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成 劉艷萍 張華玲 莫冰彬
(柳州市人民醫院 柳州 545006)
1.1.1試劑
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原裝配套試劑與質控物,1%草酸銨稀釋液。
1.1.2設備
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 NIKON-80i雙目顯微鏡,改良牛鮑計數板。
1.2.1病人血樣的收集
研究對象為本院住院急門診病人全血標本,由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電阻抗法檢測符合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且紅細胞平均分布寬度(RDW)>15.4%或10.9%≤RDW≤15.4%為入組條件。每天收集符合入組要求的新鮮的2ml靜脈血,使用的抗凝劑為EDTA-K2,在2h內檢測完畢。
1.2.2標本檢測
檢測標本前,用質控物對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測試,保證儀器在控的前提下檢測標本。每份標本用3種方法進行血小板計數:電阻抗法、光學法、手工鏡檢法。電阻抗法(PLT-I)檢測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計數和細胞分類(CBC+DIFF)通道進行檢測;光學法(PLT-O/RET)檢測采用計數和細胞分類(CBC+DIFF)及網織紅細胞(PLT-O/RET)通道進行檢測。檢測完畢后記錄PLT-I及PLT-O的數值。儀器檢測標本的同時進行顯微鏡計數[1],用毛細吸管抽取20μl靜脈血加入0.38ml草酸銨稀釋液中,搖勻后滴入牛鮑計數板上下兩池,室溫靜置15min后,于1h內計數完畢,人工計數兩次取平均值(兩次誤差控制在5%以內),記錄計數結果。
1.2.3標本分組
根據RDW和MCV分為70≤MCV<80且RDW(10.9%≤RDW≤15.4%)正常組、70≤MCV<80且RDW>15.4%組、60≤MCV<70且RDW正常組、60≤MCV<70且RDW>15.4%組與MCV<60且RDW>15.4%組。每組20份標本。
1.2.4數據的統計處理

當70≤MCV<80時,RDW正常組與RDW>15.4%組,3種檢測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2;當60≤MCV<70時,RDW正常組3種檢測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但電阻抗法檢測與手工鏡檢法和光學法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工鏡檢法和光學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4;當MCV<60,RDW>15.4%時,電阻抗法檢測與手工鏡檢法和光學法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工鏡檢法和光學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5。


組別n(例數)血小板數量手工鏡檢法20226.78±56.481光學法20221.28±55.96?電阻抗法20249.83±62.877△#
注:*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光學法比較,P>0.05。


組別n(例數)血小板數量手工鏡檢法20269.0±153.95光學法20256.5±150.30?電阻抗法20308.35±172.71△#
注:*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光學法比較,P>0.05。


組別n(例數)血小板數量手工鏡檢法20227.55±65.85光學法20216.60±62.48?電阻抗法20265.60±71.25△#
注:*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光學法比較,P>0.05。


組別n(例數)血小板數量手工鏡檢法20278.35±65.07光學法20264.05±63.85?電阻抗法20331.50±74.33△#
注:*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光學法比較,P<0.05。


組別n(例數)血小板數量手工鏡檢法20323.00±131.22光學法20306.75±123.49?電阻抗法20397.05±171.49△#
注:*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鏡檢法比較,P<0.05;#與光學法比較,P<0.05。
血小板在血細胞中體積最小,是由巨核細胞脫顆粒產生的無核,但具有酶和生理活性的多功能細胞。由于具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在生理性止血和纖溶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止血與凝血障礙、出血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時血小板的檢測結果是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其它血小板參數可靠性的基礎,其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有著重要的參考依據。低值血小板對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價值,是臨床診斷與治療各種原因引起血小板減少癥的重要檢查項目。但是在實際的血小板檢測工作中,由于血小板自身容易被破壞和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仍存在無法排除受干擾因素影響的現象。大多數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受限于其功能,未能將血小板與“非血小板顆粒”分開,如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白細胞碎片、細菌和真菌以及某些免疫復合物等,若將這些干擾物當作血小板加以計數,會造成血小板計數結果假性增高;而當血液中出現大血小板時,其被當作小紅細胞計數,會造成血小板假性降低[2]。
申巖梅[3]認為當紅細胞(MPV<55fl)時,會使電阻抗法的計數值顯著地偏高。這就表明血液分析儀在紅細胞體積相對較小(MPV<55fl)時對血小板計數會產生明顯的干擾,若是血小板的直方圖不規則,則其電阻抗法計數結果同樣會發生顯著的升高[4~5]。CD-1700血細胞分析儀血小板計數是采用電子阻抗原理,血小板和紅細胞是在同一個檢測系統中通過顆粒大小來加以識別的,紅細胞與血小板的測量常會出現信號交叉,將小紅細胞的脈沖信號視為血小板信號從而導致血小板計數值的假性增高[6]。所以由于電阻抗法檢測血小板原理的局限性,結果易受多種因素影響,所以目前使用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只要是用電阻抗法檢測血小板,都會存在血小板假性增高的問題。
光學法(PLT-O)是通過Plymethine 和 Oxazine對血小板核酸熒光染色,采用前向散射光和側向熒光對血小板內部 DNA 和 RNA 成分進行鑒別計數,因此光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電阻抗法原理僅依靠血小板體積測定所帶來的局限性,能有效地鑒別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和大血小板,從而排除干擾,使得血小板計數結果更可靠[7~9]。
光學法解決了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和大血小板等因素對血小板計數的影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電阻抗RBC/PLT-I檢測通道每次檢測20~25萬個細胞,而RET/PLT-O通道內光學法每次卻只能計數60 000個細胞,其中血小板是3 000個,因此電阻抗法的血小板數目的準確性與重復性比較好,但光學法對血小板形態的鑒別是染色后通過激光辨認的,異常標本中的小白細胞、紅細胞碎片或血小板數目較少時,光學法能更準確地將血小板鑒別出來,克服了電阻抗法計數血小板的干擾,對血小板具有較強的鑒別能力。由此說明電阻抗法和光學法各有其優點,在標本血小板計數出現異常結果的時候,使用兩種方法對計數結果進行互相驗證,可提高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血小板計數的能力。因此,本文經過對電阻抗法(PLT-I)、光學法(PLT-O)和手工鏡檢法3種血小板計數方法的比較認為當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計數血小板RDW>15.4%且MCV<70時,應使用光學法或人工鏡檢法進行復檢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 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22~23.
2 陳梅,黃麗云,方偉禎,等.XE-21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兩種血小板計數方法與鏡檢法計數血小板的比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3):99~100.
3 申巖梅.血液分析儀RT-7600血小板準確性與手工復檢的比較分析.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2,10(4):4~5.
4 朱忠勇.應用血液分析儀后復查血片的內容和方法及程序.中華醫學檢驗雜志,2008,26(12):785~787.
5 凌勵,周道銀,惠小陽,等.激光染色法與電阻抗法檢測血小板方法的比較.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27(10):717~718.
6 李玉芹,楊明清.小紅細胞對不同血細胞分析儀血小板計數結果的影響.中國實驗診斷學,2005,9(5):790~791.
7 王德春,林寶順,鄭合勇,等.ADVIA-120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性能的探討.齊魯醫學檢驗,2000,11(4):88~89.
8 巫小莉,周小棉,鄧穗德,等.二維激光法和電阻法計數血小板的比較研究.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8,28(3):268~269.
9 王曉賢,劉潔,周永紅.XT-4000i血液分析儀血小板兩種測定方法與血涂片復檢的對比.中國實用醫藥,2012,7(2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