、縱梁寬度及高度宜設置為0.5 m,采用混凝土澆筑。待地梁格柵混凝土澆筑后,在地梁格柵空隙處采用砂礫土回填。若路基范圍內存在采煤豎井,亦可在采煤豎井回填后,對豎井附近的地梁格柵之間加筋澆筑成蓋板,覆蓋在豎井之上。從施工實際效果與檢測結果來看,該措施是對采空區注漿工程的補充與完善,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JTG/T D31—03—2011,采空區公路設計與施工細則[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