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毅智

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以24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高鑫零售是全國最大的商超賣場經營者,旗下擁有“歐尚”和“大潤發”兩大商超品牌,在全國運營446家大賣場。2016年營收超1000億元,市場份額多年保持國內零售行業第一。
黃明端,大潤發董事長兼CEO。1997年,他在臺灣地區以及中國大陸地區開設大潤發量販店,不到10年,在黃明端的領軍下,大潤發已經成了橫跨兩岸,年營業額突破千億臺幣的量販帝國。
大潤發賣身阿里,放在3年前,黃明端絕對不會想到。彼時,他正在為自己一手打造的飛牛網如何躋身第一陣營努力。接受媒體專訪時,他說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劉強東和馬云都來“罵”他。“他罵我就有動力,我們天天找他們來罵,但他們就是不罵,我們心里蠻挫折的”。說這話時,黃明端已過花甲之年,就年齡和在零售業的資歷而言,劉強東、馬云都是他的小字輩。
1997年,當在潤泰集團紡織部工作得如日中天的黃明端,突然被委任進入零售業。1年后,又被派往大陸,與沃爾瑪、家樂福等眾多外資零售巨頭過招。短短2年時間,在1999年,大潤發創下240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將萬客隆甩在身后。2010年,大潤發取得營收404億元人民幣,取代家樂福,成為當時中國大陸零售百貨業的冠軍。
2011年7月27日,大潤發與歐尚合并在香港上市。擁有“大潤發”和“歐尚”的高鑫零售,市場占有率超過沃爾瑪,一躍成為中國最大零售商。一個人到中年的門外漢,面對全新的領域,在全新的市場,究竟是如何上手的?又如何締造了外行逆襲內行的奇跡?
黃明端的打法是先模仿、再超越。起初,大潤發模仿的是歐洲零售業巨頭——萬客隆的倉儲式銷售業態。1997年,大潤發在大陸成立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開出第一家門店大潤發平鎮店,但反響并不好。
走訪觀察國內大賣場市場后,他發現,相較于萬客隆的冷清,家樂福卻異常火爆。于是,在大陸開到第三家門店時,他果斷叫停倉儲模式,以家樂福為標桿,轉為大賣場經營模式。
效果隨即顯現,1999年,大潤發創下240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將萬客隆甩在身后。2000年12月21日,潤泰集團與法國歐尚集團合資,在大陸推進歐尚和大潤發兩大品牌的賣場業務。黃明端抓住契機,瘋狂學習歐尚的營運經驗,甚至拷貝了歐尚幾乎所有的內部營運文檔。
隨后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零售業正式對外開放,零售大賣場在中國迎來了黃金10年,沃爾瑪和家樂福等世界巨頭,都紛紛加快在中國攻城掠地的步伐。誰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只黃雀,就是黃明端。
通過研究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的經營模式,黃明端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模式,介于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中庸之道”,即由中央負責開店、采購和配送,產品定價、會員經營和店內陳設交給地方自主。
時代的腳步不會停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不斷壯大。阿里、京東等電商在互聯網零售領域不斷擴張領地,2013年,在尹衍梁的力挺下,黃明端推出獨立電商平臺——飛牛網,開始搭建他的互聯網零售帝國,他放出豪言:“要玩就玩大,小玩不是個人風格。”但這一次,黃明端沒有走在時代的前面,他晚了一步。根據高鑫零售2017上半年財報,運行3年半的飛牛網上半年交易總額18億元,截至財報發布時有2800萬注冊會員,活躍會員350萬,盡管如此,飛牛網還是在虧損,相較于阿里、京東,它太小、太慢了。
與此同時,在電商和新零售浪潮的席卷下,大潤發的線下也備受挑戰。一個時代不是翻篇,而是要終結了。走不進新時代的,只能被時代遺忘。再后來,就有了我們開篇看到的那一幕。
曾經風靡的MP3、MP4,讓紐曼、愛國者等國產品牌成為像今天蘋果、三星一樣的存在,然而風潮一過,愛國者面對的不僅是消費者的不買賬和財政的虧損,甚至可以說愛國者已經和這個時代再無關系,就像一個局外人。是什么原因,導致愛國者從一家明星企業,成為一個不被人關注的公司?
