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笛
這是一則在美國民間流傳很久的故事。
托馬斯·史密斯是一個殘疾人,只有一條腿,然而他身殘志堅,裝上假肢后,照樣到處奔波,做起了皮毛生意。他的生意在當地很有名氣。人們都知道史密斯的皮毛價格公道,質量上乘。他由此也早早地過上了富足生活。
但史密斯很想賺更多的錢。當他聽說皮毛在洛杉磯的印第安人居住地非常緊俏時,便與一個叫杜克的人合伙去那兒販賣皮毛。
那是1828年,交通很不方便,史密斯一路上的艱辛可想而知。然而,最難的莫過于他們要經過一片尚未被人們探查過的沙漠地帶。盡管史密斯和杜克早有準備,帶上了盡可能多的水,但是他們在沙漠上行走了三天以后,水還是不夠用了。他們開始尋找水源。
他們發現不遠處有三座不高的山丘,一座孤立一旁,另兩座挨得很近。史密斯想,山的峽谷中間可能會有水源,但結果他們并沒有找到水。這時,杜克已經累得不能動彈了。史密斯決定登高望遠,尋找綠洲。因為那座孤立的山丘比較容易攀登,史密斯就艱難地爬了上去。可是他站在山頂,放眼四周,除了一望無垠的沙漠和山上到處可見的黑石頭,沒有看到一點綠色。史密斯絕望了,隨手拾起一塊石子,朝另一塊更大的石頭上擲去,以泄心頭的失望。
沒想到,石子黑色的表層脫落了,露出了黃燦燦的金色。“難道是金子?”史密斯想。但是他很快聳了聳肩。天下哪有這等好事,漫山遍野的金子等你去撿?不過出于好奇,他還是拾了一些小石子裝進口袋。
第二天,他們找到了水源,后來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在那兒,他們的皮毛非常受歡迎,大賺了一筆。
不久,史密斯碰到了一個鑒定礦石成分的機構,便想起了口袋里的怪石。鑒定結果讓他大吃一驚,這幾塊石頭都是含金量很高的礦石,表面黑黑的,是因為裹著一層錳。
史密斯想到漫山遍野都是這種礦石,不禁激動得心潮澎湃。他循著記憶中的路線,尋找那座到處是金子的山,卻再也沒有找到。他嘗試過多次,結果總是一樣。
有一次,史密斯喝醉酒,把這事跟別人講了。于是,洛杉磯東部沙漠地區有金礦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地飛到全國各地。但是別的人也沒有能夠找到這座金山,它好像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史密斯沒有找到金山,但金山卻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從此掉入金山的幻景中不能自拔,不屑去做皮毛生意或其他別的行當。酒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沒過多少年,他死了,醫生說他死于郁悶與酒精中毒。
近200年來,無數尋寶人想找到這座金山,但最終都無功而返。
當初,如果鑒定結果證明那些石頭只是些普通的礦石,史密斯或許仍會因為皮毛銷售成功而快樂,并總結經驗繼續將生意做大做強。可是,當他得知自己與金礦失之交臂后,就變得消沉頹廢,甚至不思進取了。因此,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受了損失而痛苦的時候,不妨假定自己本來就什么也沒有。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