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a是只鯨
在提到農產品出口大國的時候,人們大多會直接想到下面幾個國家: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西班牙、法國。
但事實上除了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的美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超過荷蘭。荷蘭的國土面積為4.15萬平方千米,排名世界第134位,僅僅是美國國土面積的1/270,巴西的1/200,阿根廷的1/69,印度的1/80,西班牙的1/12,法國的1/16。
但就是這么小小的一個國家,在2016年的農產品出口額為94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1800億美元(中國排名第6,約為630億美元)。荷蘭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很多人想到荷蘭的農業,往往腦海中會有以下幾個場景:悠閑的乳牛、廣袤的郁金香田,還有很漂亮但不知道有什么用的風車(用處其實很多,主要是用來磨面粉的)。
這么小的國家就這樣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了嗎?顯然不是的。真正的荷蘭農業是以下幾個場景:
1.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溫室群。它位于海牙附近。
2.令人嘆為觀止的大規模自動化養雞場。一個養雞場能同時飼養15萬只雞,幾乎完全實現自動化飼養。
3.高科技全監控自動化番茄生產線。使用LED燈進行不間斷照明,完全實時監控所有的營養要素和指標。荷蘭是歐洲第二大番茄供應國,產量僅次于西班牙。
4.荷蘭乳牛擠奶流水線。一臺自動擠奶機可以在一小時內為150頭牛擠奶,荷蘭乳牛的強大生產力就是這樣實現的。荷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乳品公司——菲仕蘭康柏尼公司(Friesland-Campina),以及與英國共有的食品及日用品巨頭聯合利華。
5.超高效的鮮花種植管理和物流技術。荷蘭擁有世界上第一家國際鮮花交易拍賣中心,同時每年有數百種新郁金香、風信子和水仙等鮮花品種被培育出來。
高科技農業雖然并不能讓國土面積局促的荷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但讓荷蘭的投入產出比大大提高。比如荷蘭人生產1斤番茄使用的水量是4升,美國是58升,中國竟然高達128升。
在荷蘭,其他耗能也是循環利用的。比如番茄照明所用的天然氣發電機產生的熱和二氧化碳會被重新收集,然后輸送到溫室中,以提高番茄的產量。
諸如此類的農業技術不斷在荷蘭的農業生產中得到運用,才使得這個狹小的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2014年,荷蘭甚至在黃瓜、青椒等幾樣農產品的生產中排名世界第一。
而這些高科技農業技術不僅來自荷蘭各大公司的開發,其核心更是與荷蘭的一所農業大學——瓦赫寧恩大學密不可分。
這所大學在各種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雖然常年排在第50至150位左右,但它的農業和環境科學是世界最強的,科學技術向生產實踐的轉化率一直在全球大學中名列前茅。
很多涉農的著名企業,包括聯合利華、菲仕蘭康柏尼、雀巢、亨氏,甚至伊利都在這所大學里設置了研究所,很多研發出的技術,會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被公司來用并投入生產。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讀博士的時候常去這所學校的溫室。研究番茄的小伙伴經常會免費給我們品嘗一些新研發出來的番茄品種。那些番茄外觀和口感的豐富多彩、差別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正是因為科技的不斷積累和應用,荷蘭這么小的一個國家竟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現代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