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愷 盛 成
(嘉興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浙江 嘉興 314000)
鼻咽癌可以對周圍器官造成直接浸潤、轉移,臨床治療難度大,難以完全治愈,病死率高〔1,2〕。臨床多采用放化療標準模式治療,但放化療方式不能完全控制腫瘤及病灶轉移,效果欠佳。特別是老年患者營養較差,免疫力較低,臟器功能減退,對放化療藥物難以耐受,預后差〔3〕。研究發現鼻咽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陽性率高達70%,且其增殖、轉移也與EGFR有密切聯系,推測封閉EGFR可能促進鼻咽癌的治療〔4〕。尼妥珠單抗是一種新型抗EGFR單克隆抗體,具有過敏反應低、耐受性好、安全性較高等優勢,用于治療晚期鼻咽癌〔5〕。本研究探討尼妥珠單抗聯合同步放化療對老年晚期鼻咽癌的療效。
1.1研究對象 選擇嘉興市第一醫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影像學、病理確診;②初次治療者,年齡>65歲,可耐受放化療;③無過敏體質,預計患者存活期達到1年以上;④血常規、心、肝、腎及凝血功能正常;⑤Karnofsky功能狀態(KPS)評分≥60分;⑥神志清楚,具有良好依從性。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疾病者;②未能嚴格遵醫囑者;③參加其他藥物臨床試驗而影響觀測結果者。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9.12±4.56)歲,Ⅲ期25例,Ⅳa 期15例,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6例,高中12例,初中14例,小學6例,文盲2例;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8.92±4.78)歲,Ⅲ期26例,Ⅳa 期14例,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7例,高中11例,初中13例,小學6例,文盲3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放療治療:調強靶區覆蓋淋巴引流區、原發灶,根據CT定位治療靶區,高位靶區是原發腫瘤,予劑量78 Gy放療,周圍組織是低位靶區,予劑量60 Gy放療,30次分治。后予40 mg/m2順鉑(南京制藥廠生產,規格:20 mg:20 ml/瓶,批號:20131216)治療,靜脈滴注。觀察組予尼妥珠單抗(百泰生物藥業生產,規格:50 mg:10 ml/瓶,批號:20131015)200 mg溶于生理鹽水250 ml聯合順鉑同步放化療,靜脈滴注,兩組均1次/w,共6次,治療前予防止吐、地塞米松防過敏處理。
1.3觀察指標 ①療效:完全緩解(CR)及部分緩解(PR)、穩定(SD)及進展(PD),總有效率(RR)為CR+PR;疾病控制率(DCR)為CR+PR加上SD;②安全性:包括白細胞(WBC)及血小板(PLT)計數、谷丙轉氨酶(ALT)水平;不良反應:根據WHO毒副反應評價,按照程度分Ⅰ~Ⅴ級,Ⅲ級及以上不良反應為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③遠期生存:隨訪2年,包括中位進展期及生存期。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OR 8例,PR 18例,SD 11例,PD 3例;對照組CR 4例,PR 12例,SD 7例,PD 17例。觀察組RR(65.0%)、DCR(92.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40.0%、57.5%,χ2=12.46,15.78,P<0.05)。
2.2兩組血WBC、PLT及ALT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后WBC、AL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3、1.38,P>0.05),PLT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48,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PLT、ALT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8、3.64,P<0.05),WB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9,P>0.05),兩組治療后ALT較治療前有增高,但觀察組ALT治療后顯著低于對照組(t=5.48,P<0.05),見表1。
2.3兩組惡心嘔吐、口腔黏膜炎、肝功能異常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口腔黏膜炎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5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9,P>0.05),觀察組惡心嘔吐發生率(25.0%)、肝功能異常發生率(17.5%)顯著低于對照組(47.5%、40.0%,χ2=3.67、5.32,P<0.05)。
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嚴重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57,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血WBC、PLT及ALT比較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40〕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5兩組遠期生存比較 觀察組中位進展期〔(6.75±0.83)個月〕、中位生存期〔(16.29±1.54)個月〕均顯著優于對照組〔(4.36±0.71)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8、4.63,P<0.05)。
