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水質污染問題嚴重,通過對河道防治區域不同水深水質進行采樣,監測結果顯示高錳酸鉀含量未超標,而氨氮、總磷含量分別高出國家規定標準,表明氨氮、總磷物質含量超標。而氨氮總磷超標則是水資源富營養化、環境污染的重要指標,對此加強水資源污染防治,降低水質毒性尤為關鍵。
關鍵詞:氨氮總磷;污染環境;影響評價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117-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67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water pollution is serious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sampling of water quality at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area of river control,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is not exceeded, while the contents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are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Exceeded. The excess of total nitrogen in ammonia nitrogen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eutroph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and reduce the toxicity of water.
Key words: Ammonia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Pollutio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我國水質標準對氨氮總磷參數界定規定豐富,氨氮總磷作為影響水體質量重要因素,對此定期監測加強防治意義重大。氨氮總磷物質在人們生產生活中廣泛存在,農畜牧業養殖、山林開發等原因導致水資源氨氮總磷超標現象普及。氨氮、總磷等是主要污染物,進入生物體內后阻止氨等元素排出,直接增加了水生生物毒性。為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強化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防控環境污染刻不容緩。
1 監測分析
對水資源污染防治區域展開定期水質監測,繼而了解水資源質量。在監測環節,對不同河流分別展開不同水深的水質采樣,水深包括≤5m、5m~10m、>10m三個層次,采樣點數分別為上層一點、上下層兩點、上中下三層三點。確定采樣位置主要依據采樣便利性原則,對河床穩定,以及順直河道進行采樣。為確保樣本監測可行性,未在排污口、死水區取樣。對不同地段、不同深度水質進行采樣,結果顯示高錳酸鉀物質指數在1.32~5.66之間,且均<0.6。氨氮含量在0.25~5.11之間;總磷含量在0.12~1.69之間,按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規定的GB3838 地表水Ⅲ類功能水域標準,水資源中氨氮、總磷含量≤1.0、≤2.0的規定標準,確定其水樣氨氮、總磷超標。其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水是人體維持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飲用污染水源,直接危害健康。其次對工業生產的影響。污染水質不僅降低工業生產效率、質量,同時增加工業水處理費用等,造成經濟損失。最后對農、漁業生產的影響。降低農作物產量質量的同時,破壞土壤等生態系統。有害物質增加,會促使水中藻類叢生,溶解氧減少,水體通氣差等水富營養化情況出現,魚類減產同時危及其生長繁衍。
2 水污染治理挑戰
2.1 養殖污染
水質污染多為我國三、四線城市河道,且經濟欠發達城市的養殖業相對集中,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養殖過程中不能避免會出現水域藻類植物過度生長問題,直接降低水質自凈能力,繼而引發水質超標問題。大部分的養殖場所都會配置沼氣池、污水處理設施等,但在實際經營中,養殖場所排放的污水量往往超出污水治理能力范疇,使其難以達到排污標準。與此同時,各個區域尚未構建完善的工廠審批、監管制度等,導致養殖產業失控,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直接增加了水污染防治區域的治理難度[1]。
2.2 耕地開墾
我國是農業大國,且三四線城市居民主要靠農業耕種生存。隨著農作物市場價格的不斷調整,山地開發問題越發嚴重,種植面積的增加,直接加劇環境污染程度。首先生態系統破壞,水資源流量降低,水體自我恢復能力下降。其次農業耕種施肥、農藥,破壞土壤質量同時增加磷物質排放,是水資源總磷超標不可忽視的污染源。最后水電站設立,破壞生態系統也會加劇水質污染情況,均增加了水質治理的難度。
