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虎,霍萬龍
(國家電投寧夏青銅峽能源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2)
近年來,大用戶直供電、自備電廠自供電已在全國有較多的開展,其中孤網運行方式較為普遍,但350MW超臨界空冷機組實現“點對點”供電尚屬于首例。由于大型汽輪發電機組的電液調節系統(DEH)在設計、制造中,均是按照機組并網運行來考慮,因此,以“點對點”模式運行的機組需要對DEH控制系統進行“點對點”運行模式的改造。改造的內容主要是對汽輪機的轉速控制、同期并網、一次調頻、二次調頻、超速控制、甩負荷控制、協調控制等控制回路進行改造,使之適應“點對點”模式運行。上述改造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改造方法和經驗,本文不再贅述。但是,上述改造一般并未對DEH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仿真程序進行改造,機組運行前進行的仿真試驗中,轉速模型和功率模型仍然是并網運行的特性,沒有體現出“點對點”運行的特性,不利于對DEH“點對點”運行控制功能的檢查驗證,也不利于運行人員熟悉“點對點”模式下的控制方式及特性。
仿真程序是DEH控制系統中,在沒有蒸汽的工況下,模擬DEH控制汽輪機從掛閘沖轉到并網帶負荷的全部功能的控制程序。仿真運行時,汽輪機主再熱管道無蒸汽、轉子不實際沖轉升速;蒸汽溫度、壓力、轉速、并網信號、功率等參數均為虛擬;汽輪機閥門及控制系統為真實動作。DEH的仿真功能包括參數檢查、復位、掛閘、打閘、沖轉、摩擦檢查、升速、暖機、過臨界、定速,同期、并網,增減負荷、閥位控制、壓力功率閉環控制、超限控制、CCS遙調控制、一次調頻、超速控制、閥門試驗、甩負荷控制、RB控制等。并網機組的仿真程序中有2個主要的模型:轉速模型及功率模型。其原理是根據汽輪機各調門閥位(也可以采用綜合閥位),反映進汽量即輸入機械功率的大小,并根據不同工況和參數,計算出汽輪機的轉速、功率。
并網前,汽輪機的轉速在靜態下與閥門開度成正比,旋轉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輸入力矩與轉子旋轉阻力平衡。當閥門開度變化時,輸入力矩變化,克服轉子轉動慣量,轉速以一定加速度變化,轉速變化引起阻力變化,直至抵消輸入力矩的變化,轉速在新的轉速下重新平衡。
并網前汽輪機功率為0。
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
對于轉速:
其中:M為汽輪機驅動力矩,kv為閥門開度系數,V為閥門開度,pm為主汽壓力。
其中:MZ為旋轉阻力矩,Mn為靜態力矩,kz為阻力系數,n為靜態轉速。
其中:ΔM為加速力矩,MI為輸入力矩,Mn為靜態力矩,ω為角加速度,J為轉動慣量。
根據以上公式,經拉氏變換可得轉速的傳遞函數:
其中n為轉速,t為閥位階躍從0計時的時間,n0為穩態轉速,Δn為閥位階躍對應的穩態轉速階躍,e為自然對數的底,τ為1/2階躍響應時間的系數。
對于功率:
其中P為功率。
對并網機組而言,發電機組并網后,汽輪機轉速與電網頻率鎖定,由于本機的輸出功率W1遠小于并入電網的總功率W,因此本機的功率變化對電網頻率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即本機的轉速變化可以忽略不計。電網頻率穩定在50Hz,變化很微小,可以認為恒定不變。因此,并網后轉速為3000r/min。
并網后:
其中n為轉速,P為功率,pm為主汽壓力,ke為功率系數,V為閥位開度,V3000為3000r/min下的閥位開度。
“點對點”機組在并網前的轉速、功率的計算方法與并網機組相同。
對于“點對點”機組,發電機組并網后,汽輪機轉速與“點對點”頻率鎖定,由于本機的輸出功率W1等于“點對點”的總功率Wg,因此本機的功率變化直接影響孤網頻率。在此工況下,電網頻率靜態下與機組閥門開度減掉發電做功的部分成正比,孤網的綜合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總輸入力矩與孤網綜合阻力平衡。當機組閥門的開度變化時,輸入力矩變化,克服“點對點”綜合轉動慣量,頻率以一定加速度變化,頻率變化引起阻力變化,直至抵消輸入力矩的變化,頻率在新的頻率下重新平衡。
“點對點”運行的機組功率等于“點對點”總的負載功率,負荷的功率在轉速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認為與轉速、閥位開度無關。
“點對點”并網后:
轉速的傳遞函數同2.1:
其中:PI為輸入功率,Pe為發電功率,Pn為旋轉功率,MI為輸入力矩,Me為發電力矩,Mn為旋轉力矩。
其中:Pe為發電功率,PG為孤網負載總功率。
并網機組的DEH轉速仿真邏輯詳見圖1。
轉速仿真回路中,輸入綜合閥位,與壓力參數修正后,經開方計算并乘以轉速系數后,由慣性滯后模塊輸出轉速信號。機組并網后,轉速切換為為常量3000。
圖1 并網機組的DEH轉速仿真邏輯
并網機組的DEH功率仿真邏輯詳見圖2。
功率仿真回路中,輸入綜合閥位,與壓力參數修正后,減去3000r/min下對應的閥位開度,乘以功率系數后輸出信號。機組并網前,功率切換為常量0。
圖2 并網機組的DEH功率仿真邏輯
“點對點”運行機組的DEH仿真邏輯詳見圖3。
圖3 “點對點”機組的DEH轉速仿真邏輯
并網前的轉速仿真回路保持不變,并網后,綜合閥位減去功率信號與功率系數的乘積,與壓力參數修正后,經開方計算并乘以“點對點”轉速系數后,經慣性滯后模塊輸出轉速信號。為防止仿真轉速回路與一次調頻回路產生震蕩,將慣性滯后模塊的時間常數增大(30~60s),使之與一次調頻的響應周期(<10s)偏離。
并網機組的DEH功率仿真邏輯詳見圖4。
圖4 “點對點”機組的DEH功率仿真邏輯
“點對點”方式下,機組并網后功率切換為變量Pe。Pe可以在操作員畫面上由運行人員設置,設置方式設定為階躍及漸變兩種。
根據上述改造,DEH能夠滿足“點對點”模式下的仿真需求。在仿真模式下,機組并入“點對點”后,機組功率在操作員站上自0開始,由運行人員模擬實際情況來增加或減少。轉速在一次調頻的控制下維持3000r/min,負荷的變化擾動會導致轉速發生波動及偏差,一次調頻及二次調頻可通過調節消除上述波動及偏差,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其他相關的仿真試驗。本改造在寧夏臨河發電分公司3#350MW機組上得到應用,經驗證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