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作為基礎設施在建設前、中、后都會對環境產生各種影響。本文在公路項目竣工驗收聲環境影響評價理論分析基礎上,以韶關市曲江至南雄公路為例,探討了公路項目聲環境影響評價及降噪措施,在生產實際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聲環境影響評價;公路項目;對策
中圖分類號:X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024-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12
Abstract: As an infrastructure, roads have various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acoustic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of road project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this paper takes Qujiang-Nanxiong Highway in Shaogua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and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 of highway projects, which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cous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Highway project; Countermeasure
根據《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7975.81億元,較上年增長8.9%,新增公路總里程11.9萬公里,較上年增長2.6%。近年來,隨著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在強化區域聯系、方便日常出行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但公路建設對周邊的生態環境、聲環境、大氣環境等方面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與其他項目建設相比,公路作為基礎設施在建設前、中、后都會對環境產生各種影響,這就需要對公路項目建設做好環境影響評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預防和處理[1]。本文以韶關市曲江至南雄公路竣工環保驗收中聲環境監測及數據為例,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1 公路項目竣工驗收聲環境影響評價理論分析
公路項目竣工驗收聲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和前提是做好聲環境監測工作,合理布點,滿足監測需要,并做好監測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1.1 布點原則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公路》(HJ552-201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的具體要求,做好公路竣工環保驗收聲環境監測工作。(1)全面調查原則。公路項目聲環境敏感點位布設既要避免布點位置的不合理性,也要防止數量不足等問題,而應在對該項目所在敏感點位置、公路沿線環境敏感點分布等全面調查前提下,布設一定數量的監測點位。(2)可靠性原則。監測點位布設要滿足公路項目所在范圍內所有聲環境敏感點噪聲水平評價(實測或類比)的可靠性[2]。(3)代表性原則。聲環境監測要能反映公路項目的噪聲污染水平,尤其是公路項目聲環境敏感點與公路工程項目的不同距離的典型點位等。并根據聲環境評價類型、規格和地形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采取降噪措施及降噪效果。
1.2 監測要求
敏感點、衰減斷面監測是4次/d,監測2d,并選擇于晝間和夜間各2次,每次監測時間為20min。等效連續A聲級,給出L40、L60、L80、L120、L200,監測記錄車流量分為大、中、小型車輛。此外,在點位聲環境監測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狗叫、周邊其他施工等突發噪聲的干擾,監測的時間段定于晝間(8:00-22:00)、夜間(22:00-24:00),具體監測時段還可以根據作息時間作出一定的調整[3]。為保障監測數據能夠真實反映監測公路項目的聲環境影響,應盡量避免車流量小(如斷頭路段),選擇能夠代表公路車流量水平的點位路段。
1.3 數據處理
監測獲取的數據分析應科學合理,對不能合理反映公路項目聲環境影響數據則在類比中不予采納;監測時車流量要能夠代表公路運行時的車流量運行水平,在數據合理性分析基礎上要做好未監測敏感點的類比,為確保類比數據結果的合理,應滿足監測點與類比點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監測時若所在路段車流量未達到運行初期車流量75%時,根據實際采取監測數據類比運行中期的噪聲值。
2 公路項目竣工驗收聲環境影響分析(運營期)
韶關市曲江至南雄公路,西起于京珠高速,傳過韶關市,東端終于省界南雄梅嶺鎮,境內全長126.85km,系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整體式路基寬度為33.5m,路基各部分組成為:行車道寬2 m×3 m×3.75m、中間帶寬3.50m、土路肩寬2 m×0.75m、硬路肩寬2 m×3.0m。2016年11月22-23日通過了專家組竣工驗收審查。
2.1 沿線聲環境敏感點基本概況
韶關市曲江至南雄公路位于農村狂野丘陵區,沿線村莊局部密集,K121-K125路段是廣東粵北華南虎自然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緩沖區。項目在公路沿線的聲環境敏感點共72處,其中,包括學校3所,敬老院1所,居民點68處。距路中心線60m意外的敏感點44個,60m以內的28個,占38.9%,這也說明敏感點受到交通噪聲的影響較大。
2.2 噪聲監測驗證模式應用
根據《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 (JTG B03-2006)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HJ2.4-2009)中源強及其相應的預測模型分別進行計算驗證,驗證模式如下:
方式1:
其中△L距離計算:①當行車道上的小時交通量大于300 輛/h 時:△L距離=10lg(7.5/r);②當行車道上的小時交通量大于300 輛/h 時:
△L距離=15lg(7.5/r)。方式2: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HJ2.4-2009)模式計算:其中:①“汽車行駛平均速度”、“平均輻射聲級”按《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JTG B03-2006)推薦模式計算;②△L距離計算:不論行車道上的小時交通量是否大于300 輛/h,均按△L距離=10lg(7.5/r)計算。方式3: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HJ2.4-2009)模式計算:其中:①“汽車行駛平均速度”直接按設計車速計算;“平均輻射聲級”則按《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JTG B03-2006)推薦模式計算;②△L距離計算:不論行車道上的小時交通量是否大于300 輛/h,均按△L距離=10lg(7.5/r)計算。
2.3 噪聲監測值及評價
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I類和4a類標準限值評價公路交通噪聲的達標距離(見表1)。
晝夜監測斷面兩側均為軟地面,預測時兩側地面類型按軟地面考慮。根據表1噪聲環境限值標準,以及表2公路交通噪聲的實際監測值對比來看,在距離道路中心線40m以外均小于70dB(A);夜間交通噪聲值在距離道路中心線40m以外,除方式3外,均小于60dB(A)。項目建設符合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公路兩側40m范圍內不宜在修建學校、療養院、衛生院等對聲環境要求高的建筑[4]。此外,從方式3監測的結果來看,夜間的120m以內的監測結果超過了噪聲環境限制4類b標準,其他幾種方式雖然未超過相應限制,但噪聲數值也較大,應采取相應的降噪措施。如修建聲屏障、加高磚墻,附近的學校、醫院等安裝隔聲窗,以及加長原有聲屏障兩端,做好相應的補救措施。
3 結論
從監測的結果來看,項目在通車運營過程中,交通噪聲隨車輛行駛呈現流動線源,聲環境影響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公路兩側。由于公路通車后,近距離的敏感點夜間超標現象存在,采取相應的措施補救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黃述芳,宴曉林,尚曉東.高速公路竣工驗收聲環境保護調查的探討[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6,(1):4-6.
[2]張軍艷,岳衛民.公路建設項目聲環境影響評價及處理措施[J].公路與汽運,2013,(1):217-220.
[3]韓翠花.鐵路聲環境影響評價與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3,39(27):123-124.
[4]趙亞超.基于GIS的高速鐵路噪聲環境影響評價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4.312-315.
收稿日期:2018-01-15
作者簡介:王利平(1983-),碩士,中級,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