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志山
(福建省國土測繪院,福建 廈門 361006)
土地主要有農村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這兩種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管理重要性的不斷加強,土地的歸屬工作日益受到重視,現代社會對土地所有權工作的科學性、動態性和準確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土地證存在變更難,管理不方便等缺點,為了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需要一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管理,將原土地證等權源材料更加準確無誤地導入到數據庫里加以編輯、修改、管理、永久保存[1]。
本文以沙縣為例,探討了ArcGIS軟件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流程中的應用,這為繼續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做借鑒,以便更全面、有效、準確地開展這項工作。
ArcGIS是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ESRI)開發的旗艦產品,是集數字制圖和數據庫管理為一體的空間信息系統,是我國GIS行業的常用軟件[2]。
ArcGIS有其他GIS系統不具備的、突出的強大優勢,它能夠支持Dbase、SQLServer—,Oracle等多種關系數據庫,同時具有很高的海量數據管理能力、多類型數據統一管理能力、高效的并發訪問能力、較強的信息發布能力、較好的體系結構伸縮性、較強的二次開發能力、較高的獨立平臺能力以及支持50多種格式的轉換能力[3]。
利用ArcGIS可以對土地利用數據進行屬性查詢檢索、空間統計和分析、圖形處理、數據庫管理、制作各類專題圖,能為土地管理編制工作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沙縣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隸屬于三明市,北緯 26°06'-26°41',東經 117°32'-118°06',全縣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鳳崗街道、虬江街道,青州鎮、夏茂鎮、高砂鎮、高橋鎮、富口鎮、大洛鎮,南霞鄉、南陽鄉、鄭湖鄉、湖源鄉。全縣總面積1798.83Km2,其中農用地69.04Km2,占全縣的92.88%,建設用地69.04Km2,占全縣的3.84%,未利用地59.06,占全縣的3.28%。全縣共有集體土地1587.78Km2,占全縣的88.27%,國有土地211.05Km2,占全縣的11.73%。
根據有關技術規定,結合沙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需要,采取內外業一體化、全野外作業、工作底圖以地形圖為主、以航片為輔的技術路線,擬采用最新航拍1∶10000正射影像圖、1∶10000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地形圖作為基礎圖件,將原登記的土地權屬界址點、界址線轉繪到1∶10000地形圖工作底圖上,通過與2011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中集體土地所有權界線、影像圖進行對比,以核實集體土地所有權界線是否準確、宗地內國有地和飛入地面積是否剔出為重點,在內業先行找出疑問點,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補充調查,最終全面查清全縣范圍內的集體土地所有權、飛地、國有地和爭議地歸屬、界線、面積等變化情況,建立完善的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數據庫,輸出面積數據和宗地圖進行登記發證[4]。
3.1.1 對發證宗地圖掃描件進行無縫拼接。由于原發證宗地圖的比例尺為1∶10000,有的宗地圖比較大,超出了掃描儀的掃描范圍,不能一次性將宗地圖完整的掃描出來,需要對宗地圖進行局部掃描,把多個掃描后的圖片通過Photoshop軟件圖片校正后進行無縫拼接。
3.1.2 掃描資料的配準。原發證宗地圖沒有標明坐標參考,需要在ArcGIS軟件中進行配準后才能進行矢量化。2011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中的宗地圖層是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時通過詳查資料與原登記成果資料中的權屬界線進行矢量化形成的權屬界線,所以宗地圖掃描圖片需與2011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中的宗地圖層進行配準校正,使掃描圖片中權屬界線的比例尺和坐標與數據庫保持一致。
3.1.3 權屬界址點線矢量化。在ArcGIS數據庫中新建“界址點”和“界址線”圖層,把配準校正后的宗地圖按原發證資料中的宗地權屬界址點、線及飛入地、國有土地權屬界線進行矢量化處理,分別放入“界址點”和“界址線”圖層中,形成矢量數據(如圖1所示)。
權屬調查工作完成后,對內外業過程所采集、錄入形成的數據圖層,利用ArcGIS軟件進行拓撲檢查、匯總、編輯、整理等處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1)對內外業核實后的圖層數據,根據外業工作底圖、文檔及有關屬性資料進行屬性檢查、完善,并將此屬性輸出一份表檢查,以防輸入錯誤,并記錄檢查過程的問題。(2)對外業調查后的集體土地權屬界線、宗地內國有地界線、飛地界線等形成的各個圖層進行拓撲檢查:對重疊線檢查,刪除重疊坐標點;對于自相交線,屬于局部畸變的,刪除造成畸變的點,或將線理順;對形成在圖層的線進行懸掛點檢查,保證沒有懸掛點,形成正確的圖斑。(3)界址線圖層和界址點圖層利用ArcGIS軟件進行拓撲處理,確保每個界址點在界址線上,并對每個錯誤進行一一處理編輯(如圖2所示)。(4)圖數掛接,對照圖形逐一進行屬性數據掛接,建立圖形與屬性的一一對應關系。各個圖層的屬性掛接在Access數據庫通過查詢語言進行,并做好圖數對應檢查。(5)將拓撲后的界址線層通過線轉面工具,生成面狀圖層(如圖3所示),并對該圖層進行拓撲處理,處理好每個微小區、狹長區等,保證各宗地間沒有空隙或者重疊。

圖1 原宗地圖矢量化

圖2 界址點線拓撲檢查

圖3 線轉面處理
3.3.1 面積量算及表示
面積量算統一采用ArcGIS軟件量算出的宗地橢球面積,有關表卡冊及土地證書記事欄中宗地面積表示采用如下方法:宗地總面積0.56公頃(毛面積),其中屬于該村(村民小組)集體所有土地面積0.34公頃,國有土地0.17公頃,飛入地0.02公頃,爭議地面積0.03公頃。
3.3.2 地籍圖編制
利用ArcGIS軟件進行地籍圖的繪制,由宗地圖尺寸過大,可利用ArcGIS簡便地調整比例尺,地籍圖是以鄉鎮為單位,可采用1∶1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圖進行繪制(如圖4所示)。

圖4 地籍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價格日益上升,土地權屬和權屬界線也受到了重視,因此土地管理部門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效率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此項工作涉及的數據信息豐富且量大、繁雜,需要一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ArcGIS的功能十分強大,能有效管理各類土地信息,分析統計空間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實現海量數據的管理,及立體、動態的土地管理,促進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信息化和規范化,從而奠定了ArcGIS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ArcGIS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中,將會得到更廣泛和更深入地應用。
參考文獻:
【1】黃顯嵩.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低碳世界,2013(14):159—160.
【2】車明花.利用ARCGIS平臺制作土地利用現狀圖的方法[J].科技資訊,2011(25):56.
【3】趙自力,王東華,周曉光.基于ArcGISServer的網絡GIS應用系統開發[J].遙感信息,2007(1):76-80.
【4】朱邦耀,李利平,周 紅,劉家福.基于GIS和RS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確權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