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紅
【摘 要】第二產程主要是指胎兒娩出這個時期,對初產婦來說是正常分娩中非常關鍵的時期,正常時間為1-2h。這段時期內產婦的宮縮程度會明顯的加強,疼痛增加,很可能就會出現第二產程時間延長的問題,從而可能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窘迫甚至發生新生兒窒息的情況,所以有效的將第二產程時間縮短,降低產婦的疼痛和保障胎兒的安全,提高滿意度是目前學者主要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分娩體位;第二產程;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1
有研究表明,不同分娩體位的選擇和第二產程的進展及母嬰的健康安全有著密切的關系。WHO在1996年提出[1],采用自由體位分娩,產婦會更加舒適,這也更符合生理從而有利于自然分娩。近些年來,部分美歐國家的學者對于非非傳統分娩的體位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了,同時,我國的研究學者也探索了站立式體位、蹲式體位、臥位、手膝體位和自由體位等分娩體位,效果顯著。本文就不同分娩體位的研究和應用現狀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 傳統分娩體位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
目前在國內外最常用的分娩體位為仰臥膀胱截石位,這種體位對手術視野的顯示是非常有利的,同時方便助產士的接生和突發情況的處理,但這種方式有很明顯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骶骨關節擴張非常困難,盆骨的空間也比較狹窄,導致抬頭下降時的阻力較大,就不能很好的運用胎兒所受的重力來幫助分娩,產婦的體力消耗過大,從而引起產婦的宮縮乏力,提高產后出血的概率。同時由于是仰臥位,還會導致子宮去壓迫下腔的靜脈,阻礙血液循環,循環血量的降低就會造成胎盤的供血減少,從而使新生兒窒息和胎兒窘迫的發生概率增加。所以,近年來新型的分娩體位就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重視。
2 其他分娩體位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
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主要對垂直體位、蹲位、半坐位、手膝體位等不同體位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進展如下。
2.1 垂直體位 近些年來,大部分學者提倡產婦采用垂直體位為第二產程的輔助方式,主要是因為這種體位能夠縮短產程、有利于胎頭線路的下降和促進產婦舒適,現階段對于垂直體位的研究主要包括站立體位、蹲位和半座體位。
2.1.1 站立體位。站立體位主要是讓產婦站在床旁邊并用手扶住窗欄,然后將雙腿微微張開,能夠方便晃動臀部為宜[2]。有研究對大量的初產婦才用站立體位進行分娩做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站立體位進行分娩的產婦比采用傳統體位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縮短了21min,而且采用站立體位的觀察組順產的概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還沒有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的情況發生。主要原因就是采用站立體位可以使盆骨的擴張性增大,增加盆骨的出口,為胎兒的機轉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能夠讓胎兒自動朝著有利于分娩的方位轉動。并且該體位還可以減輕子宮對下腔筋脈和腹主動脈的壓迫,對胎盤的供血量增加,使新生兒的窒息率降低。但是通過臨床研究發現,第二產程的時間對于初產婦一般都比較長,長時間的站立會導致產婦疲憊,所以,也有學者認為站立體位可以和蹲位或半坐位結合應用。
2.1.2 蹲位。蹲位是產婦在旁人或欄桿的幫助下,讓雙腳踩在床上或者地板上,然后保持身體平衡的一種方式[3]。有研究資料表明,采用蹲式分娩的第二產程的時間要比半臥式的時間足足縮短了(18.99±32.11)min,胎先露的下降速度明顯要快于傳統的分娩方式。研究表示,產婦采用蹲位,在宮縮的期間屏氣用力,充分利用腹壓和宮縮的作用,可以增加骨產道的徑線,從而加快胎先露的下降速速。另一方面,蹲位也更符合人體的生理結構,使胎心軸、產道曲線、胎兒軸和重力保持一致,從而有利于胎兒的異常胎位矯正和娩出。還有就是蹲位和產婦的排便位一樣,在進行分娩的時候更容易掌握用力的技巧,從而達到縮短生產的時間。但是,蹲位分娩也有其不足,主要是會對會陰的損傷比較大,有研究顯示,采用蹲位進行分娩的產婦會陰的撕裂率是最高的,側臥位的損傷最小。
2.1.3 半坐位。半坐位進行分娩是指產婦坐在特制的產凳上或者在坐式的產床上,自動調節體位達到最舒適的位置[4],關于第二產程中采用半坐位體位的相關研究表明,采用該體位對于采用膀胱截石位其第二產程的時間縮短了21-30min,產婦也更加舒適,鎮痛藥物使用也減少,新生兒窒息和胎兒窘迫的發生概率也降低了。有研究這在進行臨床研究的時候專門設計了產凳,然后采用X射線來驗證效果,結果表明采用這種半坐位進行分娩的時候可以讓坐骨棘間徑位置加大0.66cm左右,前后徑出口增加1.5cm左右,骨盆的出口面積增加28%左右。所以,半坐位可以使產軸和胎兒縱軸保持一致,產道空間明顯增大,更符合人體結構,還能充分借助重力的作用,從而縮短了分娩時間。該體位還可以幫助產婦屏氣用力,節省體力。但是該分娩體位也有其缺點,主要是半坐位很可能導致宮縮間歇期的時候宮腔內的壓力增大,較大的宮腔壓力很可能發生會陰水腫和宮頸。所以,產婦在分娩的時候不能長時間的應用這種體位,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的把握時間,然后再結合其他體位最佳。
3 手膝位
手膝體位是指讓產婦的雙膝著地,雙手支撐,身體前傾。目前為止,國內的醫療機構還沒有相關的臨床報道,但是國外的一些醫院已經將這種體位運用到分娩之中了[5]。有研究報告證實,采用這種體位可以讓胎兒在子宮里的活動空間增大,有效的減輕胎兒對產婦的骶骨壓迫,從而減輕疼痛,而且對于醫護人員進行陰道檢查也方便,還能增加產婦的舒適感。而該分娩體位的不足就是保持體位時間長了會造成產婦手臂酸痛。所以,手膝體位在對產婦進行助產的時候,對于增加產婦的舒適感有明顯的優勢,國內應該針對這種體位的助產方式進行研究和探討,以促進臨床應用。
4 小結
在產婦的第二產程中采用站立體位、蹲位、半座體位、手膝體位等新型助產體位,有利于發揮產婦的內在生理因素、增加產婦舒適度、促進產程、產婦身體自我控制和保障胎兒的安全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各種新型的助產體位也有自身的缺點,減少其存在的不足,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正常分娩時的服務模式,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外助產研究領域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王慧.第二產程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12,25(6):386.
龍秀紅,胡艷寧.第二產程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1,26(16):94-96.
潘敏,雪麗霜等.產程早期體位干預配合分娩輔助設施對分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97-300.
林巧英,黃寶琴等.產程早期體位干預配合分娩輔助設施對分娩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5,(29):80-82.
吳曉琳,王雙等.分娩監視鏡配合垂直分娩體位助產對初產婦第二產程的應用效果[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