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華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水利局,內蒙古 赤峰 024005)
隨著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口、資源以及環境中的矛盾也日漸突出,截至目前,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56.92萬k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3,亟待治理的有近200萬km2。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水土流失正嚴重威脅著眾多地區的生態安全,若不及時治理,我們將面臨土地之殤。因此,有必要積極做好水土保持的建設工作,以減輕對下游的洪旱災害,減輕泥砂淤積危害,減輕干旱對農作物生產的威脅,保護土地不遭石礫化,提高土地生產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另外,對調整農村的生產結構,提高環境容量,緩解人地矛盾,適用市場經濟要求,實現貧困地區各項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我縣的生態立縣戰略,促進脫貧致富奔小康,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等諸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水土流失是生態環境惡化的常見形式之一,主要是出現土地退化以及生態惡化。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水土資源出現明顯不足,同時帶來的環境承載力不足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據有關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已經針對水土流失的人為因素起到良好的控制,在未來10年中預測水土流失的新增控制面積將繼續增加50萬km2,以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的水土流失問題。但是在我國水土流失防治中依舊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行處理。我國在當前國土面積的1/3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如西南石漠化地區、東北黑土地保護等相關土地資源保護和搶救工作依舊十分嚴峻,另外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等也存在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亟需進行治理。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人民群眾對生態要求的不斷提高,很多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暴露出統籌規劃不夠、預防和治理措施不完善、監測體系和監督措施不健全等問題,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迫切需要不斷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并積極應用各種監測技術,以更好提高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發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并獲得一定的成效。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在水土保持監測方面已經初步建立起完善的監測體系。在具體的監測中,從以往單一的坡面觀測模式,逐漸向著地域尺度監測的模式轉換,并從以往勞動密集型,逐漸向技術密集型過渡。另外,在監測領域,也逐步從以往較窄領域的監測向全方位領域監測的方向發展。綜合分析,我國已經基本構建水土保持監測的方法,推動了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加速發展。其中,尤其是在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方面,發展十分迅速。近年來,大量新型的水土保持監測技術開始被不斷的研發出來,并逐漸應用于不同地區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例如,各種現代空間信息技術以及其它的高新技術等,在水土保持監測中均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了解到,當前,我國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大量新型的技術手段被不斷應用于實際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下面,我們便以遙感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為例,分析其在水土保持監測中的具體應用情況。
在加強水資源管理、河道管理、防洪減災的過程中,對遙感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要求。隨著我國衛星遙感事業的迅猛崛起,遙感數據資源日趨豐富,促進了我國遙感應用的快速發展,遙感技術服務于國民經濟各部門的能力越來越強,遙感應用在實現最嚴格的流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往對一些地區進行水土保持情況監測時,往往會受到實際情況的較大影響。一些地區的輸水范圍大、環境條件惡劣,采用常規觀測手段對輸水水頭和水流漫溢信息等予以獲取的難度很大。而通過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監測,借助遙感技術獨有的視野廣、快速便捷、不受惡劣環境影響等優勢,為尋找水頭和水流漫溢監測等多種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手段。
一些地區監測的面積大,地形復雜,依靠傳統的地面檢查方式,難以全方位掌握全區水土流失的動態情況,而采用無人機技術則可以輕松解決這一問題。借助無人機,可以快速的對一定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監測。并結合人工的現場復核方式,全方位、多視角、高時效地獲取特定區域內的地表擾動范圍、取棄土區狀況和各類水土保持措施等重要信息要素,以達到“天地一體、上下協同”的監管目標。同時,也將有效改變過去傳統做法的扭轉計量不準、數量不清、業主不服、處罰決定難落實的尷尬局面。
另外,在具體的監測過程中,還可以對不同的監測技術予以聯合應用。例如,利用無人機低空遙感技術,可以獲取一定區域的大量影像資料,收集到大量數據。之后,通過后期三維數字模型重建,并利用原始地形圖轉換的三維數字模型疊加,對其開挖量、擾動面積等水土流失數據進行準確的監督監測,可以為工作人員提供詳實的數據資料,更好的提高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眾所周知,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其本質也就是在受到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自然力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之下,導致出現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能力的降低或破壞,水土流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在我國,水土流失是一個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眾多城市和地區,都存在著十分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威脅著地區的生態安全、防洪安全,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嚴峻的現實情況下,需要積極做好相應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不斷強化相關的基礎建設,完善水土保持監測評價和技術標準體系。同時,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注重科技支撐,依靠科技進步,積極應用各種新型的監測技術,以不斷提高水土流失整體防治的水平。總之,近年來,我國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其中,各種新型的監測技術快速發展,并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提高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水平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在各種新監測技術的具體應用過程中,還存在推廣不力、應用有限等問題。為此,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對各種新監測技術的應用,并繼續研發各種新型的監測技術,以更好地助力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平倉,孫厚才,劉紀根等.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湖北片區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與方法探討[C].//中國水土保持學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0,11-16.
[2]趙聚國,陳國偉,陸芳春等.淺析浙江省平原河網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監測技術——以浙東引水蕭山樞紐工程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4,42(2):17-19,25.
[3]高鈺婷,高平.淺談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在煤礦建設項目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7,17(5):299-300.
[4]李智廣,姜學兵,劉二佳等.我國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和方法的現狀與發展方向[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5,13(4):144-148.
[5]郝咪娜,戚德輝,宋立旺等.我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及存在問題與對策探討[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7,29(1):62-65.
[6]阮繼玲,胡劍.淺析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6).
[7]Aurbacher J;Dabbert S.Integrating GIS based field data and farm modeling in a watershed to assess the cost of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An example from southwest Germany[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9,64(05):35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