愛國者創始人馮軍最近一次在公開場合亮相,是聯想控股的答謝晚宴上。柳傳志邀請了一幫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朋友,馬蔚華、曹國偉、王健林、俞敏洪等大佬悉數出席。在眾多受邀嘉賓中,馮軍顯得異常低調。
與這種低調相對應的,是馮軍執掌的愛國者集團,已經很少在行業內有聲音了。曾經創造了“中關村奇跡”的馮軍從1993年開始的10年里,創立的華旗公司每年業績以60%的速度增長。1997年,馮軍創立了“愛國者”品牌,涉足的領域也從最開始的機箱、鍵盤到移動存儲產品、顯示設備、數碼相機、手機。
2003年,愛國者移動存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連續10年排名第一;2007年,愛國者第一個在國內市場推出了首款MP5多媒體播放器;而其電腦機箱更是連年市場占有率居第一。愛國者成為了國產數碼品牌的標桿,馮軍也成為了國產數碼領軍人物。不過,讓人驚訝的是,愛國者的輝煌在十幾年后迅速戛然而止,去得似乎和來得一樣快。愛國者怎么了?有人說,是馮軍的過分“激情”和癲狂,導致了愛國者的衰落。
在相機領域,愛國者研究了6年多,但一直虧損。馮軍并不掩飾這一點,曾公開表示,“我們每年虧損3000萬。”虧損,干嘛還要做?馮軍的回答顯得“大義凜然”:“希望民族品牌能夠存在,即使有一些產品虧損,也依然死守著。”
不僅是產品方面,愛國者的股權構成,也讓人匪夷所思。愛國者集團的股權構成,簡單來說,不是馮軍的就是馮軍親戚的。自始至終,這家公司掌控在馮軍家族手中。對于馮軍來說,分權是一個此前沒人觸及的敏感領域。
鼎暉,這家全球知名的投行,關注到了在移動存儲領域的愛國者,并且和這家公司簽訂了對賭協議。2009年2月,鼎暉與愛國者電子簽訂投資框架協議:鼎暉投資2.5億元人民幣獲取愛國者存儲25%的股份;現有股東與公司同意盡最大努力爭取不晚于2013年在境內A股公開發行股票及上市;愛國者存儲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的凈利潤增長要達到30%以上,同時2009年度,愛國者存儲的“經審計凈利潤”結果出來后,協議雙方會根據具體審計結果在20%—45%浮動區間進行股權調整等。
和鼎暉投資一塊來的,是一個名叫曲敬東的職業經理人。此人曾在聯想就職,后來被三星總裁挖走,成為三星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一系列資本運作開始展開,曲敬東依靠一個非常嫻熟和專業化的思路來操盤愛國者電子。在這個過程中,股權激勵變得不可或缺。
很少有人知道,愛國者集團有一批死忠的員工,跟隨馮軍創業十幾年,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沒有股份。這個時候,很多人看到了愛國者電子的機會,希望可以跟著曲敬東一塊干。
一位離職的愛國者高管透露,馮軍很大方地給予了股份,但給的不是愛國者電子的,而是愛國者集團的。原因很簡單,愛國者集團不上市。此舉,傷害了很多員工的心。多年以后,曲敬東憤怒地離開愛國者電子,相信也和馮軍對待高管的態度有關。
現在的愛國者,沒有好的題材包裝,其上市基本上已經沒有什么希望了。對于馮軍本人而言,似乎愛國者俱樂部才是自己的主業。在經歷了無數折騰之后,這家公司和資本圈,基本上沒有聯系了。
1月20日,原央視主持人、著名互聯網投資人張泉靈在“領航者大會暨2018品牌醫生年度盛典”上發表了講演,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此言用來說上述幾位企業家的經歷,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零售業;人工智能的到來,不知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震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每個人都充滿焦慮。你不知道下一個被顛覆的行業是不是你所在的行業;你不知道下一項科技,會不會去取代你的位置。穩定、一成不變,成了奢侈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勢不可當、滾滾而來的時代的車輪,要不你躲在一個沒有輪子到達的世界里面,要不擋著它的路了,你得斷臂求生,再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滾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