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工程技術人才實踐訓練中心 賀天鵬 聶思敏 李學林 鄭澤鴻
至今,金屬加工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感應加熱法、電阻加熱法和直接加熱法,三種方式綜合比較后,感應加熱有著明顯的優勢,優點在于其控制靈敏、加熱速度快、體積小、效率高,還有一個更加獨特的優點,就是采用非接觸加熱方式,使得其噪音小和粉塵小的特點[1]。感應加熱電源根據半導體的發展和使用場合,主要往大容量、高頻化、高功率因素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其基本原理就是電磁感應原理,將工件置于感應線圈內,線圈兩端接入交流電,在線圈內部產生交變磁場,交變磁場通過工件,使得工件產生渦流,因工件本身的阻尼作用使其產生大量的熱量[1]。本文介紹的內容是以基于ZVS技術,設計一款直流電壓輸入24V的感應加熱電源,通過闡述電路的運行過程和工作原理,最后通過實驗驗證此電路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電路開關管控制一般采用PWM控制方式,由于開關管是理想器件,在開通時開關管電壓不能立即下降到零,同時它的電流也不能立即上升到負載電流,在這段時間里電壓與電流就有一個交疊區,產生損耗,我們稱之為開通損耗[2],在開關管關閉時,同樣也會產生一個關斷損耗[3],開通損耗和關斷損耗通稱開關損耗,并且開關損耗與開關頻率成正比[4],頻率越高損耗也高,損耗越大,所以我們提出ZVS(Zero Voltage Switch縮寫)技術即零電壓開關技術。
ZVS技術指在開關管兩端并聯電容,能延緩開關管關斷后電壓上升速率,從而降低開關管的關斷損耗,整個過程主要依靠電路中的諧振Lr來實現。如圖1所示,諧振電容Cr與開關管S并聯,整流二極管VD與諧振電感串聯[5],開關管S在零電壓時閉合和斷開,諧振開關工作在半波模式。

圖1 ZVS準諧振開關電路
基于ZVS技術的感應加熱器電路如圖2所示,DC1為直流電壓輸入端,輸入直流電壓24V;L1、L2為扼流電感;Q2、Q5為型號為S8050的NPN三極管;Q3、Q6為型號為S8550的PNP三極管;R1、R3為1/4W金屬膜電阻,阻值為1K歐姆;R2、R4為1/2W金屬膜電阻,阻值為5.1K歐姆;D3、D5為IN4742型穩壓管的Vzmin為11.4V,Vzmax則為12.6V;D2、D4為快速恢復二極管FR107;Q1、Q4為IRFP260N型N溝道場效應管,漏極/源極擊穿電壓200 V,漏極連續電流50 A;Q7為IRF3205型N溝道場效應管,漏極/源極擊穿電壓55 V,漏極連續電流98 A;DC2為直流輸出12V的輔助電源。

圖2 感應加熱器電路圖
當DC1端輸入直流電壓24V電源,DC2端輸入直流電壓12V時,當開關S2閉合,由Q2Q3和Q5Q6分別組成的兩對互補推挽電路獲得啟動電壓,再經過D3、D4穩壓二極管,讓電壓鉗位在12V,分別送入Q1、Q4的GS極,使得兩個MOS管同時導通,由于兩個MOS管的GS鉗位電壓的離散性和MOS管本身跨導參數的離散性的差異,導致上電瞬間流經Q1、Q4的電流不同,假設Q1電流大于Q4,此時電流從b點流向a點,那么b點電位大于a點電位,Q1導通時a點近似接地,D4導通,Q5截止,Q6導通,將Q4柵極電位強行拉低,Q4失去柵極電壓而截止,形成正反饋,MOS管Q1完全導通,MOS管Q4完全截止,完成啟動過程;當L3磁飽和時,電容C1上瞬間的大電流流經L3,在Q1的導通電阻上形成疊加,使得a點的電壓升高,D4截止,Q4導通,b點近似接地,D2導通,Q1柵極電位強行拉低,Q1失去柵極電壓而截止,周而復始,MOS管在VDS= 0V的情況下導通,這就是零電壓開關技術。
使用Multisim 13電路仿真軟件中對電路進行仿真測試,如圖3所示,分別實使用虛擬四通道示波器-SXC1同時采集MOS管Q1、Q6的柵極的電壓波形圖,使用虛擬四通道示波器-SXC2同時采集L3兩端的波形,使用虛擬四通道示波器-SXC3同時采集MOS管Q1、Q6的柵極的電壓波形圖,啟動仿真軟件電路仿真按鈕,分別測得D2、D4的波形和L3兩端的波形如圖4所示。

圖3 仿真電路

圖4 電路仿真波形
由圖4中左圖的波形圖可以看得出,當D2導通時,三極管Q3導通接地,MOS管柵極電壓被強行拉低,使得MOS管Q1導通,如圖4中圖所示,此時對管Q6便處于截止狀態;從圖4右圖的L3兩端的波形知道,在L3中產生45.7KHz正弦波,將C1、L3的仿真值帶入LC振蕩頻率計算公式:

計算結果為45.977KHz,與等于仿真測量到的頻率值。
通過Multisim仿真軟件的仿真結果進行分析,開關管在源漏極的電壓為0才導通,使得ZVS技術能夠解決開關管的開關損耗問題,在感應加熱電源趨于高頻化的發展趨勢下,ZVS技術是一個能解決開關管能耗有效方案。ZVS技術會使諧振電壓大于2倍輸入電壓,開關管 的耐壓值也要相應增加,這樣會增加電路的成本,降低電路的可靠性。
[1]劉超.基于TMS320F28335的感應加熱式電源[D].安徽工業大學,2017.
[2]朱軍.零電流轉換移相全橋直流變換器研究[D].重慶大學,2008.
[3]凌飛.高頻無極燈諧振逆變器建模與諧振環參數設計[D].東北大學,2011.
[4]陳亞非.一種應用于雷達系統的高壓大功率電源及控保系統的研制與PSPICE仿真[D].山東大學,2006.
[5]陳煒.用于高氣壓輝光放電的全橋軟開關電源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