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烽煙乍起,一些國家似乎已從中看到“機會”。美國彭博社近日報道稱,中美兩國公司、工人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可能會因貿易戰受損,但這場博弈或許會給印度、越南等新興的低端制造業基地帶來好處。
彭博社分析稱,盡管中國一直是歐美外包產業及離岸制造業的中心,但由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攀升,其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鞋帽、電子產品等的競爭優勢正在被印度、越南等國“偷走”。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越南、孟加拉國等地在服裝及紡織品領域已形成規模生產效應,印度則大力拓展在智能手機及零部件生產方面的能力。印度莫迪政府2014年通過提高整機進口關稅的方式,帶動國內手機制造業發展。今年年初,印度又將關稅手段施于手機零配件領域,旨在將中國手機零配件產業也移植到印度,從而實現智能手機從“印度組裝”到“印度制造”的進化。
中美貿易戰或許會加速這一產業轉移的進程。跨國公司及其供應商將會選擇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設廠。從這一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想通過關稅手段來減少赤字的目的永遠不會達到,因為此類低端制造業的中心永遠不會回流到高工資福利的美國,而只會從中國轉移到別的國家去。印中貿易聯盟理事易卜拉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想簡單地通過關稅手段來減少對中國貿易赤字,這是不現實的。比較而言,印度并沒有選擇通過單方面保護主義做法解決問題,不是只強調誰的利益更多,而是采取多種措施把蛋糕做大。
(摘自《新京報》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