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玲 袁 凌 譚 靜 帥 霞
(遵義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燒傷主要是由熱力、電能、化學物質等引起的皮膚、黏膜等組織損害,其肺功能都會出現一定程度損傷,累及膝關節時,將嚴重損害膝關節的運動功能,影響日常生活能力〔1〕。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燒傷的救治率有了顯著提高,但肺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恢復一直是燒傷康復的重要問題,在機體器官功能減退、合并基礎疾病多、免疫功能下降的老年人群中尤為突出〔2〕。康復鍛煉主要通過呼吸功能及膝關節功能的有關運動訓練,促進肺功能及膝關節功能的恢復,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4〕。針灸在肺功能與膝關節功能恢復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局部取穴,各穴配合,達到活血化痹、舒筋通絡,促進功能恢復〔5,6〕。但二者聯合對老年燒傷患者肺功能與膝關節功能影響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電針聯合康復鍛煉對老年燒傷患者肺功能與膝關節功能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于遵義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受康復治療的62例老年燒傷患者,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n=29)和觀察組(n=33)。所有患者并發吸入性肺損傷,臨床上有咽喉灼痛、刺激性干咳、氣喘胸悶等癥狀,燒傷范圍均累及雙側膝關節,有不同程度膝關節僵硬及腘窩攣縮,排除存在缺氧性腦病、深靜脈血栓形成、嚴重認知障礙、生命體征不穩定、不配合治療等患者。對照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60~72〔平均(65.3±6.7)〕歲;燒傷原因:熱液燙傷15例,熱燒傷9例,電燒傷5例;燒傷程度:Ⅱ度20例,Ⅲ度9例;受傷至康復治療介入時間1~10〔平均(6.5±2.2)〕個月。觀察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60~72〔平均(66.1±6.2)〕歲;燒傷原因:熱液燙傷17例,熱燒傷10例,電燒傷6例;燒傷程度:Ⅱ度22例,Ⅲ度11例;受傷至康復治療介入時間2~10〔平均(6.8±2.0)〕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燒傷原因、燒傷程度及受傷至康復介入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康復鍛煉,包括呼吸功能訓練及膝關節運動鍛煉,主要內容包括:①縮唇呼吸:鼻自然吸氣,于呼氣時口唇縮成口哨狀,使吸入的氣體通過縮窄口型緩慢呼出,呼吸時間≥10 s,每次3 min,10次/d。②腹式呼吸:將手置于腹部,腹部于吸氣時慢慢膨隆,憋氣2~3 s,呼氣時腹部慢慢下陷,然后深吸氣后吹氣球,≥3次/d。③改善膝關節活動度:牽拉膝關節,每次持續15~20 s,15~20次/組,3~5組/d。④持續被動運動(CPM):采用膝關節CPM機,30 min/次,1次/d,根據患者關節活動性及時調整被動活動范圍,停機后做膝關節主動伸屈訓練。療程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電針治療,取穴尺澤、內關、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膝眼,采用電針儀器,刺激參數設定為頻率:2 Hz,連續方波,30 min/次,1次/d。療程1個月。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檢測比較兩組患者第1秒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膝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度(ROM)。治療后,采用Barthel指數〔7〕相關內容中的平地行走45 m和上下樓梯評分評價日常生活能力。平地行走45 m:獨立計15分,部分獨立、需要部分幫助計10分,需要極大幫助計5分,完全不能獨立計0分;上下樓梯:獨立計10分,部分獨立、需要部分幫助計5分,需要極大幫助計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下表同
2.2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ROM比較 由表2可見,治療前,兩組主動和被動ROM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主動ROM、被動ROM均明顯增加(均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膝關節主動和被動ROM與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ROM比較
2.3兩組治療后活動和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平地行走45 m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上下樓梯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活動和功能評分比較分)
