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 郭維東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逐漸突顯,尤其是水土流失問題,對社會發展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國屬于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國家,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原本地形條件復雜、土壤貧瘠,加之油田開發等影響,更使得水土保持工作成為重中之重。本文將對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現狀進行分析,并對產生的原因以及油田企業的治理措施加以闡述。
關鍵詞:西北地區;油田企業;保持工作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212-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12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problem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particular, hav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China belongs to a country with serious soil erosio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obstacl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the original terrain conditions are complicated and the soil is poor. Coupl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mak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 Top priorit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explain the causes and governance measures of oilfield enterprises.
Key words: Northwest China; Oilfield enterprises; Keeping work
水土流失是人類不合理開發和使用水土資源而導致的,流失情況能夠對當前生態環境優劣度進行客觀的反映,因此,水土流失將對生態惡化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危及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1 水土流失現狀分析
長慶油田處于我國黃土高原區域的鄂爾多斯盆地,黃土高原總面積為64×104km2,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積已經達到45.4×104km2,流失現象十分嚴重,甚至形成千溝萬壑現象。由黃土高原向黃河下游輸送的泥沙每年約為16億t,其中有4億t滯留到黃河下游河道中,并且以每年10cm的速度增長,最高處已經達到15cm,成為有名的“地上懸河”,導致1億多人員正面臨著洪水的威脅。對此,水土保持方面的專家曾說,土壤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正常自然情況下,1m厚土壤的形成需要1.2-4萬年。由此可見,我國的保持水土工作十分必要且任務艱巨。
2 水土流失原因
2.1 水土保持的認識不足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受經濟效益的驅使,以往在經濟發展中單純的顧及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利益,以自身利益為主而不顧整體的社會利益和子孫后代利益,這種片面注重建設,忽視治理;重視開發而忽視保護的方式,成為水土流失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以后,后期的整治資金投入之大、耗費時間之長、效率之低,都遠遠超出了水土流失的自身損失[1]。
2.2 方案編制執行率低
在我國頒發的《水土保持法》中規定,油田企業在進行項目建設之前,需要編制水土保持方案,通過有關部門的批準之后才能夠施工。但事實上,方案編制的效率極低,加之相關審批部門監管力度不足,方案編制更是敷衍,走形式主義,甚至不符合實際,沒有相應的技術職稱,執行利率極低。另外,在水土流失防護工作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投資遠遠超出了回報,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方案的執行產生阻礙,使得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與方案內容相脫離。
2.3 注重永久設施忽視臨時設施
經過多年的調查和管理實踐發現,油田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往往注重永久設施的建設,輕視臨時設施的水土保持。例如,對于具有永久性的站場、道路攔擋、排水設施等建設較為完善,而對于具有臨時性的排水溝、擋土墻等落實不夠到位。從水土保持的角度來看,在建設初期時更容易產生流失現象,因為施工對該地的原始環境進行破壞,導致植被、土壤、地貌等發生改變,大量棄土棄渣產生,如若廢渣防護措施不足,加之受雨水、大風等外界因素影響,會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相反,在建設完工以后,由于地面被壓實,永久性水土保持措施落實到位,使得流失現象減少,因此更應轉變建設重點,加強對建設初期的水土保持工作[2]。
2.4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在油田企業建設的過程中,由于不具備完整高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隊伍在管理上沒有實現統一化、科學化,肆意開挖現象普遍發生,導致大量棄土、棄渣產生且被隨意處置。這樣做不但使表層土壤沒有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廢渣的堆放又占用了部分土壤面積,土壤遭到退化更難發揮其積極作用。根據相關科學推算得出,在自然狀況下對1cm土壤進行風化的時間為400年,對30cm耕作層風化的時間需要1.2萬年,但是破壞耕作層卻在一朝一夕便可實現,這種對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開發,也是產生水土流失,土壤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對西北地區水土流失的保護措施
自從2013年我國頒布《水土保持法》以后,長慶油田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視,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在西部大慶建設的過程中,長慶樹立了“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理念,將水土保持工作防治在工作原則當中,使保護水土,預防流失作為重要責任和義務,強化水土流失保護意識,在具體油田開發過程中,將開發與環保處于同等地位。在對西北地區水土流失保護方面,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方面措施。
3.1 建立水土流失防治機制
在長慶油田的開發和建設過程中,對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整治屬于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西北地區每個省、區的共同參與。在具體的防治中,應在預防和保護的前提下,根據每個地區的流失情況以及開發規模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規劃,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從全過程的角度將企業、地方、各單位都落實其中,建立科學管理、綜合治理的水土流失長效機制,突出重點問題,明確工作責任,以此來達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在項目建設中對水土流失進行防治,需要從全過程入手,長慶油田的分布范圍較為廣闊,在陜西、甘肅、寧夏等地均有分布,應從治理原則、綜合實施等多個方面進行思考,本著“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對各個生產建設主體的防治義務進行明確。在油氣開發建設中,將事前、事中、事后等全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由先破壞再治理轉變為事先預防控制,事先油氣開發的良性循環[3]。
3.2 全面落實“三同時”制度
在長慶油田開發建設中,應全面落實“三同時”原則,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近年來,長慶油田主要建設單位編制近62部方案,編制率達到100%。在水保工程的監測、驗收合格率等方面也達到最佳,尤其是在采礦權申報方面,經過水利部門審批成功的水土保持方案已經在2016年通過,獲得了驗收合格證,這對于長慶油田來說,將實現質的飛躍。
3.3 加大油田生態建設力度
在長慶油田現代化建設中,樹立了全面建設“科學、綠色、和諧”的發展目標,從2014-2016年間,在水土流失的防治方面共投資4.3億元,向著通過一座油田,造福西北地區百姓的目標奮勇前進,并且積極引進和開展技術創新,在近十余年間,共節省了土地面積達22萬余畝,每年為陜西、甘肅、寧夏等地的溝壑和戈壁灘帶來3000多平方米的綠色植被,為了能夠保障延安地區30萬戶居民飲用水的安全,將王窯水庫附近的103口油井全部關閉,即便是承擔10多億的損失,也要保障百姓的飲水安全[4]。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長慶油田建設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屬于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油田企業應深刻而清醒的認清當前西北地區水土流失現狀,并對產生的原因進行仔細的分析和反思,最后有針對性的聯合其他省、區相關部門,建立水土保持防治機制,加大油田生態建設力度、落實“三個同時”,以預防流失,保持水土為主要前提進行建設,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擺在同等地位,以此來促進油田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小龍.石油勘探開發對涇川縣生態環境的影響及防治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2017,(08):21-22+53.
[2]石文學,韓曄,王淼,陸陽.灘涂油田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與保護恢復方案探討——以筆架嶺油田為例[J].地下水,2015,37(03):65-68.
[3]劉曉玉.長慶油氣田開發建設水土流失防治機制的思考[J].現代企業,2014,(02):40-41.
[4]許桂蘭.我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治理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09):13.
收稿日期:2018-01-22
作者簡介:魏勇(1983-),男,本科,研究方向為石油企業水土保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