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紅,錢丹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氣集團,上海 200120)
剎車盤、制動轂、制動缸等零件均為回轉類零件,主要供應汽配市場,其作為一種關鍵性零件廣泛應用于汽車行業(yè)的制動系統上,且剎車盤屬于消耗產品,應用更換較為頻繁。由于汽車品種多樣化,造成此類零件的生產同樣具有品種多樣、型號單一、生產量小等特點,屬于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目前,國內的生產方式主要是臥式車床與立式加工中心的加工形式,此生產方式會造成生產效率低、轉序頻繁、精度保持性差等缺陷。由于此類零件具有機加工工藝相似,工序流程相同,所用機加設備相同等特點,因此,對此類零件的加工尺寸按區(qū)間進行分類后,可以采用此文中所闡述的新型生產方式,即由倒立車床、正倒立車床與其他輔機共同組成的全自動化生產線。
文中闡述的新型加工形式的加工對象主要是剎車盤、制動轂、制動缸等盤類回轉零件。此類零件具有外形相似、工藝相同、流程相似、設備相同等特點,極其適合組成生產線進行加工。現以其中一種零件剎車盤為例,闡述此全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形式。此生產線中的設備采用:倒立車床、正倒立車床、動平衡機及動力輥道輸送設備等。其中,零件主要參數:外形尺寸:Φ256×38.3mm;材料:HT250,鑄件;硬度:HB180-220;重量:約4.5kg;單邊余量:2.5mm;產量:500萬件/年;節(jié)拍要求:3.672秒。剎車盤的三維模型如下圖1所示。
圖1 零件三維模型
(1)加工難點:剎車盤通風槽的上下兩個端面,在余量去除時,極其容易產生不均勻的現象(即兩個平面去除的薄厚不相同),這不僅縮短零件的使用壽命,還會給汽車的制動系統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在加工時,尤其要注意這點,這也是剎車盤零件質量瓶頸點。如圖2所示。
圖2 通風槽
解決措施:采用V型卡爪來解決此問題。將卡爪的頂端設計為V字形狀,卡盤夾緊通風槽外圓時,V型卡爪卡入通風槽的上下內壁之間,從而確定其位置,再進行加工,如圖3所示。
圖3 V型夾爪
(2)加工難點:剎車盤上下兩面平行度要求高,傳統加工形式不易達到要求,若上下兩面平行度無法達到要求,則易產生使用時,受力不均等問題,對剎車盤的壽命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圖4所示。
解決措施:由傳統的加工方式,先車削一面,再車削另一面的分工步機加形式,改為現在的雙車刀同時車削剎車盤的上下兩端面,其平行度主要由雙車刀自身的裝配精度決定,極大的保證了零件的平行度合格率要求。如圖5所示。
圖4 剎車盤上下面
圖5 雙車刀
(3)加工難點:最后的精車工序時,工件預留的加工余量已基本全部去除,使得現在的剎車盤零件變?yōu)楸”诹慵谘b夾時,要注意夾持力度和裝夾方式,以避免在裝夾過程中,零件產生變形。如圖6所示。
解決措施:夾緊卡盤采用6爪卡盤形式,防止其夾緊變形,如圖7所示。
圖6 剎車盤薄壁處
圖7 六爪卡盤
根據零件的特點,并對現有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與整合,確定零件的加工工藝、加工流程、加工設備等,使得生產線能夠達到減少人工參與目的的同時,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零件的加工質量穩(wěn)定性。此零件工藝流程簡圖如下圖8所示,分為4道工序,其加工內容、加工設備、裝夾位置、零件姿態(tài)等,如下所述。
第一序(OP10)加工內容:粗車剎車盤零件的外側端面及外圓;加工設備:倒立車床;定位夾緊:倒立車床的六爪卡盤夾緊零件的通風槽外圓,并用大端面定位;零件姿態(tài):呈倒立姿態(tài)。第二序(OP20)加工內容:粗車剎車盤零件的內側端面及內圓,并鉆削均布內側的階梯孔;加工設備:正倒立車床;定位夾緊:正倒立車床的六爪卡盤夾緊零件的階梯小外圓,并用其端面定位;零件姿態(tài):呈正立姿態(tài)。第三序(OP30)加工內容:雙車刀同時精車剎車盤零件的內外兩側端面,然后鉆頭鉆削其余孔;加工設備:正倒立車床;定位夾緊:正倒立車床的六爪卡盤內撐夾緊零件的內圓,并用其小圓內端面定位;零件姿態(tài):呈倒立姿態(tài)。第四序(OP40)加工內容:對零件進行動平衡檢測,若不合格則銑削去重;加工設備:動平衡機;定位夾緊:六爪卡盤內撐夾緊零件的內圓,并用其小圓內端面定位;零件姿態(tài):呈倒立姿態(tài)。
圖8 工藝流程簡圖
自動化流程。此生產線的自動化流程如圖9所示,工件由上料工位上料,沿動力滾道輸送線,進入第一工序倒立車床中,進行剎車盤外表面的粗車車削加工;車削完成后的工件流入動力滾道輸送線中,進入第二工序正倒立車床中,進行剎車盤的其他所有加工;機加工完成后的工件再次流入動力滾道輸送線中,進入第三工序動平衡測試/校正工位,并由機器人完成此工位的自動上下料動作;完成動平衡測試/校正的工件,流入滾道輸送線中,最終至下料工位,此處人工完成下料工作。自動化生產線的各工序加工內容:OP10倒主軸從滾道上抓取工件;刀塔車削加工;倒主軸將工件放回滾道;OP20上刀塔自帶機械手從滾道抓取工件放至正主軸卡盤;上刀塔車削加工;OP30倒主軸從正主軸抓取工件;下刀塔車削加工;倒主軸將工件放至滾道。
圖9 自動化流程圖
現有企業(yè)傳統生產剎車盤的方式為:臥式車床+立式加工中心,在這種形式中,臥式車床主要車削工件的內外圓及端面,立式加工中心主要完成工件的鉆孔、攻絲等工序。這種生產方式不僅轉序多,車床需反復裝夾,加工效率低下;且經過多次轉序,無法準確保證各基準相對位置的關系,使得工件的加工效率低,批量生產時,單件加工成本高,限制了產品的競爭力。文中提到的采用倒立車+正倒立車方式進行生產加工,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yōu)勢。
(1)單元自動化上下料,集約工序,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保證精度。
(2)整條生產線按全自動化線規(guī)劃,設備間采用料道銜接,正倒立車后配置動平衡檢測/校正設備。
(3)能大幅提高批量生產效率和精度。
本文針對現有剎車盤類零件生產方式的諸多不足,設計了新的由倒立車、正倒立車、動平衡機與動力滾道設備等組成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此生產線不僅滿足工業(yè)4.0對設備的要求,更符合智能制造2025對制造先進性的要求。將傳統生產方式時的每臺設備1人操作,集約為一條生產線1人操作,大量節(jié)約了人工;工藝安排更加合理,減少了加工節(jié)拍;優(yōu)化了加工工藝和設備細節(jié)處理,提高了加工精度。此生產線已在山東榮城某公司投入使用,不僅將該公司的年產值增加了1.35倍,同時,將該公司的生產成本降低了0.82倍。該生產方式的設計,增強了該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有助于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現代使用機床設計手冊編委會.現代使用機床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2]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最新第五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
[3]李培根.機械基礎(中級) [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