現階段鼻咽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遺傳、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等有關。目前治療手段有手術及放化療等,但較多鼻咽癌患者對放射有良好敏感性,有一定效果,其生存率為40%~70%〔6,7〕,對于老年中晚期患者,效果不理想,5年生存率20%〔8〕,若同步放化療治療,療效可提高,同時毒副作用隨之增加,還有部分患者發生鼻咽部淋巴結復發、轉移,尤其是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營養較差,免疫力低下,功能減退,藥物耐受性及遠期生存率低,更易導致復發。
順鉑是臨床常用抗癌藥,其作用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DNA雙鏈形成抑制 DNA合成,阻滯細胞周期G2期〔9〕;順鉑易結合熱電子,通過親電子性來誘導癌細胞凋亡,增加氧合及放療治療的敏感性〔10〕。但由于癌細胞多藥耐藥性及對放化療的抵抗性,仍有較多患者發生遠處轉移。隨著研究的發展,腫瘤靶向治療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得到應用。該方法主要是干擾腫瘤生長、轉移的關鍵分子,作用于特異性分子,提高臨床效果。在頭頸部惡性腫瘤中,EGFR常高表達,與腫瘤細胞增殖、分化及轉移相關〔11,12〕。尼妥珠單抗是一種常用的EGFR抑制劑,是抗EGFR單克隆抗體,該藥抗癌效果顯著,可阻止表皮生長因子結合EGFR,并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及血管生長因子的合成,進而抑制腫瘤血管生長,增加放化療敏感性〔13〕。
本研究說明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療效優于放化療聯合治療,這可能是由于晚期鼻咽癌局部浸潤范圍較大,而放化療聯合不能用于治療微小的轉移灶,留下腫瘤再次擴散、轉移、復發的隱患。有研究認為尼妥珠單抗對多種實體瘤有顯著療效〔14〕。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有較好協同作用,能提高腫瘤細胞的敏感性,減少病灶的體積,且耐受性好〔15,16〕。本研究中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放化療抗鼻咽癌均對PLT有一定影響,但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對WBC、肝功能反應較小,安全性更好;且不會增加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遠期療效,具有一定的臨床研究價值。
1柯 霞.鼻咽癌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0;39(11):1367-9.
2關小芳.端粒酶催化亞單位啟動子(hTERTp)調控胸腺嘧啶脫氧核苷激酶基因(TK)靶向性殺傷鼻咽癌細胞中CD133+細胞的實驗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9.
3謝文佳,楊智寧,林志雄.老年鼻咽癌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642-4.
4彭忠異,阮 萍,李 筱,等.鼻咽癌組織微電流、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鼻咽癌分化的關系〔J〕.廣西醫學,2014;36(8):1031-3.
5張 娜.尼妥珠單抗在腫瘤疾病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3):533-4.
6孫進祥.局部放射療法聯合化療治療鼻咽癌骨轉移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5):263-4.
7張永勝.RNA干擾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鼻咽癌細胞中的表達對放射敏感性的影響〔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0.
8謝岳云,馮亞琳,雷豐華,等.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同期放化療對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作用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9(6):72-3.
9楊宗元,孫朝陽,劉 毅,等.抑制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突變基因RAD3相關蛋白逆轉卵巢癌SKOV3細胞順鉑耐藥〔J〕.中華腫瘤雜志,2014;36(11):805-10.
10董衛華,蘇顏燦,陳劍波,等.紫杉醇順鉑方案誘導化療聯合放射治療晚期鼻咽癌近期療效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3;1(2):1-3.
11張 艷,梁耕田,孫廣濱,等.鼻咽癌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C-erbB-2表達及其與細胞增殖的關系〔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2):67-70.
12齊良波.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鼻咽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20):2755-7.
13喬 鑫,徐靖源,張彥文.尼妥珠單抗臨床試驗研究進展〔J〕.藥品評價,2011;8(22):16-21.
14劉巧紅.尼妥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惡性實體瘤的臨床觀察〔D〕.泰安:泰山醫學院,2014.
15唐武兵,楊 文,曹 洋,等.尼妥珠單抗聯合適形放療及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2;33(11):1658-62.
16吳金通,彭俊英,吳陳賓,等.三維適形調強放療同步順鉑化療聯合尼妥珠單抗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療效〔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4;6(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