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潔 姚宇平
摘要:本文分析了發達國家環境污染發展的歷程,總結了國外環境污染第三方的治理經驗,結合環保產業的發展闡述了發達國家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并與我國的相關措施相比較,從而論證目前我國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國外經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中圖分類號:X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051-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3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also instruct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pared with Chinas relevant measures, so as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promoting the third party governan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Key word: Foreign experience;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ird party governance
環境治理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到“誰污染,誰治理”再到現在的“誰污染,誰付費”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轉變,治理思路與時俱進,朝著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方向不斷前行。本文從國外環境治理的經驗來談我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可行性
1.1 我國環境保護行業發展情況
通過環保部等三部委統計,2011 年,我國環境保護產業從業組織23,820 個,在職員工319.5 萬人,年利潤2,777.2 億元,年收入30,752.5 億元,和11年前比起來,除在職員工這一數值沒有過大變動外,另外三個數值各增長了0.31倍,15.7倍和17.2倍,可以看出該行業總的規模程度取得了較大進展。這10年里,環境保護行業產值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5%-20%,均超過同期GDP增長率。
環境的破壞導致政府對保護環境越發重視,這10年間對于改善環境而投資的財政預算占GDP的總額也有一定的增加,但根據歐美的改善環境經驗和我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的條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1.2 我國環境治理措施
1.2.1 制定和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環境保護的根本大法。在此基礎上,國家又先后制定了環境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自然資源保護法等,逐漸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屏障。隨著水污染的加重,2015年4月,國務院又印發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俗稱“水十條”,從十個方面闡述了水污染防治的措施。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也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環保法律體系。
1.2.2 國家政策支持
與發達國家做法相似,我國也開始制定一系列政策促進環保產業發展,例如制定相關鼓勵性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等;制定相關經濟性政策:火電脫硫機組上網電價補助政策、部分環保產品減免增值稅、出口退稅、進口免征所得稅政策、上市環保審查、環保風險信貸、排污收費、排污權交易、綠色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通過這些鼓勵性和經濟性政策刺激帶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1.2.3 推進第三方治理,中央文件和地方試點相結合
面對環境問題的不斷惡化以及借鑒國家環境治理的經驗,我國從國家層面設計環境治理新思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都確定了支持并引導環境污染第三方污染治理。目前上海市已率先開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工作,著重對發電廠的脫硫脫硝和電鍍廢水進行試點,在試點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最終向全國推廣[1]。
1.2.4 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發達國家在環境治理的同時不斷提高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我國目前在中小學和大學課程中,均開設了環境保護的相關課程,電視上也投放了大量的環境保護公益廣告,許多城市還開設了環境講壇、發布環境公眾號等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1.2.5 第三部門組織和行業協會推動環境治理
發達國家第三部門組織和行業協會在城市環境治理中發揮著政府和市場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部門組織和行業協會在收集行業污染信息、創新治理工藝、污染規模化處理和制定行業環保標準等方面比政府及個體企業更有優勢,治理效果更好。如上海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工作時,上海節能服務業協會全程參與并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工作,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2]。通過環保產業發展概況和改善環境手段的比較發現,與西方國家對比,我國改善環境水平相對較低,但在國家支持、公眾參與的推動下,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大潛力,因此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較強的可行性。
2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必要性
2.1 發達國家環境問題演變的教訓
屬于早期的環境破壞,破壞的源頭、范圍和事件都只是輕型的。直到20世紀20-40年代,環境破壞的程度大大發展,更嚴重的危害也越來越多。20世紀50-70年代進入公害泛濫期,環境的破壞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因環境問題導致的傷亡人數不斷上升。此后,發達國家開始越發重視保護環境,出臺一堆政策治理被破壞的環境,總結出了“誰污染,誰治理”或“誰污染,誰付費”的治理方案[3]。至今,西方國家大都采用“誰污染,誰付費”的治理方案。
2.2 環境污染和環境公害頻發
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發展過程觸目驚心,而中國正在走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老路。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剛發出的《城市藍皮書》中也提,近百分之九十的中國城市,正停留在“亞健康”狀態。夏季的藍藻、赤潮,冬季的揚塵、霧霾已成為環境治理的難題。環境問題已日漸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及時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
2.3 “誰污染,誰治理”模式達不到預期效果
“誰污染,誰治理”模式沿用多年,但并沒有達到環境治理的預期效果。這種模式由排污企業自行解決其污染治理問題。這就好比老師讓學生自己做作業自己批改作業,如果老師沒有檢查,就會出現一些學生不做作業直接報分數的情況。把治污權交給排污方,就會出現部分企業處理污染不及時、不徹底甚至偷排超排的情況。即使有些企業建設了完備的治污設施,也會出現建而不運、運而不足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會使環境污染治理成效受到很大負面影響。
2.4 第三方治理已被破壞的環境的優勢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第一更加方便有關部門對其的監管,以確保其工作效果。第三方治污更加專業,有關部門降低了監督成本,也提升了監督管理的成效。再加上合同的存在,可以讓第三方治理企業和排污方之間互相督促。保證了環境治理質量。第二可以提高治理環境的速度。第三方更加專業的性質決定了其可以實現規模化治污,既減少了花費又提升了速度。通過浙江省環保局的調查,第三方治污后的符合標準排放率能夠達到70%~80%,甚至90%以上,與排污方自己解決對比,花費節省了10%到20%,合格率提升了30%到50%。第三也對該行業的長遠發展更加有利[4]。由于該行業的日趨專業化,擴大了相關企業的經營領域,拓寬了該領域的市場,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3 結論
本文通過環保產業發展概況和環境治理措施的比較發現,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水平相對較低,但在國家支持、公眾參與的推動下,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大潛力,因此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較強的可行性。目前中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正在走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老路,因此,推進環境第三方治理有很大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賈衛娜.第三方治理在環保問題中的作用-鑒于對我國霧霾治理問題的思考[J].企業導報,2014,(11):22-24.
[2]李政禹.國外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J].現代化工,1998,(3):5-8.
[3]謝海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踐及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2014,(12):61-63.
[4]常杪,楊亮,王世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應用與面臨的挑戰[J].環境保護,2014,42(20):20-22.
收稿日期:2018-01-23
作者簡介:俞潔(1988-),女,本科,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