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彬(本刊見習記者)
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從嚴治吏,重點是強化監督。我省干部監督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敢于擔當作為,以堅決的態度和有力的舉措,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沒有做到位的事,破解了一些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對從嚴管理監督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監督干部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標任務。省委組織部堅決貫徹中央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不折不扣落實中組部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推動全省干部監督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干部監督以激濁揚清之勢滌蕩三秦,破干部作風痼疾頑癥,黨風政風為之一新。
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從嚴治吏,重點是強化監督。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深入推進,干部監督工作面臨嚴峻考驗,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中組部的統一部署下,我省干部監督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敢于擔當作為,以堅決的態度和有力的舉措,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沒有做到位的事,破解了一些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干部監督成為黨內監督體系的重要支撐。
——從只上不下到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打破領導“鐵交椅”。過去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對一些明明不出活的干部,組織上很難真正下決心把他從領導位置上調下來。問題干部下不來,好干部就上不去,而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需要成批“奔跑著”的干部。為此,省委根據中央規定,出臺了《陜西省推進省管黨政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辦法(試行)》,在“下”的方面明確了7大類18條硬杠杠,與鼓勵激勵辦法、容錯糾錯辦法配套形成“三項機制”,有效破解了干部下的難題,領導崗位“鐵交椅”已被打破,能者上、庸者讓、劣者下已經成為干部調整的常態。
——從“只報不查”到“兩項法規”,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已成干部監督“試金石”。2010年,中央出臺《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這項制度開始實行時只報不核。2014年1月起中組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啟動抽查核實。如實向組織報告家產、家事、家業,自覺接受組織監督,成為檢驗黨員干部對黨是否忠誠老實的“試金石”。2015年1月起,全省近4萬名副處級以上干部實行凡提必核,隨機抽查比例由3-5%逐步提高到10%。2017年2月,中辦、國辦出臺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規定》和《結果處理辦法》,至此,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成為“凡提四必”其中一條重要“鐵規”,成為全面從嚴管黨治吏的一把利器,在強化干部日常監督、防止干部“帶病提拔”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三超兩亂”到超配“清零”,組織人事紀律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解決超配問題歷來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消化超配是“摘人帽子”的事,最讓組織部長頭疼。黨的十八大以后,省委把消化超職數配備干部工作作為從嚴管理干部突破口,從嚴明黨的組織人事紀律、遵守黨的政治規矩的高度抓落實。省市縣三級部長親自抓落實,每月通報進度。通過建立預審備案、考核評議、末位通報、提拔凍結、責任追究五項制度,采取清理兼職、調整崗位、職級并行、重核職數、辦理退休、申請病休、同級改任、考評考核、取消職級、傾斜基層等“十條措施”,打出一套組合拳。全省20878名超配干部提前消化整改到位,在全國走在了前列,我省兩次在中組部全國性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這是我省新時期的一次“精兵簡政”,全省107個縣市區平均每個縣市區消化近200名干部,消化總數占全省副科級以上干部的13.6%。在省市縣鄉換屆期間,通過預審備案,嚴格審核職數,牢牢守住“零超問題的人選不予備案。特別是在2016年縣級換屆中,首次以預審的形式對2913名提名人選逐人審核,發現問題疑點352個,不予備案26人,有效遏制了“帶病提名”。各市各部門嚴格執行預審制度,使選人用人工作中的問題存量得到大幅度解決,問題增量得到明顯遏制。

干部監督必須做到全方位,無死角。
——強化組織監督,“三個不上會”成為黨委(黨組)研究干部的鐵規。省委常委會、組織部部務會嚴格按照《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干部任免事項守則》規定研究干部,堅決做到沒有按規定進行醞釀動議、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的不上會,沒有按規定核實清楚有關問題的不上會,沒有按規定向上級報告或報告后未經批復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項不上會。明確誰研究誰負責,各級黨委(黨組)討論干部責任更加明確,按規矩辦事更加自覺。配”的底線,有效鞏固了整改成果。
