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1967年,蘇聯各地的人們寫給子孫后代的信被裝進“時間膠囊”,要求50年后再開啟。2017年年末,俄羅斯人履行了前輩的囑托。半個世紀前看似天馬行空的種種暢想,無可奈何地蒙上了歲月的塵埃;細細品味,讓人心中五味雜陳。
1967年11月,俄羅斯西北部工業城市切列波韋茨的市民聚集在城市的中央廣場上,一邊慶祝他們取得的成就,一邊把對這些成就的自豪、對未來的預言寫在信里,再將信裝進鋼制容器,放進一塊中空的巨石,保存在廣場上。時年25歲的瓦萊里·別里亞耶夫見證了儀式的全過程。
同一天,在千里之外的新西伯利亞市,26歲的瓦列里·謝波什尼科夫將類似的“時間膠囊”封存在文化宮的墻上。墻上鑲嵌了一塊石板,上面寫著“請于50年后打開”。
別里亞耶夫和謝波什尼科夫很幸運。2017年11月,在人均壽命一度跌至60.4歲的俄羅斯,古稀之年的兩人得到了故地重游的機會,見證自己當年“寄往未來”的信件如何被啟封。在其他地方進行的儀式現場,已經難以見到親歷者的身影。
俄羅斯冬日的風格外凜冽,但無礙21世紀的人們感受“時間膠囊”制造者的激情。20世紀60年代,科技日新月異,航空航天技術一日千里,因此,當年的信件幾乎都帶著“太空熱”的溫度,在新西伯利亞解封的一枚膠囊就是這種情緒的突出體現。
“我們相信,你們已經出色地開發了我們美麗的藍色行星,開拓月球,在火星著陸,不斷向宇宙深處進發。你們的太空船是不是已經沖出了銀河系了呢?你們是不是已經和外星文明的代表進行了有關科學和文化合作的交涉呢?”
北方重鎮摩爾曼斯克的人們也盡情揮灑著想象力:“我們剛剛向宇宙踏出第一步,你們應該已經可以飛往其他行星了吧?很多自然界的秘密已經被發現了吧?核能可以控制了吧?元素的量可以根據人類意愿決定了吧?氣候可以改變了吧?在北極可以種花了吧?”
阿爾漢格爾斯克同樣位于北極圈內,終年的積雪、長達數月的極夜,都不能阻止這里的人們仰望星空,并對子孫留下寄語:“你們大概在銀河系建功立業,讓地球變得更美了吧?”
蘇聯人民對21世紀的暢想體現在許多方面。2017年年初,蘇聯“幻燈片”電影廠于1960年攝制的科幻片《2017年》在俄羅斯網絡上躥紅,這部連環畫體裁的影片描繪了蘇聯人民改造大自然后的幸福生活,甚至開發出接近光速的恒星際飛船,駛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盡管身處冷戰年代,蘇聯人依然相信,在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努力下,2017年的人們能夠繪制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壯麗圖景。
除了宇宙飛船,《2017年》還設想了可以在地下穿行的“鉆地飛船”、在連接白令海峽的水壩上飛馳的核動力列車、遍及整個國家的城際地下貨物輸送系統,以及可以馴服暴風雪的移動式天氣控制站。此外,2017年的超強國力將使鄂畢河和葉尼塞河倒流至里海,改善遠東邊疆區的氣候,在南極地下建造“煤城”……
普通人的生活也將得到極大改善。片中,學生們通過“時間放大鏡”學習,令當下大熱的虛擬現實技術相形見絀;智能鬧鐘、烹飪機器人、視頻通話技術已走入每個家庭,連“煤城”的工人們都能在人造太陽下享受日光浴。與人工智能在現實世界中引發恐慌不同,在21世紀的蘇聯,人們歡迎機器人,完全不擔心它們奪走人類的工作。
從“時間膠囊”中解封的信息,證明蘇聯電影工作者的劇本具有廣泛的認知基礎。阿爾漢格爾斯克的人們寫道:“(2017年)應該已經沒有木制道路了吧。在我們這個時代,城市正在改造之中。阿爾漢格爾斯克全城都在大興土木,我們也一直在工地干活……很羨慕你們能夠迎接偉大祖國的百年華誕,但我知道,你們也會羨慕我們這些一直在忙碌的家伙?!?/p>
盡管蘇聯物資匱乏,20世紀60年代的人們還是表達了對現狀的滿足。在地處蘇聯腹地的梁贊,人們在給后代的信中寫道:“我們的生活非常好。有各種很棒的業余活動、各種不同的社團,很多同學投身于研究。我喜歡運動、戲劇和電影,在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努力學習。有時,我們離開集體農莊,去建設俱樂部、住宅等設施。我們管這叫暑期勞動?!?“2017年,我們的大學或許成為更大更優秀的高等教育機構了吧,它應該在為有更多科學發現和成就的新世紀培養工程師吧。我很羨慕你,同志?!?/p>
在摩爾多瓦第二大城市蒂拉斯波爾,“時間膠囊”中承載的是對“永生”的渴望。
“親愛的同志,后代們:20世紀的工人在給你們寫信。請告訴你們的子孫,我們為了你們能得到永生,曾經多么努力地奮斗。我們生活在一個英雄的時代,偉大的發現層出不窮,整個星球都在為革命而顫抖,為戰爭所煎熬。你們可能已經消滅了有害的細菌和病毒、衰老和疾病吧?是我們的努力幫助了你們,我們發現了癌癥的奧秘,克服了組織的排異反應……”
歷史并未按照蘇聯人當年的設想發展。今天的人們可以就此給出無數理由,然而,“時間膠囊”中的另一些內容,還是讓21世紀的人們難以回答,甚至黯然神傷。
“你們是幸運的一代:戰爭已經是歷史了,”來自烏克蘭的一段文字寫道,“你們從來不必高喊口號:以色列侵略者無恥!你們從來不必抗議越南的戰爭罪行,不必為來自革命的古巴的新聞義憤填膺。這些事情離你們多么遙遠!2017年的年輕人啊,我們相信你們已經證明自己沒有辜負英雄的前輩對你們的期待,你們已經創造了一個新世界!”
令人唏噓的是,2017年的烏克蘭,恰恰是歐洲唯一一片依然處在戰亂中的土地。
如今,冒著徹骨的嚴寒,成百上千的俄羅斯人聚集起來,默默聆聽儀式主持人誦讀信件上的文字。其中很多人出生在蘇聯解體以后,已經沒有了上個時代的記憶。與那段理想主義的火焰熊熊燃燒的歲月相比,今天的俄羅斯似乎缺少了某些無形的東西。
“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而你們將生活在其中。我們要對你們新一代的人說的是:要忠于共產主義理想,為了工人階級的幸福無所畏懼地戰斗。”
“愿21世紀是共產主義席卷全球并凱旋的世紀!”
“希望1917年燃起的列寧思想之火,能夠永遠在你們的心中燃燒……”
“我們有著明確的目標、光明的未來,以及無數想做的事情。我們的技能、智力、思想、能量,無一不有用武之處……我們有點嫉妒你們這些正在慶祝蘇聯母親誕生百年紀念的人呢?!?967年,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共青團員們這樣寫道。
今天的俄羅斯年輕一代會給后人留下什么樣的“時間膠囊”?
(于茉薦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