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光 張周位 黃苑齡
(貴州省地質礦產中心實驗室)
鉛、鋅廣泛應用于電氣工業、機械工業、軍事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和醫藥業等領域,另外鉛金屬在核工業、石油工業等部門也有較多用途[1-3]。我國鉛鋅礦資源占世界資源總量的20%以上,是鉛鋅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4],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一是中低品位資源偏多,高品位資源少;二是鉛鋅共生關系復雜,單一鉛礦物與鋅礦物較為少見;三是鉛鋅嵌布粒度細,易與黃鐵礦和石英等脈石形成包裹連生體[5]。
貴州織金地區鉛鋅資源豐富,但嵌布粒度較細,鉛鋅礦物與黃鐵礦、石英共生關系密切,單體解離較難,屬難選鉛鋅礦石[6]。為充分利用該地區鉛鋅礦產資源,對其中的代表性礦石開展選礦試驗。
1.1 礦石組成
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褐鐵礦少量;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其次為白云巖。礦石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鉛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3。

表1 礦石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

表2 鉛物相分析結果 %
表3鋅物相分析結果 %

表1、表2、表3表明,該礦石鉛、鋅品位分別為1.50%、0.92%,鉛主要以方鉛礦的形式存在,鋅主要以閃鋅礦形式存在,屬低品位鉛鋅礦。
1.2 嵌布特征
礦石具泥-微晶結構,后期充填方鉛礦、閃鋅礦、石英具粒狀變晶結構,呈脈狀、團塊狀、條帶狀分布。方鉛礦呈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集合體尺寸0.1~0.5 mm。閃鋅礦呈半自形粒狀,粒度0.01~0.05 mm,聚集成團塊狀分布。少量黃鐵礦呈半自形粒狀,粒度0.03 mm左右,分布于閃鋅礦邊緣,見圖1。
礦石中鉛品位明顯高于鋅品位,試驗以回收鉛礦物為主,綜合回收鋅礦物,因此采用優先浮選原則流程進行試驗。

圖1 方鉛礦、閃鋅礦分布于石英脈、團塊邊緣
2.1 鉛優先浮選試驗
采用石灰作為黃鐵礦的抑制劑,硫酸鋅+亞硫酸鈉為閃鋅礦的組合抑制劑,2#油為起泡劑,進行抑鋅浮鉛條件試驗,流程見圖2。

圖2 鉛粗選條件試驗流程
2.1.1 鉛粗選捕收種類試驗
在磨礦細度-0.074 mm 74%、石灰用量2 000 g/t、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1 200+800 g/t的條件下,進行鉛浮選捕收劑種類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鉛浮選捕收劑種類試驗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單獨使用SN-9作捕收劑時,鉛粗精礦品位較高,鉛回收率偏低,僅80.15%;SN-9+苯胺黑藥作組合捕收劑時,鉛精礦品位與回收率都較高,但損失在鉛精礦中的鋅高達15.67%;SN-9+丁胺黑藥為組合捕收劑時,鉛精礦品位與回收率均較為理想,損失鉛精礦中的鋅僅9.05%,因此選擇SN-9+丁胺黑藥為鉛浮選的組合捕收劑。
2.1.2 磨礦細度試驗
在石灰用量2 000 g/t、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1 200+800 g/t、SN-9+丁胺黑藥用量10+10 g/t的條件下,進行磨礦細度試驗,考察其對鉛粗精礦指標的影響,結果見表5。

表5 磨礦細度對鉛粗精礦的影響 %
從表5可以看出,隨著磨礦細度的增大,鉛粗精礦鉛品位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磨礦細度不夠時,鉛礦物未充分單體解離,導致鉛品位較低;當磨礦細度過細時產生過磨,影響鉛礦物顆粒的分散??紤]到粗選應盡可能提高鉛回收率,兼顧鋅在鉛粗精礦中的損失,選擇磨礦細度為-0.074 mm 74%。
2.1.3 石灰用量試驗
在磨礦細度-0.074 mm 74%、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1 200+800 g/t、SN-9+丁胺黑藥10+10 g/t的條件下,進行石灰用量試驗,石灰對鉛粗精礦指標的影響見表6。

