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讀懂的養老體系”
加拿大的養老金制度恐怕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養老制度,加拿大菲沙研究所曾將之稱為“西方最難讀懂的養老體系”。
這個“最難讀懂的養老體系”中,養老金部分分成老年金、養老金、養老儲蓄基金三大部分,以及配偶補貼、私人養老儲蓄等一些補充部分等。這三部分中的老年金是不折不扣的政府福利:所有資金來源都出自聯邦政府稅款。不過老年金不是那么好拿的:按規定,只有在加拿大定居滿10年,年滿65歲后才有資格領取;定居滿40年才有資格全額領取。全額老年金有多少呢?以2010年為例,每月有516.96加元。如果僅定居10年,每個月只有129.24加元,那就連吃飯都夠嗆了。
加拿大老年人主要的養老保障是養老金,在加拿大,18~70歲從事固定職業的人都要被強制參加養老金計劃,計劃規定,雇員和雇主按1:1的比例從月工資中提成養老金,養老金占工資的比例如今已漲到9.9%,且政府曾千方百計想上調至15%,但屢次都被公眾輿論駁回。
但如果僅靠老年金、養老金,大多數老年人根本無法生活,因此許多加拿大人都會參加養老儲蓄基金和私人養老金計劃。這筆錢由專門的基金負責運作、投資,雇員退休后可獲本息收益。一般而言,養老基金收入會占個人養老收入的35%左右,但和養老金一樣,只有從事固定工作者才有份參加,且工作年限越短,退休后收益也越少。
子女養老不流行,養老院才是主流
在加拿大乃至整個北美,家庭養老都并非養老的主流形式,父母無需補貼成年子女,而子女一般也不贍養老人,大部分加拿大人年紀老邁后,都會選擇把住房賣掉,然后住進各種有福利補貼的養老機構,靠自己的退休金、老年金,以及養老基金的分紅來支付養老的費用。
養老機構分為多個等級。最高規格稱為護理安老院,這類安老院的入住者為完全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的老人,需由護工24小時照顧,費用全免,一般為醫院附屬,因此也被外國人俗稱為“老人醫院”。較次一級的養老院是護士中心,老人有較多活動空間,可以會客和互相交往,但需要護工全天候照顧。再次一級的養老院為退休人士之家,基本為集體老人公寓性質,有護士24小時監護,每天接受1小時醫療檢查和護理。最普通的為老人公寓,55歲以上即可申請入住,房租很低廉,公寓里各種鍛煉和活動設施一應俱全,可以自己做飯,也可去食堂就餐。當然,加拿大也有各種商業養老機構,床位不緊張,但費用十分高昂。
如今,許多加拿大人也主張多看望、關照老人,幾年前CBC電視臺曾推出一個公益廣告,向那些對老年父母不聞不問,盤剝老年父母積蓄和養老金的子女提出批評,曾引發許多人的共鳴。
(摘自《同舟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