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 張雷 李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對建設用地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長。但是在開發土地的過程中,很多人比較盲目,土地的利用率并不高,同時還對自然環境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可以說,經濟的增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導思想,對生態環境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本文對土地利用規劃中的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分析,通過研究和討論,以期提高評價的總體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019-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09
Abstract: As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grows faster and faster, the demand for construction land is also growing.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land development, many people are relatively bli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and is not high.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uses indelible damag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Since the 19th NPC held,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guiding ideology that “Jinshan Yinshan is not as good as Lushui Castle and Jinshui Castle as Jinshan Yinshan”. Therefore, w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land use planning, throug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and quality of evaluation.
Key words: Land us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1 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的現狀和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的必要性
(1)現狀。土地利用規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政治經濟屬性,在不同的國家,由于其政治經濟體制以及發展階段的不同,所以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1]。就我國而言,我國開展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相對較晚,在生態環境建設、社會環境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所做的研究還不足,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使用的評價方法上,很多都是借鑒國際上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上所使用的辦法,但是,與國際相比,因為我國國情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等多種原因,所以國際上的評價體系并不適應我國的發展現狀,這就要求我們要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
(2)必要性。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大力發展了社會經濟,但犧牲了生態環境,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這些問題的出現,離不開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針對我國現狀,通過對土地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可以緩解社會經濟發展和土地資源利用之間的矛盾,促使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就是進行動態規劃,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會使得土地功能發生不同的轉變。所以,要求我們建立評價體系,通過科學的預測、評價以及分析,可為土地利用提供更加科學的決策依據[2]。
2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具體原則和方法
2.1 環境影響評價的確定原則
不論使用何種方法,在確定評價指標時,都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保證確立的評價指標是科學合理的[3]。影響評價的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總目標層面,要對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總體實施辦法進行確定;第二,環境目標層,可以對環境造成何種影響進行有效的識別,基于此,就可以對環境的主體以及相關目標進行確定;第三就是指標層,在確定環境目標時,應該將多個方面的不同指標都體現出來,而且要形象。
2.2 具體方法
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可以使用很多方法,例如可持續發展分析法、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法以及費用效益分析法和加權比較法等等。目前常使用的一種評價方法就是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法,該方法是環境戰略評價的一種,環境戰略評價具體分為:資源承載力評價、環境承載力評價以及生態承載力評價三種。其中現在所使用的資源承載力評價,是指對已經規劃的土地,評價其所能提供的規劃資源能力,不過在將環境容量的概念引入之后,該方法就轉變成環境承載力評價[4]。
進行評價工作時,需要評價人員對客觀條件、時間條件進行充分的考慮,同時也要考量研究經費。這幾年,專家對評價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創新除了GIS技術法、逼近理想狀態排序法等,可以針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各個階段,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
3 構建土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體系
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不能一成不變,因為對于不同的行政級別,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省級以上的規劃,基本都是綱領性文件,其一般具體結合了本省市的發展情況和優勢劣勢,制定出戰略層面的長期規劃方案;對于市級土地利用規劃來說,要更加具體一點。現如今,我國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也不斷提高我國的工業化發展水平。基于此,應該對土地規劃給予充分的重視,可主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3.1 堅持可操作性的原則
首先一定要堅持可操作性的原則,從已經掌握的資料數據中,確保可以取得所有滿足指標體系要求的數據資料等,同時還要保證指標體系的運轉是靈活有效的,保證指標體系的便利性。
3.2 堅持科學化原則
選擇指標數據時,應該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數據,所選數據一定要是科學的,可以真實地將評價區域內的土地情況反映出來,同時還要選擇與環境相關的數據資料。
3.3 堅持動態性原則
土地的利用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并非靜止的。所以,相應的指標體系也不能一成不變,也要將變化、浮動的特點表現出來,不同的指標也要和時間以及空間進行對應。
3.4 堅持綜合性原則
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應該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所以要堅持綜合性原則,要對土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全面考慮。
4 推動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相關措施
4.1 識別環境影響
識別環境影響的工作,需要明確并分析相關的不利因素,例如環境影響因子等,影響的對象、影響的程度以及影響的方式等等。規劃時,對不同的階段進行識別,還要注意不同時期所帶來的不同影響。
4.2 建立科學的評價空間體系
土地利用規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有國家級、地區級還有地方級,利用的尺度也不盡相同,所以面臨的問題也不同。所以,應該根據不同層級的實際情況,建立與之相對應的利用規劃空間體系和評價體系,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土地利用規劃發揮應有的作用。
4.3 開展評價試點研究
開展試點研究,是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中的關鍵舉措。通過試點研究,可以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進而使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更加科學與準確。在對環境影響評價進行規劃的起始階段,需要開展一定規模的試點研究,進而促進評價指標的科學發展。同時,對基礎應用也應該加大研究力度,積極引導大眾的參與,這些都可以推動評價的健康發展。
5 結束語
總之,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是非常必要的,不僅使得土地資源可以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開發和利用,同時還能促使生態系統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大量的社會經濟效益。影響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因素有很多,為了保證評價質量,應該不斷優化和改善土地規劃的評價范圍,還要不斷創新評價方式。另外,對相關的規范化標準也要進行完善,不斷提高土地規劃利用總體水平,促使評價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唐煒.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分析研究[J].科技資訊,2008,(17):252-253.
[2]盛中華,董會忠,殷秀清,等.基于熵權可拓模型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12):1433-1438.
[3]曾群,喻光明,張文波,等.土地利用規劃的生態滿意度評價與環境影響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6):591-596.
[4]龍鐵宏.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5):109-110.
收稿日期:2018-02-03
作者簡介:陳祥(1982-),男,本科,副高,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治理、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