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劉漢杰,張彬奇,張博
(1.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程技術作業中心,天津 300450 2.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公司,天津 300452)
鉆井定向技術不斷發展,開始大范圍出現大位移井和水平井。2013年渤海油田共完成鉆井273口,其中37%為常規定向井、7%為大斜度井、45%為水平井、11%為直井。鉆井靶點前位移不足的水平井普遍存在設計造斜的全角變化率過大、井眼軌跡復雜等問題,鉆進過程中容易發生復雜情況,完鉆后下套管容易發生遇阻問題。常規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優化井眼軌跡和進行擴眼,但是收效甚微。為此,渤海油田某公司設計了能夠隨鉆使用、簡易可靠的微擴眼器,解決了軌跡復雜井的井底巖屑不易攜帶、鉆井復雜情況高發、完鉆后套管不易到位等問題,有效降低了鉆井成本。
微擴孔器主要用于降低定向井中的全角變化率,清除井下局部過大的全角變化率、小臺階,在具有膨脹性的頁巖地層和具有蠕變性的軟泥巖層(鹽膏層)、煤層等井段擴出直徑略微大于鉆頭理論直徑的井眼,可減少常規鉆井過程中的劃眼作業時間,并確保起下鉆、電測、下套管等作業安全順利,有在定向井中清除巖屑床和有效控制水平井、大位移井水平位移延伸的作用。微擴眼器結構圖如下圖1所示。

圖1 微擴眼器結構圖

圖2
微擴孔器可直接連接于鉆具組合中,工具隨鉆柱旋轉傳遞扭矩,采用偏心結構,并且在螺旋翼上鑲嵌切削齒,實現擴孔后比原井眼尺寸稍大,同時采用雙切削結構,能實現倒劃眼作用。如下圖2所示。
C6H井是一口水平井,設計井深2443m,設計著陸井深2172m,設計井眼軌跡造斜率高,實施難度大。本井一開16”鉆進至806m中完,二開12-1/4”井眼上部計劃使用常規馬達造斜鉆具,預計在斜深1560m左右鉆穿館陶組底礫巖,繼續鉆進至1700m左右,通過旋轉導向鉆具Xceed盲區,起鉆更換鉆具,使用轉導向鉆具配合微擴眼器鉆進至著陸井深。

表1
根據設計,本井從1600m之后,需要以3.8°的全角變化率增斜增方位鉆進至著陸點2172m處中完,全井段井斜需要先增至64°后降至26°再增至90°,方位需要從260°左右扭至31°左右,是一口“板凳”+“反扣”井。C6H井設計軌跡水平、垂直投影圖分別如下圖3、圖4。

圖3 C6H井設計軌跡水平投影圖

圖4 C6H井設計軌跡垂直投影圖
2015年8月22日0:00開始二開12-1/4”井眼鉆進,本井上部井段使用馬達+水力振蕩器鉆具組合,在馬達滑動鉆進中微擴眼器切削齒容易托壓不利于鉆壓施加到鉆頭,因此沒有在第一趟鉆具組合中加放微擴眼器。8月26日0:00鉆進至1715m并起鉆更換旋轉導向鉆具組合,加裝微擴眼器,鉆具組合 為:12-1/4” PDC-Bit+9”Xceed+8”ARC+8-1/4”Telescope+8”NMDC+8”(F/J+JAR)+X/O+5-1/2”HWDP×13+ X/O+微擴眼器。使用的鉆頭是新速通公司的PDC鉆頭(STS935RS),水眼18×7。使用的鉆井液體系是改進型PEC體系。
下鉆時微擴眼器通過13-3/8”套管鞋無阻掛現象,在下鉆至1300m后頻繁遇阻,劃眼下鉆至井底,開始繼續鉆進,8月27日13:00鉆進至著陸井深。鉆進 參 數:WOB:1~8T;FLOW:3600~3800L/min;RPM:80~110。在實鉆過程中返砂良好。倒劃眼短起至1452m(錯扣短起),循環,循環期間返砂較好,下鉆至井底,循環,試起鉆至1700m(老井眼),試起期間頻繁阻卡10噸以上,下鉆至井底,循環并加入潤滑材料,起鉆至井口,起鉆期間在井底磨阻較大,微擴眼器出井情況如下圖5所示。

圖5
2.2.1 應用效果
(1)擴眼效果好。微擴眼器擴眼采用偏心,并且在螺旋翼上鑲嵌切削齒,實現擴孔后比原井眼尺寸稍大,同時采用雙切削結構,能實現倒劃眼作用。實際使用效果良好,狗腿度較大,井段下套管期間無遇阻現象。(2)攪動巖屑床效果較好。鉆進期間、循環期間和倒劃眼短起期間返砂均較好。(3)鉆進效果好。
2.2.2 幾點思考
(1)適用井段問題:渤海灣上部井段多使用馬達鉆進,微擴眼器可能造成托壓,不利于馬達滑動鉆進。(2)起下鉆阻卡問題:微擴眼器比較適合與旋轉導向。鉆具配合,在深層鉆進。加裝微擴眼器的鉆具組合在下鉆期間,容易在裸眼段遇阻,需要下劃眼擴眼下鉆;另外,起鉆時微擴眼器的切削齒可能會刮蹭井壁造成阻卡。
參考文獻:
[1]和鵬飛.Power Drive Xceed 指向式旋轉導向系統在渤海某油田的應用[J].探礦工程,2013,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