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順
摘 要:隨著姚明、王治郅等老一屆男籃核心隊員的退役和新老隊員的交替等原因,使得中國男籃在國際比賽中的成績迅速下滑。本文以參加里約奧運會比賽的中國男籃隊為研究對象,運用錄像觀察法、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對中國男籃在里約奧運會的五場比賽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探討造成中國男籃目前狀況及失利的原因,希望對中國男籃今后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里約奧運會 中國男籃 失利原因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227-02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籃比賽中,中國男籃分別與美國、法國、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和塞爾維亞等小組賽對手進行了比賽,以0勝5負的戰績結束了小組賽。本文通過對中國男籃參加里約奧運會的五場小組賽的研究,分析中國男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剖析失利原因,使中國籃球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1]。
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國男籃為研究對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和中國知網(CNKI)等途徑搜索相關資料,并進一步總結、歸納,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中國男籃五場小組賽的比賽錄像,結合各項數據統計對中國男籃攻防能力進行分析。
2.3 對比分析法
對中國男籃與美國、法國、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和塞爾維亞男籃比賽的技術統計進行對比分析。
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2003軟件對收集到的五場小組賽的技術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運動員與教練員分析
3.1.1 運動員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隊員包括易建聯、周琦、王哲林、李慕豪、鄒雨宸、周鵬、翟曉川、丁彥雨航、李根、郭艾倫、趙繼偉和睢冉。大部分球員只有在國內聯賽和亞洲比賽中積累的經驗,在世界籃球比賽中的經驗較少;12名球員自身身體素質、體能、技戰術等狀況和世界籃球應具備的身體素質相比有一些差距。
3.1.2 主教練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的主教練是宮魯鳴,曾執教過中國男女籃,培養出許多優秀運動員,幫助中國男籃在亞洲確立了地位,在世界大賽中打出好成績。在2014年初,宮魯鳴重新執掌中國男籃,并在2015年長沙亞錦賽中過關斬將,重回亞洲之巔。
3.2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與對手技術統計分析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分別與美國、法國、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塞爾維亞進行了小組比賽,中國隊五站皆負。通過研究比賽錄像,訪問里約奧運會官網,收集到小組賽各場比賽結果和技術統計,從而對中國男籃五場小組賽的技戰術進行分析。從技術統計得知,中國隊五場小組賽,場均凈負29.2分。對陣美國隊,57分的分差體現出中國隊和美國隊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在對陣委內瑞拉隊時,分差在5分以內,說明中國隊在比賽中最后時刻心理問題非常突出;第四戰和澳大利亞隊的比賽中,輸了25分左右,在身體對抗方面中國男籃處于弱勢。從五場比賽可以看出,中國男籃的整體實力與世界籃球存在很大差距。
籃球比賽中,進攻與防守是永恒的矛盾統一體[2]。中國男籃場均2分命中數為18.2個,3分命中數為3.8個,投籃命中率為41.67%,在本小組中排名末尾,說明中國男籃隊員實戰技術應用能力差,進攻效率偏低;罰球數據位列小組第三,說明對對手有一定的殺傷;場均籃板只有25個,處于該小組末尾,說明中國男籃在籃板球的爭奪上缺乏積極性、身體對抗不占優勢;搶斷場均7.6個、蓋帽場均2.4個,都位于小組第二,可以看出隊員防守比較積極,但是轉換效率低;全隊助攻14.6次,失誤數卻高達17.4次。以上數據說明中國男籃隊員在高強度對抗、高速度攻守轉換中,個人攻擊性不足,得分能力差,傳球配合不流暢、默契,難以組織有效的全隊進攻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3]。
3.3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失利的原因分析
3.3.1 男籃隊員身體對抗弱、個人技戰術應用能力差、戰術配合單一、球隊整體實力與世界強隊差距較大
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國男籃場均輸分29.2分,體現了世界籃球水平遠高于中國籃球水平。通過對相關的技術統計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中國男籃在進攻方面,暴露出進攻效率低、內外線得分少、對對手殺傷力不足、球隊整體進攻不流暢等問題;在防守方面,體現出身體對抗弱、守轉攻效率低等問題。綜上所述,中國男籃隊員身體對抗、技戰術水平、球隊整體實力等方面的差距是里約奧運會五戰失利的主要原因。
3.3.2 中國男籃隊員經驗不足,教練執教水平不高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全隊平均年齡還不到24歲,整支球隊更加年輕化,只有周鵬和易建聯參加過倫敦奧運會,球隊奧運會比賽經驗很少。從五場比賽還能看出,宮魯鳴的臨場指揮存在問題,在比分領先時、對手反超比分時,隊員在場上要打的戰術不明確,5個隊員之間沒有整體性,導致頻頻失誤,一直處于被動局面,應變能力不足等是此次失利的另一個原因。
3.3.3 國內聯賽水平不高、不利于年輕球員的發展
隨著籃球運動的建設和發展,國內聯賽越來越多的引入了高水平、高質量的外援,詣在提高聯賽水平。但很多俱樂部都以外援為球隊的進攻核心,國內球員基本拿不上球,影響了國內球員的發展,導致國內聯賽水平不高。奧運會比賽中,中國隊與美國、塞爾維亞等隊比賽時,實際上是支撐他們的聯賽和培養體系的比拼[4]。
3.3.4 后備人才發展渠道不夠暢通
在國內聯賽中,某些俱樂部為了更好的名次,過度使用國家隊球員,造成年輕球員得不到機會發展。如廣東隊讓王仕鵬、朱芳雨在首發的位置上待了10年,就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正是這樣,廣東隊實現了“冠軍王朝”。雖然成績不錯,但卻使得后備人才發展渠道變得不暢通,導致之前的中國男籃無人可選,只能在國家隊比賽中連續用王治郅、王仕鵬、朱芳雨等老將,造成了“青黃不接”的現象。
4 結語
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五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隊員身體素質對抗方面處于劣勢、個人技戰術應用能力差、戰術配合單一、球隊整體實力與美國、歐洲等世界強隊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男籃全隊運動員平均年齡23.7歲,還不到24歲,年輕球員較多,大賽經驗欠缺,教練員臨場執教水平不高。
國內聯賽俱樂部太過注重成績而過度使用外援,忽視青訓梯隊,造成年輕球員水平不高。
國家隊球員長時間占據球隊中的位置,使得后備人才發展渠道不暢通,制約了年輕球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喬平均.中國三大球項目“陰盛陽衰”現象的原因解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32(2):54-56.
[2] 金超.第31屆奧運會中國男籃攻防能力TOPSIS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6,3(9):63-69.
[3] 賈軍.第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失利原因分析及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122-123.
[4] 郭永東.歐洲籃球的飛躍發展與中國男籃的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