3 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3.1 注重生態保護
首先積極貫徹國家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積極建設生態保護機制。加大水資源保護部門職責,積極構建環境清理責任制,對破壞水資源質量的水面漂浮物、域藻類植物等及時清理,使水資源得到保護。對水電站的建設,嚴格監管防止出現違章建造情況,并合理控制下游蓄水設施水位。各個水域合理投放魚類,在捕魚方面加大對電魚、毒魚行為的監管,構建文明養殖體系。其次完善落實環保基礎設施,包括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污水處理廠的氨氮、磷物質處理技術及處理效率均需達標,加強外圍監督力度,確保污水處理廠規范運營,確保水質達標。注重建設污水管網體系,提高污水處理覆蓋率,以及水質處理循環利用率。生活、建筑等垃圾處理,需保證設施完善,繼而推進無害處理機制,同樣加強外圍監督,確保垃圾收集、轉運規范處理[2]。
3.2 全面治理工業污染
首先需圍繞科學發展觀等理念,對水污染治理工作規范展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積極執行生態發展規劃,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高效融合,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其次對企業新建項目加強管理,確保其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將其對環境破壞程度降到最低。規定在保護水資源區域內,不得設立任何企業,尤其是水電站、造紙漂染等行業。最后企業在運行中,不得違法排放污水,定期監測氨氮總磷含量,對排放物質含量不符合標準企業開展專項執法,嚴厲打擊不文明生產及破壞環境行為。
3.3 優化監管體系
明確落實水資源防治區域內各個負責部門管理責任,尤其是養殖業管理部門責任,對防治工作負責人進行階級劃分。上級、下級最后到村領導等,都需要提升環境污染防治意識,圍繞環境治理法等現行法律法規展開污染防治工作。并積極制定水資源污染防治對策,在對策執行中不僅全面且做到有計劃性展開,如針對養殖業污染源的控制,首先優化養殖審批監管,提高養殖場所建設門檻。新建養殖場所不僅要滿足當地畜牧行業發展標準,符合污染治理規劃,更要確保動物健康,做好禽畜防疫工作,定期進行養殖業環境影響評價。任何新建或改建項目,都需設置配套防污設施,并與主體工程一起施工或使用。強化各個領導負責人執法意識,加大執法力度,加大組織隊伍建設,對養殖業嚴格審核,避免出現養殖回潮情況,將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進行到底[3]。其次嚴格管控企業、工廠圍繞排污行為,各個區域排污負責部門,都應當加強檢查、執法力度,深入了解監管工廠、企業排污情況。積極建設執法組織隊伍,全方位檢查各個排污企業,對不具備排污處理設施、污染治理設施不達標、污染治理不合理的工業企業,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等規定,責令其全面整頓;仍不符合排污治理標準企業,或是不具備排污治理能力的企業關閉或淘汰,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源。最后對病死的動物,全面展開無害化處理。積極建設無害化處理養殖動物設施,或是臨時投放場所,積極倡導居民集中化處理病死動物意識,并確保無害化處理場所規范運營。積極落實獎懲制度,對肆意丟棄、處置病死禽畜,或是制成肉類產品者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者交由公安機關處理。對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舉報者給予適當獎勵,并通過模范帶動大眾全面參與污染防治管控工作中來。
4 總結
水資源保護是我國社會發展一直關注的重點,對經濟發展、環境治理意義重大。氨氮總磷等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會直接降低水的利用價值。而影響水資源氨氮總磷超標的因素多樣,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田污水、城鄉垃圾、水土流失等因素都是污染源,介于水的流動,在治理過程中需展開綜合治理,避免各項污染事件的再次出現。
參考文獻
[1]侯凱, 楊咪, 錢會等. 黃河寧夏段氨氮、總磷及化學需氧量環境背景值研究[J]. 灌溉排水學報, 2017, 36(8):65-71.
[2]饒瑤, 佟洪金, 余濤等. 瀨溪河流域瀘縣段水污染源分析及對策研究[J]. 四川環境, 2017, 36(3):60-65.
[3]王強, 姜瑞, 曾紅云. 氨氮污染減排技術與政策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7, 42(6):18-21.
[4]姜曉雨. 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收稿日期:2018-01-12
作者簡介:陽成貴(1968~),男,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為 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