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以下簡稱“38所”)始終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指導下,堅持以“責任、創新、卓越、共享”為企業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8所瞄準“國內卓越、世界一流”目標,堅持柔性發展、實施板塊布局、堅定自主創新、實現精明增長,唱好“三字經”,堅持國字當頭,以國家需求、國家利益、國家目標為使命,做國家人、國家事、國家隊,國字當頭、國家為大;堅持改字開路,在體制轉軌、機制轉化、業務轉型上實現改革與管理雙推進,在改革發展上敢做排頭兵;堅持創字為先,創新、創業、創優,在自主創新上爭做國家隊,思想上領先一步,方法上率先一步,實踐上搶先一步。
匯聚一流人才、創新一流成果、發展一流裝備,經過50多年的探索和追求,38所已發展成為集研究、開發、制造、測試于一體的電子信息高科技研究所,擁有國際水平的設計研發平臺,精良完備的電子制造平臺,國內先進的電子測試、試驗平臺,具備了從事電子信息技術和系統工程的強大綜合實力,先后獲得4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50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居于國際領先地位。
2013年2月,陳信平擔任38所所長、黨委副書記,他帶領38所的人持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人物引領、創新引領,用市場化推動產業化、國際化”的戰略思路,以“國家實體空間安全的智慧感知”為己任,深入推進“落實戰略、開拓市場、創新機制、發展產業”,短短3年間,38所五大業態齊頭并進,管理運營能力不斷提升,營業收入從40億元增加到100億元,能力建設持續優化全方位提升,產業發展不斷升級,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有聲有色,業已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骨干研究所。
陳信平一踏上管理崗位,就積極帶領38所管理班子討論38所的未來發展戰略,提出了“人物引領、創新引領,用市場化推動產業化、國際化”的戰略思路。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用好現有人才,引進高端人才,培養優秀人才,只有把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38所發展的動力才會持久,科技成果才會不斷涌現。”作為企業的引領者,陳信平深知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第一時間提出了“人物引領”的發展戰略。
在制定38所“十三五”人才規劃上,陳信平指出,38所將繼續實施“111”人才工程,實施“五元”薪酬體系,激勵創新人才,持續推進青藍工程,完善首席專家梯隊建設等系列工作,圍繞戰略方向,持續引進優秀人才,營造創新環境等,為一流創新型研究所建設提供堅實保障;不斷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以全球視野推動創新型研究所建設。如今,在“匯聚一流人才”的道路上,38所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先后吸引了包括武帥在內的40多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所工作,他們迅速在所內形成一支科研攻關團隊,并研制出太赫茲人體安檢儀、“魂芯一號”高性能芯片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被廣泛應用在社會各領域,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作為一個國內骨干整機研究所,僅僅只有技術人才,而沒有技能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陳信平又把“人物引領”的目光投向了技能人才群體,通過實施“三高人才”政策,建立了一整套特色的高級技能人才選用育留模式,將工人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結合起來,在人才選拔上,突破條條框框,不唯學歷、不唯資歷,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對于獲得專業技術職稱或工人技術等級證書的人員給予職稱津貼。目前,38所已經建立了張寧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博微長安焊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李佳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眾多高級技能人才之家,涌現出了一批像張寧健、黃春燕、李佳、李瑩、陳閏祥、張玲麗等一大批“大國工匠”。
創新是38所的靈魂。在確立“人物引領”發展戰略的同時,陳信平帶領38所人秉持“創字為先”的理念,并自覺踐行“創新引領”的發展戰略,思想上領先一步,方法上率先一步,實踐上搶先一步,在共和國國防科技工業成長史上抒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空警200預警機是扭轉“卡脖子”局面的國之重器。它的研制成功落戶38所,與陳信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997年,在決定空警200預警機是否上馬、經費從哪里來、由哪個單位研制的一個關鍵性匯報會上,陳信平主動請纓:“首長,請您把這個項目交給中國電科38所,我陳信平親自干,一定會干出來的。一是我當過總師,積累了一定的項目研制經驗;二是我在38所工作了很多年,協調順暢,這些優勢就是生產力;三是我是副所長,可以調動全所的資源,全力以赴開展研制工作。我相信只要你們把任務交給我們,中國電科38所一定能干成,干不成我這個副所長就不干了。”
陳信平的“毛遂自薦”打動了當時在場的領導,首長十分欣賞陳信平的決心和干勁,最終現場決定,這個任務交給38所。獲得預警機研制任務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面對如此重大,如此艱巨,如此復雜,而又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研制項目、“語出驚人”的陳信平沒有退縮,他毅然承擔起該項目“演示驗證系統”行政副總指揮的重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探索歷程。經過近1年的現場工作,項目順利地完成了系統的演示驗證工作,受到軍方首長的高度表揚,為該項目的型號立項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預警機“演示驗證系統”項目成功的基礎上,2009年,由陳信平任行政副總指揮,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空警—200”預警機預警雷達,成功打破了國外對我國在該領域的封鎖,順利完成設計定型,其技術水平處于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型裝備已批量裝備部隊并形成戰斗力。
