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涌現出了一批以蛟龍、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飛機為代表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我國老百姓無不自豪地點贊:“厲害了,我的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具有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功能。全國政協委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目前北斗系統結合地基增強系統,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未來,高精度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逐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通過手機終端等連接到千家萬戶,實現‘北斗+’。”
中國高鐵技術獨一無二。單就技術而言,我國不僅掌握了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共有的技術,同時還擁有了我國特有地質、氣候、環境條件下的高鐵建設和運營技術。
“‘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線以時速350公里投入運營,為世界高速鐵路商業運營樹立了新的標桿。”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趙紅衛表示,目前研發團隊正在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的基礎上,進一步研制時速250公里和時速160公里的自主化動車組系列平臺,以適應不同的運行環境和地質條件。未來,我國動車組將實現自動駕駛,一個按鈕即可完成啟動、加速減速等工作。同時,動車組將向系列化、智能和綠色方向發展。
中國不僅可以輸出高質量產品,也可以向世界輸出中國名牌,還可以輸出中國模式!作為中國制造業走向海外的典型代表,海爾已經連續9年在全球家電行業中排行第一。新時代,海爾正在把具有中國知識產權的“人單合一”模式復制到西方發達國家。
不僅如此,海爾還將把中國標準輸出海外。2017年12月,國際四大標準組織之一的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通過一項建議書,由海爾COSMOPlat牽頭制定大規模定制模式的國際標準。這是首個由中國企業主導制定的制造模式類國際標準,意味著中國標準走向世界舞臺中心。
中國模式已經在國際市場上產生影響力。未來,中國模式會越來越明確地走向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央。
本刊編輯部 歐陽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