表6 石灰用量對鉛粗精礦的影響
從表6可以看出,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加,鉛粗精礦鉛品位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趨勢;超過3 000 g/t,鉛品位出現下降。這是由于石灰抑制了黃鐵礦等硫化礦物,提高了鉛礦物的純度;但石灰用量過大時,惡化浮選環境。鉛回收率則隨石灰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綜合考慮回收率和品位,選擇石灰用量2 000 g/t為宜。
2.1.4 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試驗
結合相關文獻與探索試驗結果,確定使用硫酸鋅+亞硫酸鈉作為閃鋅礦的組合抑制劑,最佳用量比3∶2。在磨礦細度-0.074 mm 74%、石灰用量2 000 g/t、SN-9+丁胺黑藥用量10+10 g/t的條件下,考察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對鉛粗精礦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7。
從表7可以看出,隨著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的增加,鉛粗精礦鋅含量越來越低,損失在鉛粗精礦中的鋅也越來越少,而鉛品位則呈上升趨勢。當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為1 200 +800 g/t時,各項指標均較為穩定,因此選擇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為1 200 +800 g/t。

表7 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對鉛粗精礦指標的影響
2.1.5 鉛捕收劑用量試驗
探索試驗表明,鉛組合捕收劑SN-9+丁胺黑藥最佳用量比為1∶1。在磨礦細度-0.074 mm 74%、石灰用量2 000 g/t、硫酸鋅+亞硫酸鈉用量1 200 +800 g/t的條件下,考察SN-9+丁胺黑藥用量對鉛粗精礦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8。

表8 組合捕收劑用量對鉛粗精礦指標的影響
從表8可以看出,隨著捕收劑用量的增加,鉛粗精礦鉛回收率呈先快后慢、最后趨于穩定的上升趨勢,鉛品位則呈下降趨勢,損失在鉛粗精礦中的鋅也有所增加。綜合考慮,選擇SN-9+丁胺黑藥用量為10+10 g/t。
2.2 鋅浮選試驗
以硫酸銅為閃鋅礦活化劑、丁基黃藥為閃鋅礦捕收劑,對浮鉛尾礦進行鋅浮選試驗,流程見圖3,結果見表9。

圖3 鋅粗選試驗流程

從表9可以看出,鉛優先浮選尾礦再選鋅,可獲得鋅粗精礦品位14.52%、作業回收率84.04%(對原礦回收率76.43%)的良好指標。
2.3 閉路試驗
在鉛優先浮選條件試驗和鋅浮選試驗的基礎上,進行閉路浮選試驗,流程見圖4,結果見表10。

圖4 閉路試驗流程

從表10可以看出,原礦經磨礦—1粗1精優先浮選鉛—浮鉛尾礦1粗2精1掃浮選鋅、中礦順序返回的閉路流程選別,可得鉛品位49.21%、回收率89.38%的鉛精礦,鋅品位44.67%、回收率62.82%的鋅精礦,實現了該鉛鋅礦資源的回收利用。
貴州織金地區某低品位鉛鋅礦石鉛、鋅品位分別1.50%、0.92%,鉛主要賦存于方鉛礦中,占總鉛的84.67%,鋅主要以閃鋅礦的形式存在。主要金屬礦物為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礦石鉛鋅礦物嵌布粒度較細,與脈石共生關系復雜。
在磨礦細度-0.074 mm 74%的條件下,1粗1精優先浮選鉛—浮鉛尾礦1粗2精1掃浮選鋅閉路試驗可獲得鉛品位49.21%、含鋅4.76%,回收率89.38%的鉛精礦和鋅品位44.67%、含鉛1.21%,回收率62.82%的鋅精礦,選礦指標良好,可為該礦石選礦工藝流程的最終確定提供技術參考。
[1] 戴晶平,劉貞德.鉛鋅選礦技術[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
[2] 趙福剛.我國鉛鋅礦選礦技術現狀[J].有色礦冶,2007(6):20-25.
[3] 耿偉利,羅天明,郭文軍.我國細粒鉛鋅礦浮選技術現狀及發展[J].金屬礦山,2015(3):116-119.
[4] 薛亞洲,王海軍.我國鉛鋅礦資源綜合利用現狀[J].中國礦業,2003(8): 9-14 .
[5] 陳泉水.某銅鉛鋅多金屬礦的選礦工藝試驗研究[J].現代礦業,2009(2):71-73.
[6] 肖巧斌,歷 平,王中明.西藏某銅鉛鋅多金屬礦選礦工藝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