近年來,干部監督由繞著外圍“打轉轉”向與干部選拔任用“直接掛鉤”轉變,已經發展成為事前預審、事中監管、事后追責的全過程監督。把干部管理監督成果運用到選人用人之中,成為干部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強化事前監督,“六必核”成為干部任用前置環節。在討論決定任用干部前,像征兵一樣先進行“體檢”,檢查合格的才過關放行,這是近年來干部監督工作的一大特點,也是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有效之舉。我省在中組部“凡提四必”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六必核”,做到了檔案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必核、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必聽、線索具體的信訪舉報必查、職數必核、人選資格條件必審。2017年市縣鄉換屆中,對12995名提名人選進行了“六必核”,134人因不過關暫緩任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對我省這一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強化上級監督,預審備案成為破解同級監督難題的良方。為解決各級長期以來違規用人屢禁不止的問題,破解自我監督約束不力、同級相互監督有時會失效的困境,在全省推行了省對市、市對縣下管一級的預審備案制度,將預審作為干部選任的前置環節,預審中發現問題的,不調查清楚、未作出明確辦結意見,不得提交會議研究。3年以來,省委組織部干部監督處累計審核市管干部217批6500余人,對近100名存在公務員身份、違規破格提拔、違規調任等方面
選人用人監督是干部監督的重要發力點。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可以從源頭上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以用人環境的風清氣正促進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
——狠抓換屆風氣監督,確保省市縣鄉換屆風清氣正。換屆是干部的集中大面積調整,換屆風氣好壞直接關乎換屆工作成敗,省委以零容忍的政治態度嚴明換屆紀律。省委組織部統籌謀劃,落實“細致精致極致”要求,始終不折不扣地把中央規定動作落到實處,把監督的網絡覆蓋到每一個角落。
省黨代會期間,會同省紀委成立紀律督查組,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天抽查參會率、住宿率、就餐率,被代表們評價為“史上最嚴”的一次黨代會。
省級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啟動以來,堅持警示教育在先,紀律督導緊緊跟進,通過個別提醒、明察暗訪進一步嚴明紀律,并征求紀檢、巡視審計以及公檢法司等部門的意見,有效把牢政治關、廉潔關、資格關,防止了“帶病提名”。
通過加強監督、嚴明紀律,換屆風氣實現了明顯好轉和根本變化,為換屆工作平穩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證,成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生動實踐。
——狠抓巡視問題整改,舉一反三規范選人用人行為。持續抓好2014年中央對陜西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全力配合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對陜西巡視“回頭看”。中央對我省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后,制定了對接省委巡視整改、中組部選人用人專項檢查、省級巡視工作三個整改方案,舉一反三,將反饋的意見分解細化為具體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將問題清單化、項目化、不懸空、全見底,做到負責領導、整改措施、責任人員、完成時限四個具體,按期完成了整改任務。
——狠抓舉報反映查核,堅決懲處違規用人問題。查辦一件,教育一片,有權必有責、違規必追責,是規范領導干部用人權力的有力保障。實行干部工作全程記實一人一袋制度、領導干部向上級組織推薦干部實名制度、干部“帶病提拔”責任倒查追究制度。充分發揮舉報查核“利劍”作用,暢通12380舉報受理信息平合,建立了中、省、市、縣四級互聯直通的舉報網絡,把組織工作、干部工作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
近年來,隨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建黨上的全方位深入推進,中央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20多項涉及干部監督的政策法規,省委緊緊跟進,制定配套政策,讓各項監督制度落地生根,干部監督的制度體系日趨完善。
——干部監督的制度籬笆越扎越緊。近年來,中央加快了制度治黨的步伐,《廉潔自律準則》《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和《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的陸續出臺,標志著從嚴治黨、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的制度體系已基本形成。與之相配套,陜西建立完善了預審備案、防止“帶病提拔”、全程記實、聽取廉政意見、廉政考試、“裸官”管理、出入境管理、“一報告兩評議”、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工作聯席會議、婚喪嫁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一項項政策法規的制定出臺,延伸拓展了制度鏈條,扎密扎牢了制度籠子,充分發揮了制度在管黨治吏上的作用。
——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立起“鐵門檻”。省委將防止“帶病提拔”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底線工程”,省委組織部在承擔中組部防止“帶病提拔”課題調研基礎上,總結提煉干部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形成了日常研判—民主把關—程序否決—責任追究“四維一體”的干部選任工作機制,這一機制在干部選任程序中嵌入了各種監督要素。2017年初,省委出臺了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實施辦法》,將這一做法制度化,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干部日常管理監督越來越受重視。各級組織部門把日常管理監督放在與干部選拔任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功夫下在平時,注重平常,抓在日常,堅決落實中央《誡勉談話和函詢暫行辦法》和中組部《提醒、函詢和誡勉實施細則》等規定,對干部的問題抓苗頭、早提醒,用心用情用力幫助干部,關心關愛干部。通過常態化的“咬耳扯袖”,讓干部真切感到組織就在身邊、監督就在眼前,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構建多方聯動的查處機制。近年來,省委組織部加強與紀檢、監察、信訪、司法等機關協作,織密干部監督之網。干部醞釀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了解擬提拔重用初步人選的表現情況,發現影響提拔重用情況的立即中止選任程序;干部負面信息互通共享,把組織部門干部監督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群眾舉報反映的問題,和紀檢監察機關掌握的問題,以及公檢法司在辦案中掌握的干部問題,一經查實處理形成定論,將結果都定期收集匯總到組織部門掌握,作為管理使用干部的參考依據,初步形成了網狀覆蓋、聯合作戰的干部監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