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叢 趙富學 楊小帆 高繼科 王厚雷 洛讓加措
(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新疆 石河子 747000)
甘肅藏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平均海拔2 960 m,年平均溫度1.7℃,包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縣,長期在此生活的藏族老年人在健康認知和健康促進策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習慣與方式,和內地老年人相比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生活在城區的藏族老年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逐步增強,體育鍛煉的方式逐漸多樣化,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增加。本研究探討影響城區藏族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各類因素。
1.1研究對象 選擇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縣、卓尼縣、碌曲縣、瑪曲縣、迭部縣和武威市天祝縣7個藏族人群比較集中的縣市中7個縣市長期居住的497名60歲及以上藏族老年人,男占41.4%,女占58.6%,67.6%為子女看護孩子。
1.2問卷調查法 利用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在調研地區均有生源的優勢,課題組在各調研區域分別選擇3名學生(要求熟練藏漢雙語且居住地在城區),共挑選24名學生,先進行為期3 d的統一培訓,然后為每個調研區域指派1名課題組成員負責帶隊,每名同學負責自己家鄉的一個區域,由課題組成員帶領,利用暑假開展近1個月的調研活動。共發放調查問卷(藏漢雙語版)546份,回收有效問卷497份(91.0%)。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藏族老年人,調研人員采用訪問式問卷調查,由調研人員根據被調研者的回答來代填問卷。
1.3訪談法 對甘南藏族自治州群體部門的領導及西北民族大學、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從事藏族體育研究的專家共6人次進行了訪談和咨詢,對參與鍛煉的藏族老年人就體育鍛煉的動機、時間、次數、強度和期望等問題進行了共43人次的訪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
2.1甘肅藏區城區分年齡組藏族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 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排序依次為:步行去寺院轉經筒、磕長頭(93.8%)、在廣場或公路散步(76.8%)、在社區健身路徑器材上鍛煉(59.7%)、跳鍋莊舞(47.6%)、跳廣場舞(31.2%)、爬山(14.3%)。通過對專家和鍛煉人群的訪談得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較少的主要原因是這些項目需要特殊的場地和器材,對技術的掌握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并且許多項目不適合老年人參與。15.4%的老年人不參加體育鍛煉,其年齡主要集中在75~80歲(占46.5%),經常參加(每周3次及以上)2項以上體育鍛煉項目的藏族老年人占21.7%,其中60~69歲的老年人占51.2%,選擇2項及以下體育鍛煉項目的藏族老年人占39.1%。
2.2影響甘肅藏區城區藏族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單因素分析 不同年齡、性別、對健康關注程度、是否照看孫輩、家是否住寺院、全民健身路徑附近的藏族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各維度及總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65%以上的藏族老年人認為,去寺院朝佛是最適合他們的鍛煉方式,通過轉經筒、磕長頭等方式,身體活動量很大,每次至少都能達到輕微出汗的狀態,鍛煉身體的作用很明顯。在城區全民健身路徑點,藏族老年人最喜愛的健身器材為立式旋轉器和漫步機,約占38%,排在3~5位的是綜合訓練器、轉體訓練器和健騎器,平均占10%以上。主要原因是這些健身器材操作簡單且危險性較小,另外,揉推器、伸背器因具有按摩胸部和背部的功能。

表1 不同因素的藏族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維度得分比較分)
調研區域的藏族老年人大部分在上世紀40、50年代出生,受藏區當時特殊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環境的影響,幾乎很少有人接收過系統的國民教育,受過體育教育知識熏陶過的人更少〔1〕。藏族老年人自身掌握的現代運動項目不多,幾乎所有的體育鍛煉都要和宗教信仰聯系起來,缺乏系統和科學的身體鍛煉知識與技能。鍛煉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技巧類、抗阻類鍛煉項目較少,更為缺乏的是民族傳統類體育項目的鍛煉內容,除鍋莊舞之外,其他民族傳統類項目幾乎都沒有涉及,這和相關研究提出的藏區人群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鍛煉身體為主的論斷有所不同〔2〕。地方體育管理部門和衛生管理部門要協調合作,共同為藏族老年人普及科學身體鍛煉知識和保健知識,組織適合老年人特點和喜好的體育鍛煉項目,增加體育健身器材的種類,擴大體育鍛煉區域,加強科學鍛煉的指導,同時也要考慮到高齡老年人、不同性別老年人及信教老年人的鍛煉需求。
增強和維持體質是老年人的首要鍛煉目的,說明追求身體健康是老年人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3〕。年齡是藏族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70歲及以上的藏族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去寺院轉經筒、磕長頭〔4〕。這是因為高齡老年人的身體活動范圍和內容受到自身健康狀況和水平的制約,專門留出鍛煉身體的時間較少,去寺院參加宗教活動,可以實現鍛煉身體與宗教信仰的雙重目的。有配偶老年人更傾向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一是因為可以與配偶結伴參與鍛煉,二是在鍛煉過程中可以相互照顧和溝通情感,并且可以預防意外發生。
87%的調研對象認為,寺院莊嚴神圣,安靜祥和,占地面積大,在從事宗教活動的同時也非常適合他們鍛煉身體。城區全民健身路徑點的場地面積和器材種類都會對藏族老年人的鍛煉意向和質量產生影響〔5〕。建議政府部門利用“體育援藏”政策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援建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路徑器材,重點投放到藏區城區各社區,并聘請熟練藏漢雙語的兼職社區健身指導員,輔助與指導藏族老年人科學地體育鍛煉活動。
通過調研分析結果可知,甘肅藏區城區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方式比較單一,鍛煉內容較少,鍛煉場地以寺院和城區健身路徑點為主,在鍛煉過程中個人不需要投入費用。由于宗教信仰需要,早晨5~7點是城區藏族老年人在寺院的主要鍛煉時間。晚上19~20點期間是看護孫輩的藏族老年人的主要鍛煉時間,雖然這個時間段孫輩可由父母照看,老年人有時間到城區健身路徑點鍛煉,但老年人的鍛煉時間受到限制,平均不足40 min,鍛煉質量不高,主要鍛煉內容以鍋莊舞為主,輔以部分健身路徑器材的鍛煉。
藏區城區人口基數較小,隨著藏區醫療服務設施設備的不斷更新與發展,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對藏族老年人的鍛煉意向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對參與2項及以下體育鍛煉項目的老年人的影響更為顯著。由于醫療條件便利,可以保證城區藏族老年人在享受較為優質的醫療服務之余,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這同時也反映了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已惠及藏區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建議甘肅藏區地方政府在充分保障藏族老年人體育鍛煉權益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對藏區老年人體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完善藏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體系,將老年人體育工作作為考核藏區地方群眾體育工作的主要內容。要借助政策優勢,進一步優化全民健身路徑點場地、器材的配備和投放工作,體育部門聯合衛生部門,做好藏區老年人體育鍛煉活動的引導、組織和動員工作,盡快建立專兼職結合的熟練藏漢雙語的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為藏區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提供科學的指導。
1謝 熱.藏族傳統文化的歷史演進及其現代化變遷模式〔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5:199.
2張冰松.康巴藏族體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9):108-10.
3王冬華,鄧雪英,劉智群,等.長沙市社區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7):4976-8.
4趙富學,程傳銀,高繼科,等.“一帶一路”背景下散存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信息資源的數字化保護問題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1):5-11.
5趙富學,程傳銀,才讓卓瑪,等.“體育援藏”背景下安多藏區農牧區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現狀調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