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金思喉

科技互聯網沒有真正的預言家,因為這一領域的變量實在太多,很多看似合理的“故事腳本”,總會在關鍵時刻遭遇轉圜。
正當互聯網圈內人士普遍認為攪動2018年中國電商格局將是如火如荼的“新零售”時,沒人會料想到,微信流量紅利催生的一家不容小覷的社交電商拼多多打亂了整個節奏,讓國內電商在開年就上演了“五分天下”的大變局,這樣的故事腳本轉折直接拉低了“新零售”的主角光環。
2017年初拼多多的月GMV(總營收)才20多億,而數據顯示其今年3月份的GMV已達到400億元,即便是國內的電商四巨頭的阿里、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在這樣驚人的增長速度面前也是黯然失色。
事實上,自2015年9月創立,拼多多只用了2年3個月的時間就做到了全年GMV超過千億的規模,而要達到這樣的規模淘寶用了5年,唯品會用了8年,京東用了10年之久。
拼多多猝然崛起的這兩年里,它的對手們在做什么?
縱觀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后流量時代電商戰局,技術、資本、O2O模式替代流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零售、無界零售成為馬云、劉強東兩大電商巨擘爭搶的新賽道,騰訊馬化騰更是攜微信支付祭起了資本大旗加入戰局,一邊血拼新零售爭奪戰,一邊策應劉強東的無界零售。
也就是說,巨頭們在“新零售”領域的火拼,讓社交電商拼多多獲得了一個非常寬松的電商競爭環境。正是在這兩年時間里,微信的流量紅利被拼多多演繹到了極致,借助微信平臺,拼多多用極低的成本和極短的路徑直接觸達了目標消費群體,并由此獲得了成功。
在電商后流量時代,巨頭們精心構筑的護城河卻被拼多多的流量模式干翻了,這樣的故事腳本顯然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意料,而社交電商拼多多的異軍突起,更直接讓在新零售和無界零售市場拼殺得不可開交的京東和阿里后院起火,紛紛著手阻攔這個后起之秀。
面對咄咄逼人的拼多多,淘寶毫不客氣地選擇“剛正面”——3月中旬,淘寶推出了一個名為“淘寶特價版”的APP,主打低價拼團,這釋放出阿里正面狙擊拼多多的一個信號。
與此同時,淘寶近日宣布推出超級合伙人計劃,稱將培養1000名年入超百萬內容創作者、孵化5000個紅人。淘寶內容生態總監聞仲稱,在過去一年里,內容創業者在淘寶已經分享近30億傭金,2018年淘寶內容生態全面升級,將推出內容生態超級合伙人計劃,繼續扶植和賦能內容創業者。
京東也開始力推自己旗下的“京東拼購”項目,超低價拼團,品牌清倉特賣,從家居日用品、數碼小家電到鞋服箱包的不同品類,一眼望去,差不多就是“京東版的拼多多”。
目前,拼多多已于近日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接近150億美金,投資方包括騰訊、紅杉,騰訊為領投方,坊間傳聞其融資金額為30億美金。盡管被資本方看好,但拼多多的軟肋也依然明顯,一是低價拼團模式可能會像曇花一現的團購一樣很難走遠,二是拼多多用戶體驗的改進空間很大,劣質、廉價、假貨的質疑聲音不斷,但無論如何,拿到巨額融資的拼多多已經不是電商巨頭們可以輕視的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