燒傷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除了皮膚黏膜等組織損傷,多數患者會在燒傷過程中會吸入有毒煙霧、高熱量空氣及化學物質而不同程度損傷肺功能,出現咽喉灼痛、刺激性干咳、氣喘胸悶等癥狀〔8〕。當燒傷累及膝關節時,將導致膝關節僵硬、攣縮等并發癥,明顯影響患者的步行能力,導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9〕。目前,燒傷的臨床治療發展仍然不均衡,救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燒傷后的康復治療明顯滯后。
康復鍛煉是燒傷康復治療的重要內容。縮唇呼氣及腹式呼吸訓練能夠通過預防小氣道閉鎖、促進排空肺泡內氣體、提高肺臟、胸廓順應性等多種作用機制達到提高氣體交換效能、增加肺活量的目的,從而改善肺功能〔9〕。膝關節運動方面,牽拉膝關節,能夠有效改善膝關節活動度,提高膝關節主動和被動ROM。而CPM機的應用能夠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增加肌力,預防靜脈血栓形成,促進下肢肌肉等長收縮等功能,從而改善膝關節活動度,減輕關節僵硬及攣縮〔10〕。研究顯示〔11〕,針刺治療對小氣道功能具有良好改善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肺功能。而且,針刺治療能夠改善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無力,在改善膝關節僵硬及攣縮中應用價值良好〔12〕。本研究結果表明電針聯合康復鍛煉方案在改善老年燒傷患者肺功能、膝關節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分析原因,一方面,肺功能受損時,中醫辨證多表現為肺脾兩虛、肺腎兩虛,取穴尺澤、內關可以調理脾胃、補益氣血〔13〕。另一方面,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膝眼均為膝關節周圍的穴位,通過局部取穴,各穴配合,氣至病所,能夠活血化痹、舒筋通絡,促進關節功能恢復〔14〕。
當然,老年燒傷患者的康復治療要取得良好效果,應當注重護理的作用。老年患者較為特殊,容易產生焦慮、內疚等負面情緒,對治療缺乏信心,因此要積極主要的與患者交流溝通,掌握其心理動態,促進樹立積極治療的態度,幫助、指導、鼓勵患者,使其逐漸適應燒傷后的康復治療,并堅持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1Neugebauer CT,Serghiou M,Herndon DN,etal.Effects of a 12-week rehabilitation program with music &exercise groups on range of motio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severe burns〔J〕.J Burn Care Res,2008;29(6):939-48.
2高麗君,朱 音,鄭秋霞,等.老年燒傷患者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9):1809-10.
3孫天寶,郭 欽,王 俊,等.有氧訓練對大面積燒傷患者康復早期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2):182-4.
4黃春蘭.早期康復訓練和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4):1578-9.
5肖 杰,王海軍,郝光輝,等.老年燒傷患者410例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及其分類標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0):2894-6.
6陳 超,盧曉豐.溫針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43例〔J〕.河南中醫,2014;34(10):2029-30.
7王世彬,程麗平,李 沖,等.丹紅注射液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水平、NFDS評分、Barthel指數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5;36(4):390-2.
8丁 偉,呂大倫,徐 祥,等.烏司他丁對吸入性損傷患者早期肺功能的保護作用〔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4;33(3):224-7.
9謝肖霞,伍淑文,陳楚芬,等.應用臨床康復護理路徑對燒傷患者進行功能康復指導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9):893-4.
10唐金樹,許明火,吳聞文,等.燒傷后膝關節伸直位僵硬的治療與康復〔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4;3(1):30-4.
11郭泳梅,童 娟,姚 紅,等.針刺療法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5):658-63.
12呂 暉,倪敬年,張 蓓,等.針刺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9;23(3):169-71.
13胡 峻,胡宗德,陳 晨,等.針刺配合康復訓練對肺切除術后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2;33(6):810-3.
14謝 瑋,洪海平,衛曉恩,等.針刺治療對膝痹病患者股四頭肌肌張力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