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璿,陳立峰,王訓詩
(1.濟寧市洙趙新河管理處,山東 濟寧 272000;2.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2010年,洙趙新河列入沂沭泗水系重要支流治理規劃,濱湖段(梁山閘樁號24+383以下)于2014年4月開工治理,2016年9月治理完成,治理標準為除澇5年一遇,防洪50年一遇。根據實測資料,現狀河底寬一般在122.0~175.0m之間,河口寬在147~225.0m之間,兩岸灘地寬在12.0~65.0m 之間,河底高程 30.73~32.37m,河型較規整。堤身斷面較為完好,除局部堤段堤頂高程較低和路橋缺口外,堤身斷面基本滿足要求。
從地質單元看,洙趙新河濱湖段分布最廣泛的是第四系魚臺組。經過資料對比分析和野外勘察,決定在G105洙趙新河橋(樁號14+200)下游右岸布設水文地質探采結合孔 (鉆孔編號為ZK01和ZK02)進行典型地層斷面的水文地質研究。具體勘測過程分為兩個部分:首先在典型地層斷面先進行鉆探取芯,然后在原地進行擴孔成井。
主要通過水文地質探采結合孔來揭示洙趙新河在該段的地層情況。ZK01鉆孔和ZK02鉆孔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水文地質探采結合鉆孔情況表
ZK01和ZK02巖性基本相同,這表明洙趙新河濱湖段的地層巖性相對均一,地層可概化為各向同性。巖芯總長為20m,主要巖體為粉質黏土,總長度為15.4m,占比為77%;其次為淤泥質黏土,總長度為2m,占比為10%;再次為粉細砂,總長度為1.7m,占比為8.5%;黏土總長度為0.9m,占比重最少,為4.5%。其巖性描述與第四系魚臺組地層相吻合。
G105洙趙新河橋斷面地處湖西黃泛沖積平原,沿線地勢較低,沿岸地下水屬第四系孔隙潛水或弱承壓水,主要儲藏于粉細砂、砂壤土及黏土層中。淺層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其次為灌溉回滲、地下徑流等。
主井及觀測孔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以ZK01鉆孔為主井,ZK02鉆孔為觀測井,設計井深均為20m,成井擴孔孔徑為600mm,成井管材為水泥管,下置深度為20m,水泥管周圍由礫砂填護,填礫深度為0~20m,濾管長度為20m。成井完成之后洗井,直至達到抽水試驗要求。待水位穩定后進行抽水試驗,穩定水位在地表以下7.007m。

表2 抽水試驗主井及觀測孔情況表 m
本次抽水試驗為1個抽水井和1個觀測井的1個落程的潛水含水層完整井定流量非穩定流抽水試驗,同時,抽水試驗時間和降深達到了穩定流抽水試驗對穩定延續時間的要求,所以可以根據穩定流試驗參數計算方法計算滲透系數K=8.753m/d、影響半徑R=76.296m,本次試驗主要數據見表3。
采用GMS構建地質模型時技術路線為:采用Boreholes輸入鉆孔的勘測地層數據和指標→用TINs規整構建地質模型的圖層→導入散點或地面高程以提高地層表層的精度→用Horizons-Solids

表3 抽水實驗數據一覽表
生成可視化效果Solids地質模型,如圖1示。

圖1 典型斷面地質模型實體圖
采用GMS構建水文地質模型時技術路線為:采用Solids-MODFLOW將三維地質實體整體轉化為MODFLOW模型→將巖性的水文地質參數賦給MODFLOW模型→完成水文地質模型建模,如圖2示。

圖2 典型斷面水文地質模型實體圖
在研究中,將底邊界處理為隔水邊界,上邊界作為開放邊界;將河道上下兩側側向邊界概化為定水頭邊界,即側向邊界為補給河道的影響邊界。通過給概化的模型高程賦值,使模型底邊界有一個在1/5000~1/10000之間的水力坡度。
通過對典型斷面實地鉆探勘測,洙趙新河濱湖段的含水層厚度不一,普遍為潛水,一般為5~10m,主要含水層為7.0~12.5m的薄層砂層,具中等透水性,綜合滲透系數為8.753m/d,灘地高程與河底高程的垂直距離為7.0m。
將數值模擬結果與實際抽水試驗相對比,模擬的抽水試驗數值模擬結果為:數值模擬的中心降深為10.840m,影響半徑為79.000m;抽水試驗的中心降深為10.895m,影響半徑為76.296m。由于受河道存在的影響,數值模擬中抽水井的影響半徑并不是一個均勻的圓形,在此處抽水井影響半徑取在河灘地的影響半徑值。中心降深的誤差率為-0.51%,影響半徑誤差率為3.54%,均在數值模擬允許的誤差范圍內,所概化水文地質模型可用于群井數值模擬。
在GMS中采用MODFLOW模塊對G105洙趙新河橋斷面的抽水試驗進行了模擬。模擬實驗表明,數值模擬結果與抽水試驗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但是在數值模擬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因此所建立的數值模型可用于群井抽水試驗數值模擬,優化湖西濱湖河道施工降排水方案。
[1] 段青梅.西遼河平原三維地質建模及地下水數值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6.
[2] 沈媛媛,蔣云鐘,雷曉輝,等.地下水數值模擬中人為邊界的處理方法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8,06:12-15.
[3] 路瑞利,方樹星,王紅雨.基于Modflow的某水源區地下水開采三維數值模擬[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05:61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