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警組織成立于1914年,總部設在法國里昂,現有190個成員,是唯一的全球性警察合作組織,也是僅次于聯合國的第二大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國是1984年9月5日正式加入國際刑警組織的。當年,中國的申請加入可謂一波三折。
1979年接到邀請時
不知這是什么組織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和國家間的頻繁往來,跨國犯罪開始向國內滲透。加入國際刑警組織、與外國同行攜手打擊各類國際刑事犯罪活動等問題,擺在公安機關面前。有著50多年刑警經歷的公安部刑偵局原局長劉文回憶說:“1979年、1980年,中國分別接到了肯尼亞、菲律賓外交部的照會,邀請中國參加國際刑警組織大會。可那個時候,我們并不了解這個有著60多年歷史的組織的情況,以為只是個一般性的會議。”
1979年,新華社記者采訪國際刑警組織在肯尼亞召開的會議,發現臺灣當局以“中華民國”名義派出“中國代表團”。后經我國駐肯尼亞使館嚴正交涉,會議組織方撤掉了“中華民國國旗”。
劉文說:“那些年,在公安部與各國警察機構互訪的過程中,對方都在問,中國為什么不參加這個組織?1980年,南斯拉夫來信建議我國與國際刑警組織代表接觸。”
不久,時任公安部治安行政局副局長的余海宇借在國外開會的機會,與國際刑警組織代表布魯格見面。
1982年,公安部起草了給黨中央、國務院的專題報告。經批準,同年秋,時任治安行政局副局長的高旭,專程赴國際刑警組織總部與秘書長博薩會晤。加入國際刑警組織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卓長仁劫機事件促使申請提速
“當年促使我國加入國際刑警組織的還有一個重大事件:1983年卓長仁一伙劫持客機逃往南朝鮮,南朝鮮當局以我國未與其建交為由,將卓長仁等移交臺灣。”劉文記憶猶新地回憶。
“我國申請加入該組織,就必須先有解決臺灣會籍的方案。”劉文說。
1984年初春,博薩應邀訪華。時任公安部部長劉復之、副部長李廣祥再次闡明我國加入國際刑警組織的原則立場——臺灣只能以“中國臺灣地區警察機構”的名義留在組織內。同時,劉文受劉復之的委托,正式遞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申請加入該組織的申請書。
拜會代表沒錢請客
到跳蚤市場買禮品
1984年9月,第53屆國際刑警組織年會在盧森堡召開。8月,公安部派出精兵強將奔赴國際刑警組織做工作。博薩提醒說,美國和臺灣當局強烈反對大會討論中國加入該組織的申請。臺灣當局要求保留其在組織內的全部權利,使部分執行委員對解決臺灣會籍問題感到為難。博薩希望中國加強工作力度。
大家回國后,有關部門馬不停蹄地向中國駐102個國際刑警組織成員國的使館發電,讓使館做所在國家的工作。最后,有91個國家明確表示支持中國。由此,公安部決定,派代表團參加國際刑警組織第53屆全體大會。
1984年9月初,代表團到達巴黎后,再次強調中國的原則立場,并表示在中國被正式接納為成員國之前,將不出席會議。
代表團成員雷良錦回憶說:“多虧了南斯拉夫,幫助我們打聽各國代表團的駐地。那個時候我國剛改革開放,還很窮。我們只是從國內帶了些民族特色的小禮品送人。沒錢請客,就一個一個旅館住地去拜會各執委會成員國和其他友好國的代表團,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國內帶來的禮品不夠,劉文副團長就帶著我們到跳蚤市場去買便宜的禮品。”
中國申請曾被“拒絕”
重新投票終于勝出
1984年9月4日下午,國際刑警組織大會討論我國入會申請。由于沒有參加會議,代表團一行焦灼地在大使館里等消息。消息來了——沒被接納。大伙兒傻眼了。
第二天清晨,代表團找來當天盧森堡的報紙,出乎意料的是,報紙上并沒說大會討論表決中國申請入會的事,只是發了個“中國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問題十分棘手”的消息。正當大家議論的時候,電話響了,是斯里蘭卡刑偵局局長跑到會場樓道里打來的電話,說中國入會申請剛剛通過。怎么會突然有了這么大的轉機呢?劉文和大家心里都有疑問。直到10年之后,中國才得知,是計票出了錯,第二天重新投票。接到這個電話不到10分鐘,歡欣鼓舞的中國代表團全體成員西裝革履地出發了。
到了會場,臺灣當局代表團在發表“抗議”聲明后全體退出會場,原“中華民國”的牌子被換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中國代表團在原副秘書長肯德爾的引領下進入大會會場。
(摘自《文史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