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施瑞華主任介紹,不久前碰到一位年僅33歲的腸癌患者。患者張某在南京某企業當程序員,一天久坐十個小時以上。為了減壓,他常常下班后和朋友聚在一起吃夜宵,尤其喜歡吃燒烤搭啤酒。
據了解,張某曾出現過幾次便血,開始以為只是痔瘡發作,并沒有重視,最后不幸確診為“大腸癌”晚期。
專家指出,除了基因、家族遺傳外,腸癌發病跟飲食有一定關系。現在年輕人吃垃圾食品多,愛吃碳酸飲料、燒烤、麻辣燙、火鍋、反季節蔬菜水果等等,這些食品中的化學物質和添加劑,都對人的消化道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可能致癌。另外,高蛋白、高脂肪飲食的人群大腸癌患病率也要高一點。
“現在很多年輕白領或大學生久坐少動,加上喜歡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很容易導致腸道運行不暢,而年輕人因為新陳代謝旺盛,癌細胞分裂也更快,就會誘發腸癌,惡性程度比中老年人要高。”施瑞華主任介紹,近年來,業內出現一個新名詞——“久坐基因”,即久坐工作、學習或玩電腦等時間久了,缺少運動,激發“久坐基因”活躍起來,最終導致腸癌的發生,這種情況年輕男性偏多。除此之外,久坐的人最容易發生痔瘡,許多人認為痔瘡無關緊要,常常認為“十有九痔”,從而忽視了大便帶血是腸癌最初的主要癥狀之一。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