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資源的采掘和利用的日益頻繁,造成的環境污染程度也日益嚴重,資源的短缺現象凸顯出來?;诖朔N現狀,為了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務必要在保護好林業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再生產。文章從礦業開發引起的環境問題入手,分析了其中原因,提出了若干方面的協調和改善礦業開發與林業環境保護的措施,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礦業開發;林業環境;生態保護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207-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123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is highlighted. Based on such situ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Use, be sure to protect the forestry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reproduction.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mining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coordinate and improve the mining development and fore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parties.
Key words: Mining development; Forestry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礦業開發做為重要的物資資源的龍頭,通過“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這一舉措,使中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呈現了突破性進展。據初步統計,至2013年底,我國的新增煤炭礦產資源儲量超過2000億t,石油新增地質儲量39.4億t,全國各地的勘探礦產資源行動遍地開花,云南的磷礦、貴州的鋁土礦、膠東的金礦、西南天山鉛鋅礦等。當然這些資源的開發是有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加上礦產開發給社會生態環境造成了損害,破壞了人們棲息的生存環境。所以,維護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平衡,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環境是不容小覷的事情[1]。
1 礦產開發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在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效益的同時,林業生態環境系統受到的破壞威脅也日益嚴重,表現主要在以下幾點:
第一,追求高效益采掘,忽視生態環境保護。企業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往往能標新立異,打破常規,將高效低成本的工作狀態帶到挖掘中來,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但廢料成堆、尾礦掩埋土地、破壞植被等狀況,將直接導致林業環境毀壞的惡果,這種以陪葬林業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經濟效益,盲目地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資源開采,大肆地掠奪礦產資源,無視開采的后果對林業環境的影響等行為是不可取的。
第二,大規模的無計劃開采,使得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趨勢加劇。地面上的植被穩定,有利于將礦體表層的土壤固化,地下的水資源處于平和流緩的狀態。由于過度的礦產開采,使地表上的土壤在高強度的施壓下,降低水位,土壤變松,植被無法落根生長,裸巖、風化面積呈上升趨勢,尾礦、廢水的恣意排放所帶來的土地荒漠化不可避免。
第三,林地面積不斷縮小,整體布局和樹種結構不匹配。布局合理均衡地對礦業開發之地進行規劃,有利于水源的涵養和調節當地氣候的變動,使擴大生物多樣性和礦區濕地面積,保護林業生態環境。但是土壤的鹽堿化勢必造成植樹造林的難度,造成成本偏高。
2 協調礦業開發與林業環境保護的策略
隨著國家開發戰略的轉變,保護環境生態平衡,維護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基礎之上,必須要堅持兩項原則,即:合理利用資源和節約保護資源、礦產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如此才能保證我國經濟順利發展,形成生態文明下的礦業經濟。
2.1 改變觀念,走資源節約及生態保護的新路子
要從根本上改變原來“先開發后治理”的狀態,就要從思想源頭上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樹立正確的生態觀,規范礦業開采程序,建立新型的辦礦類型,推行先進的開采技術和資源優勢,合理及優化礦產資源的整體布局,促使智能技術在開采過程中發揮更大的威力;嚴格按照兩手抓的資源管理理念,保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如:選擇礦產資源的品位需要一定的擦洗脫泥技術,礦產權人就可以和有實力的大型礦山企業聯合,選擇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的開采技術,有效利用實力企業的資源來提高產業的層次[2]。同時,高水平的開采技術對資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2.2 因勢利導,在保護中開發礦產資源
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對林業生態環境的改變是難免的,但改變的程度卻是可控的?!霸诒Wo中開發”是國家提出的辦礦方針,用科學發展觀來審視礦產企業的資源開發和生產過程。針對不同的礦業資源項目,一定要根據開采的狀況,制定相應的、有效的環境保護方案,采取多方的保護措施,避免礦業主體的產業無序狀態,積極推廣跨區域性的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設置礦業市場準入門檻,實行量化的管理制度。如:污染物的貯存量不得超過環境的最大容量等。有力地改善資源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形成一種協同進化、良性循環的發展勢頭。
2.3 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原則,注重林業環境保護
人類要在和諧的綠色生態環境中生存,必須要在礦產開發中實現綠色可持續性發展,維護林業生態環境,減少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沖突,扼制生態危機的源頭,尋求礦業開發的綠色通道。從礦業開發的生產部門內部,延續到企業運營的整體,最終歸宿到環境保護和治理。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肆意的開采會造成資源的枯竭,必會受到大自然的嚴厲的懲罰,只有營造綠色文化,以生態文明戰略為支撐點,節能減排,降低污染,將林業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得到提高[3]。
2.4 建立多元化生態保障機制
科學合理地協調礦產開發與林業環境的關系,實現綠色無污染的生產模式,對現代社會管理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一方面要摒棄傳統的舊思想,另一方面要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調控和引導,設計和頒發長遠的綠色政策,鼓勵礦業企業研發創新技術,實施綠色控制。在注重環境績效的前提下,追求經營業績的提升,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做為礦產企業的責任,遵循“誰開發,誰補償”的生態保障原則,并入企業的生產成本預算中。
3 結語
目前我國的礦產企業資源開發利用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不協調,從思想理念上改變現狀刻不容緩。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現代生態理念,建立礦山企業的多元化機制。實施清潔生產、綠色循環,綜合治理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協調因素,強化環保措施[4],彌補生產不得力的薄弱環節,將負面影響的開發壓縮在萌芽之中,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優化礦產資源的開發過程,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樊笑英.礦業權管理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6,(11):30-33.
[2]葉浪.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及其對策探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12):137.
[3]呂國范.生態礦業開發技術路線圖研究[J].礦山機械,2013,(10):1.
[4]冉鴻燕.我國生態文化建設及其機制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4.
收稿日期:2018-01-11
作者簡介:于令芹(1984-),女,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