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樹欣 房立海
摘要:在濟南市某污水廠一體化氧化溝改造過程中,依據公司以往運行經驗,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并對設計院方案論證,提出合理化建議,以確保污水廠氧化溝改造更加科學、合理、高效。
關鍵詞:污水處理;一體化氧化溝;技術改造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047-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28
Abstract: In Ji'nan City,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 reconstruc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companys operational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the scene, and the design institute program demonstration, put forward rational proposals to ensure that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xidation ditch more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efficient.
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 Technical innovation
西區污水處理廠位于濟南市長清區文昌街道辦事處葉莊村以東、北大沙河以南。共分為兩期建設,處理能力5萬噸/日,出水水質標準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2015年3月份委托山東省城建設計院對西區污水廠一期工程的改造進行施工圖設計。目前國內對于污水廠氧化溝改造案例較多[1-8],本文從改造細節進行了介紹。
1 工程概況
西區污水廠自2004年開始籌建,規劃建設5萬噸/日,一期建設規模2.5萬噸/日,采用的主體工藝是一體化氧化溝工藝,當時執行國家一級B標準。2008年對一期工程進行升級改造,新建深度處理單元,出水標準提升為國家一級A標準。2013年年初為滿足長清區快速發展的需要,西區污水廠二期工程開始建設。因預處理單元均按處理能力5萬噸/日設計(包括粗、細格柵、進水泵房及沉砂池),所以二期工程只建設生物處理單元和深度處理單元。于2014年6月進水調試,一個月后完成調試正常運行。2015年年初因一期工程運行效果不理想,準備著手對一期工程實施改造。一期工程的主體工藝為一體化氧化溝,由山東省城建設計院設計。此次改造工程設計還是由城建設計院組織實施;并且城建設計院在改造一體化氧化溝工程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萊陽、萊州、東平等污水廠都由其組織設計進行改造,且運行效果良好。
2 一體化氧化溝優化方案
此次改造主要是針對一體化氧化溝進行改造,主要解決沉淀效果不理想和回流不暢的問題,還需要解決進水管道和曝氣不足的問題。
2.1 對沉淀區的改造
2.1.1 底部進水方式的改造
依據之前運行的情況,沉淀區處理效果太好,主要原因就是采用底部進水對沉淀區底部的沖擊太大,容易出現浮泥,嚴重影響出水水質。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了將底部進水方式改為過水孔洞,并增加強化分離器方法,共安裝了108組強化分離器。如圖1所示。
2.1.2 對吸泥橋的改造
對原有吸泥橋進行拆除,新購置了兩臺吸泥橋,每座吸泥橋配備兩臺吸泥泵,見表1。沿著氧化溝外墻壁增設了外側污泥回流渠,將沉淀區底部的污泥通過吸泥泵直接回流到厭氧區,并在回流槽上增設閥門,剩余污泥也是從此處排除系統,見圖2。
2.2 對厭氧池的改造
厭氧池在以往運行中,容易出現污泥上浮,形成大片死泥。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更換了4臺高速水下攪拌器,二是在厭氧區增設了導流腳,防止污泥混合液形成死角。
另外原進水管道為DN400,在運行中容易出現缺氧池液位過高,甚至溢水的情況。為滿足硝化液回流的要求,此次改造增設了DN600的進水管路。
2.3 對曝氣系統的改造
在一期工程改造中,將原有10臺曝氣轉盤和原有曝氣頭全部拆除。曝氣方式統一改為曝氣盤微孔曝氣,共新增3720個盤式曝氣器,布滿了整個好氧區。將原有兩臺羅茨風機拆除,新增3臺功率為110kW的離心風機,空氣管道主管由DN400更換為DN500。并將DN600的硝化液回流管道延伸至好氧區,可以將好氧區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區,可以保證缺氧區的污泥濃度,達到脫氮的目的。
3 結語
西區污水處理廠一期改建工程,從開工到完成僅用了3個月時間,工程中面臨著建設時間短、改建工程復雜等困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偉.普通型Carrousel氧化溝改造及運行實例[J].福建建筑,2010,(2):125-127.
[2]張燕南.小城鎮污水廠氧化溝改造試驗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4.
[3]周江,王婧馨.基于綠色施工的某氧化溝改造施工關鍵技術[J].中國給水排水,2016,(10):151-154.
[4]王龍,井匯,趙玉蘭.某污水廠氧化溝改造后能耗現狀及節能分析[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14,33(4):67-69.
[5]王敦球,趙成根,孫曉杰等.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凈化廠氧化溝升級改造[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22):69-71.
[6]馬迎霞,張全森,許愛紅.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溝的運行與改造[J].中國給水排水,2007,23(4):29-31.
[7]黃建偉,張建翔,施煒,等.北方地區氧化溝工藝的升級改造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9,25(19):16-19.
[8]劉森彥,高守有,黃鷗,等.氧化溝工藝污水處理廠脫氮改造工程設計[J].給水排水,2013,39(3):48-50.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簡介:柴樹欣(1985-),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務運營及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