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能
現如今,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世界難題,我國有責任加強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最大程度地節約灌溉用水,避免水資源浪費。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于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顯著提升了灌溉效率與質量,為農業增產提供了有效助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灌區節水技術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還存在較多問題急需解決,應積極研究探索,尋找科學有效的工程建設策略,改善我國用水短缺的局面,同時提升農業灌溉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是我國農業生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人員應明確該工程的建設特點(見圖1)。①點多面廣。我國農業面積廣闊,但相對分散,因此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數量多,涵蓋面積廣,如此才能滿足農業灌溉需求。②施工工期短。因農業灌溉受環境、時節、人文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對建設工期有著嚴格要求,只有盡量縮短工期才能及時完成灌溉任務。同時,還需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因質量問題而停工、返工,影響工期。③施工設備多。在具體施工中,需要多臺設備同時運轉才能滿足工程建設要求。④施工條件簡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大多在農田中建造,周圍公路等設施簡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建設效果。

圖1 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特點
現階段,農業是我國三大基礎產業之一,是影響我國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水資源是農作物生長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因此在農業生產中需要運用大量的水資源進行灌溉,但我國水資源有限,需要加強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盡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以往農業灌溉中,很多灌區受資金、技術等多方因素的制約降低了水資源利用率,影響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化與綠色化農業,需要運用新技術與新材料為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添磚加瓦。總之,相關部門應加大研究力度,優化升級節水工程建設技術,保障水資源利用率。
進行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以免使節水工程存在安全隱患。①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將農藝、田間灌水技術、生物節水技術等進行深度融合,盡可能優化節水效果。②水資源合理配置與保護的原則。我國是缺水國家,而且水量分布不均,呈現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特點,進行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時應嚴格遵守水資源分配與保護原則,高效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及雨水等水資源。同時還應考慮水資源的回收與重復利用。③開發新技術、新方法的原則。傳統技術中水資源利用率較低,不符合國家提倡的綠色發展理念,只有通過技術改革與創新才能為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注入新的力量。
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需要長期投入,且短期內看不見收益,出現了投資與效益不對等的問題,影響了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長久發展。據統計數據顯示,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實際建設投入遠遠超過預算,嚴重的甚至超出60%。同時由于投資回收年限長,影響了工程建設質量。
目前,我國在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較少,現有規章制度也不全面,對工程建設行為的約束力較小,工程建設中經常出現無法可依、相互扯皮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節水工程的發展進步。另外,一些工程承建單位的法律意識薄弱,受利益趨勢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無法按照合同要求履行自身職責,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質量。相關部門應及時完善法律法規,為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質量提供保障。
保障機制不完善是降低水資源利用率的重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缺乏工程建設經驗。很多工作人員都是臨時從其他崗位調任,不具備系統的管理知識與豐富的工作經驗,導致節水改造技術設計不合理,在建設過程中埋下了安全隱患。②缺少監理單位。現有監理部門的獨立性與公正性還有待提高,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監督。
在灌區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土地平整,并對畦、溝的尺寸進行相應的改造,以更好的滿足灌區節水改造需求,實際上土地平整程度的好壞將會直接決定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效果。在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過程中,現澆混凝土襯砌比較常用,借助渠道底板硅振搗之后可以達到強度要求,但是其邊坡振得輕了漿出不來,密實度差,很難收面,導致其平整度差。反之振得狠了,會導致混凝土出現下滑現象,高一片,低一片,同樣平整度不理想。同時,對拌制的混凝土熟料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能很干,也不能太濕。磨光機的使用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既可以把混凝土原漿磨出,而且還可以將混凝土面磨平,從而提高了混凝土最后收面的效果。在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借助該新工藝還能達到節約用水,縮短灌水時間,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效果。此外,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還可以采用激光整平土地,將長、寬的畦尺寸改造為短、窄的尺寸,從而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提高灌溉的效率。
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目的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提高農作物產量,為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進行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時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只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合理運用水資源,并高效完成維修養護工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①解決產權模糊問題。現如今,我國很多地區的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轉讓買賣,應盡量拓寬資金來源,為工程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②各部門應明確自身職責,加強溝通交流,做好技術交底,提高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質量與效率。③還應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管理,不斷提升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為長效管理機制保駕護航。
與傳統灌溉技術相比,管道輸送灌溉技術的優勢更加明顯,能有效節約水資源,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優化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管道輸送灌溉技術實施過程中,需要專門鋪設管道,比渠道灌溉技術更加可靠,縮短了施工時間、節約了土地資源,但資金投入較大。運用管道輸送水資源,有效控制了滲漏與蒸發的問題,方便操作,提高了灌溉質量與效率,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有效助力。在實際施工中,技術人員應事先進行實地考察,隨后設計科學合理的管道鋪設路線,該路線需要以高位水塔為單位,并根據灌溉需要設計高位水塔的建設高度。一般來說,地下管道以硬塑料管為主要材料,地上部分則需安裝進氣閥水泵,用其控制水的進出。另外,管道輸送灌溉技術還具有維修簡便的優勢,方便進行后續的維修與養護工作。
綜上所述,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需要運用新技術優化節水效果,為高效灌溉與節約用水奠定基礎。灌區節水工程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設施,與國民經濟及社會穩定息息相關,應加強重視,利用新技術為節水建設提供有效助力。針對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使用新材料、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采用管道輸送灌溉技術等措施加以解決,在節約用水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產量,并為節水新技術的應用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1]宮 建.朱集灌區節水改造工程質量控制[J].中國城市經濟,2011(6):84.
[2]蔣亞銀.淺談灌區節水改造工程[J].建筑工程,2011(12):217.
[3]周建宏.探討大型灌區節水改造技術[J].技術應用,2009(6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