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盾 韋敏 何小鳳 何承森 邱琳峰 劉文鐘
(1.廣西廣播電視技術中心;2.廣西廣播電視無線傳播樞紐臺;3.廣西廣播電視技術中心南寧分中心;4.廣西廣播電視技術中心欽州分中心)
頻率是調頻廣播傳輸節目和信息的載體,是一種有限、不可再生的資源。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蓬勃發展,用于廣播電視的頻率日趨緊張,許多地方甚至已經沒有可用頻率。因此,科學的利用頻譜資源,合理的進行頻率規劃,是做好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的前提。
“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是由中宣部牽頭,會同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局、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共同實施的國家重點工程,其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統籌協調,安排各級廣電部門做好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廣播器材配置及廣播系統建設工作。工程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加強貧困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為目標,探索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使用的基本模式。
根據中宣部相關文件要求,2018年我區的柳州市、桂林市、百色市、賀州市、河池市、來賓市、崇左市所轄的11個民族自治縣、3個邊境縣的2000多個行政村,列入此次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建設范圍。工程將按照“十個一”的項目內容開展建設,即:一個文化廣場、一棟文化活動綜合樓、一個籃球場、一個戲臺、一個宣傳文化欄(墻)、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一支文藝隊、一支體育隊。
參與2018年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建設的行政村,每個村將配置的一套廣播器材,器材包含一臺30W調頻廣播發射機,總共配置2000多臺調頻廣播發射機。2000多臺調頻廣播發射機組成的調頻廣播覆蓋系統,發射點數量多、密度大,要想系統穩定工作、各個點互不干擾,就必須對每個村的調頻廣播頻率進行合理的規劃。
在頻率規劃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充分考慮區、市 、縣、鄉四級發射臺在當地的覆蓋情況,避免干擾在播頻率。
2.從全局出發,不能只著眼于當前2000多個村的頻率規劃,應進一步考慮全區14000多個村的頻率規劃。
3.村級調頻廣播發射機的發射頻率應與區、市 、縣、鄉四級發射臺的發射頻率有較大的間隔。
4.相鄰的行政村發射頻率盡量錯開,頻率間隔至少為調頻廣播的安全間隔0.3MHz。
5.村級調頻廣播發射機的功率及頻率可調整。
根據頻率規劃的基本原則,經過討論和調研,確立此次頻率規劃的基本方案如下:
1.為避免干擾在播調頻廣播業務,同時與其他級別的發射頻率有較大的間隔,此次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調頻廣播頻率采用76.0MHz至86.7MHz頻段。
2.廣西目前仍有部分骨干發射臺在播模擬電視DS-4頻道,DS-4的圖像載頻(77.25MHz)和聲音載頻(83.75MHz)在76.0MHz至86.7MHz頻段內,為避免干擾在播的模擬電視DS-4頻道,與77.25MHz和83.75MHz頻率間隔在0.3MHz以內的頻率均不采用。
3.從全局出發,為了讓頻率規劃更加清晰明了,將76.0MHz至86.7MHz頻段上的頻率和廣西14地市進行分組。
根據地圖四色定理,將廣西14地市分為四組,同一組的地市不會交界,分組情況如下:
第一組:南寧、柳州、梧州、北海
第二組:百色、防城港、貴港、賀州
第三組:河池、桂林、欽州
第四組:崇左、來賓、玉林
同時也將76.0MHz至86.7MHz頻段上的頻率分為四組。每組24個頻率,根據組號對應原則劃分給各個地市。頻率分組情況如表1所示。
4.同一小組中的地市不會交界,同一小組中的頻率頻率間隔都在0.4MHz以上,大于0.3MHz的安全頻率間隔,在頻率規劃時同一地市內只要確保相鄰行政村使用不同的頻率即可。
5.在兩個相鄰地市的邊界上,在頻率規劃時按照組號大小原則,組號高的地市使用高頻,組號低的地市使用低頻。(如南寧市與崇左市交界,南寧市組號為1,崇左市組號為4,4大于1,則在邊界上,南寧市行政村使用24個頻率中較低的12個頻率,崇左市行政村使用24個頻率中較高的12個頻率;三市交界則按組號大小排序,組號最大的使用24個頻率中的較高的8個頻率,組號居中的使用24個頻率中的居中8個頻率,組號最小的使用24個頻率中的較低的8個頻率;四市交界同理)。同時為確保頻率規劃的準確性,減少重復性工作,應優先從位于邊界的行政村開始規劃頻率。
6.個別行政村或社區無法在地圖上找到準確的地理位置和經緯度信息,只能將地理位置設在鄉鎮政府所在地進行頻率規劃,后期實施過程中如果與周邊行政村有頻率沖突,需進行調整。
確立了頻率規劃的基本原則和方案后,就需要進行具體的頻率規劃,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安裝配置頻率規劃軟件。軟件的主要功能一是對各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調頻廣播覆蓋范圍進行測算;二是將各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地點、周邊地形、調頻廣播覆蓋范圍以及相鄰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信息在地圖上聚合,使這些信息形象化,方便進行分析。
2. 根據2018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廣西建設名單,上網查找比對每個行政村的基本信息,確定每個行政村的準確地理位置和經緯度信息,并在Google earth上建成地標進行標記。
3.在Google earth上給每個行政村分配頻率,將原本統一的地標圖形按照一個地標圖形對應一個頻率的方法進行更換,讓頻率分配更加直觀,以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為例,其在Google earth上進行頻率分配如圖1所示。
4.頻率分配初步完成之后,將圖形相同的地標劃為一組,共24組,同一組地標所表示的行政村使用相同的調頻頻率,頻率規劃就是要確保同頻率之間不存在相干區。
5.將24組地標分別載入覆蓋測算軟件進行覆蓋測算,得到24個的覆蓋測算結果。依次分析覆蓋測算結果,若同組內的地標在覆蓋范圍上不存在相干區,此組頻率規劃合格,若同組內的地標在覆蓋范圍上存在相干區,則將產生相干區的地標挑出,分析此地標產生的覆蓋范圍,在其余23個覆蓋測算結果中尋找一個與其覆蓋范圍不產生相干區的,重新為其分配相應的頻率。
6.重復步驟4、5,直至所有24組地標,同組內的地標在覆蓋范圍上均不存在相干區。
至此,頻率規劃完成,2018年建設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2000多個行政村,理論上其調頻廣播頻率彼此之間不存在頻率干擾。
本次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調頻頻率規劃,通過多方討論及現場調研制定方案,通過使用科技軟件進行輔助分析,確保了頻率規劃的合理性、科學性,為2018年全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保證。

表1 頻率規劃分組情況

圖1 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頻率分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