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永
潘老師:
您好!3年前,我和胡某協議離婚,9歲的兒子小晨隨他生活。近2年來,胡某開始做生意,無暇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經常出入酒店和娛樂場所吃喝玩耍,還時常把孩子帶著一道去,結果使小晨染上了喝酒的惡心。最近,我幾次探望小晨時,都聞到他身上一股煙味。經調查得知,小晨經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在一起混,學會了吸煙。更讓我揪心的是,前不久,小晨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將對方打傷,對方家長花去醫療費5000元,對孩子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前夫胡某不愿一人承擔,硬要我也承擔一部分。
我多次勸說胡某要對孩子盡心盡責,可他仍我行我素。現在我非常擔心孩子能否長大成人。請問,我該怎么辦?另外,小晨打傷他人所造成的損失我有義務賠償嗎?
家長:郭女士
郭女士:
您好!鑒于你的前夫沒有很好履行監護職責,你可以請求變更孩子的撫養權。《民法總則》第26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1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絡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該法第12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條、第15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
根據你所述情況,胡某忙于做生意,無暇保護和教育孩子,經常帶孩子進入娛樂場所,讓孩子喝酒,疏于對孩子的管教,以致孩子交友不良。這些情況表明,胡某不僅沒有履行監護職責和盡撫養教育義務,而且其行為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由于胡某不聽勸告,仍然對孩子放任不管,現在你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向居委會或者派出所反映,由這些部門出面對胡某予以勸誡、制止;二是起訴變更孩子的撫養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6條規定,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另一方訴請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法院應予支持。
關于小晨打傷他人的賠償問題。《侵權責任法》第32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8條規定:“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從你所述情況看,你前夫胡某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對5000元的醫療費和相關損失,他應當能夠獨立承擔。當然,如果胡某的經濟條件不允許獨立承擔賠償責任的話,你無疑要承擔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