2011年,陳信平又以行政副總指揮的身份投入到了繁忙的空警—500新型預警機研制工作中去,開始向全新的國際最先進預警機研制高峰沖鋒。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空警—500預警機率領2架運—8指通機、4架殲—10戰機和4架殲—11戰機等編成預警指揮機梯隊,呼嘯而來,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雄偉英姿。這款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領先性能的預警機,成功實現了“小平臺、大預警、高性能、新一代”,掀開了中國預警機事業嶄新的一頁,使中國預警機從有到優,從此走在了世界最前沿。
市場是企業的命脈。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陳信平帶領38所人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用市場化推動產業化和國際化,主導科技創新以企業為主體,敏銳把握市場需求,有效整合產學研力量,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2015年,38所民品市場方面核心產品取得顯著進展,行業拓展取得顯著突破;國際化經營方面獲批多個國際合作項目、軍貿科研項目,對外合作項目完成驗收,并正式啟動與多個國家的首次合作。
“主營收入突破百億”,這是38所“十二五”必須要完成的發展目標。對于陳信平來說,這個目標既是壓力,更是動力。為了實現38所“十二五”發展目標,陳信平與所領導班子一起討論38所發展戰略,確立了“落實戰略、開拓市場、創新機制、發展產業”的16字主題,并圍繞這個主題,進行了詳細的戰略部署。
“落實戰略”就是按照集團公司要求,把“戰略目標變規劃、規劃變計劃、計劃要落地”,實現當初制定的“十二五”發展目標。而在“落實戰略”的過程中,陳信平和38所人對“國內卓越”有了更務實的標準:首要標準就是38所一定要在2015年實現“百億”目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始終處于第一梯隊的位置,才能和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競爭,才能夠為下一步發展贏得空間和話語權;第二個標準就是38所要有自己的標準產品、標準技術,要有標準產品和標準技術帶動的大系統、大項目、大工程,積極謀劃標志性的重點任務項目,把標志性的產品技術體現在工作中。所謂標志性,就是獨一無二或者行業最優,要達到以上這兩個標準,才有可能讓38所在集團公司“二次騰飛”中贏得一席之地,才能真正成為“國內卓越,世界一流”的研究所。
開拓市場,就是堅持“百億”目標不動搖,要完成這個目標,第一要務就是要按照“十二五”規劃,分秒必爭地去開拓市場。這個市場,既包括軍品市場,也包括民品市場、國貿市場。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一定要轉變思維方式、組織方式和工作方式。
創新機制,破除發展難題,就是要落實戰略、開拓市場、發展產業,沒有好的激勵機制那是不可能的,為此,38所要研究和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希望員工能有目標、有動力,關注產業發展,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和落實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引導創新要素加快向企業聚集,全面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積極謀劃以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等一系列產業布局,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展產業,就是“百億”目標實現不能只依靠軍品,必須軍民品共同協調發展,這就需要全體人員共同關注、謀劃未來的產業,將上市公司打造成科技成果轉化承接的重要平臺,支持企業建設技術研發機構,鼓勵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
圍繞16字的發展主題,全體38所人在以陳信平為核心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齊心,奮勇拼搏,2015年,38所圓滿達成“十二五”各項工作目標,成功實現“百億”跨越,實現主營收入突破100億元,年度增長超過40%,實現“十二五”圓滿收官。
“十二五”末,陳信平帶領38所人,謀定“國家實體空間安全的智慧感知”業務定位。即面向陸、海、空、天,實施“五大兩極三化”戰略,立足大空間、大應用、大陣列、大數據、大計算,創建“大陣列+微系統”兩極硬件平臺,構造“多功能一體化”“平臺載荷一體化”和“雷達通訊電子戰一體化”三化形態,持續推進數字陣列技術,創新空間CT技術,實現更加先進、更加透徹、更加自由互聯的感知。
38所引領國家實體空間安全智慧感知的發展,在歷次國家重大事件面前勇擔使命??站?00H、500多次聯合保障演習,表現突出;球載雷達系統圓滿完成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保障、博鰲亞洲論壇及聯合演習等保障任務;空警500、200H預警機、305A機動式三坐標雷達等四型裝備以其創新的技術、優越的性能,亮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贏得閱兵聯合指揮部等多方表揚,榮獲“保障突出貢獻獎”“裝備保障先進單位”等多項殊榮。這是國家對38所的最大的肯定,也是38所不辱使命的最好證明。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在陳信平的帶領下,38所積極落實戰略、開拓市場、創新機制、發展產業,引進高級人才,加快創新體系建設,抓住時機建設創新平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38所正昂首闊步向著一流創新型研究所邁進,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成為電子信息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集團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