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遠征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湖北 武漢 430223)
早在2000 多年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便通過古代絲綢之路建立了聯系,到了二十一世紀,阿拉伯國家已與我國各領域開展了較為深入的合作,2004 年中阿合作論壇的成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也使得相關合作得以進一步深化,而為了更好實現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合作,正是本文圍繞“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的潛力、挑戰與實現路徑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為深入了解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潛力,研究首先明確了中阿在能源安全、貿易互利、投資供應、科技共四個方面的合作現狀,具體現狀如下。
(1)能源安全合作
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氣向來受到各國的重點關注,阿拉伯國家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富集地區,其已探明石油儲量、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球已探明儲量的33.8%和25.6%。近年來我國對石油對外依存度持續大幅攀升,并在2015年4 月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而中東地區則屬于我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2016 年我國從所有阿拉伯產油國進口的原油總量為1.60 億噸,占總量的41.93%,且2017 年、2018 年相關數據還出現了一定增長,可見阿拉伯國家在我國能源安全體系中占據的重要地位[1]。
(2)貿易互利合作
自中阿合作論壇成立,中阿兩國的貿易聯系便日趨緊密化,2004 年中阿雙邊貿易額為367 億美元,2016 年這一數據上漲至1728 億美元。目前,我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的第2 大合作伙伴,其中沙特阿拉伯、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9 個國家的則以我國為最大貿易伙伴。中阿雙方貿易商品的互補性較強,這是中阿雙邊貿易迅猛發展的前提,筆者在調研中發現,阿拉伯國家存在制造業發展薄弱、工業化程度低、產業單一等特點,這使得其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且中阿雙邊貿易的成果取得更多以能源貿易為支撐。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阿拉伯國家單一的經濟結構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值商品貿易多元化,中阿貿易發展也會因此面臨較強的阻力,而設法推動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該阻力,圖1 為2011~2016 年中阿雙邊貿易額走勢[2]。

圖1 2011~2016 年中阿雙邊貿易額走勢
(3)投資供應合作
早在上世紀80 年代,中阿之間便開始了相互投資的探索,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近年來中阿交往日趨密切,在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交流機制推動下,中阿投資合作穩步推進。2007年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為20.9 億美元,這一數值在2015 年達到146.2 以美元,這類直接投資不僅包括房建、軌道交通、能源開發、電站、港口、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樣包括新能源、金融、工業制造、電子科技等投資領域,這類投資便涉及大量科技合作。
(4)科技合作
在現階段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科技合作探索中,技術轉移工作屬于這類合作的主要內容,在2017 年的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暨創新合作大會上,中阿技術轉移中心的成立被各界高度贊揚,科技部部長萬鋼更是將其稱作中阿雙方深化全面合作的重要舉措。在2017 年的中阿技術轉移暨創新合作大會上,中阿技術轉移信息平臺得以啟動,且會議簽約了19 個科技合作項目,2017 年9 月7-8 日組織的中阿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中阿半導體照明及智慧城市專場、中阿工業領域科技合作、中國科學院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中阿現代農業科技合作、羲和系統6 個專場對接會也為雙方的科技合作提供有力支持[3]。
結合2017 年的中阿技術轉移暨創新合作大會、2017 年中阿博覽會科技板塊,即可初步了解近年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科技合作現狀,具體現狀如下:(1)簽訂大批重要科技合作項目。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大會產生了11 條重要智庫思想,并產生了水資源與地熱能源開發利用、薄膜太陽能、未來人機物三元融合、基于綠色經濟發展思路的綠色能源科技分享等中阿科技合作方向。大會簽約了諸,如中阿科技創新平臺、中阿技術轉移分中心等項目。(2)明確產品和技術購買意向。2017 年中阿博覽會中的高新技術及裝備展共接待中外嘉賓8 萬人,我國多省區的高新技術企業與阿拉伯國家達成了3 億元的科技型產品或技術轉移購買意向,涉及領域有農業物聯網、污水處理、食品加工、無人機、滅火毯、馬鈴薯加工、薄膜光伏發電、醫療裝備、機器人、醫學模擬仿真人等。(3)形成前景看好的合作意向。在中阿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中阿半導體照明及智慧城市專場、中阿工業領域科技合作、中國科學院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中阿現代農業科技合作、羲和系統“一對一,點對點”的現場對接會上,中阿雙方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興趣實現了極大調動,并形成了30 多項科技合作意愿,如半導體照明新技術、椰棗病蟲害防治技術、智慧農業技術、污水處理技術、高分數據衛星技術、羲和系統、醫療機械應用等,同時簽訂的中國-摩洛哥原創醫學太極健康合作項目框架協議、中國-埃及原創醫學聯合實驗室框架協議等12 項合作備忘錄或合作協議同樣能夠直觀展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現狀[4]。
全球共有22 個阿拉伯國家,結合這些國家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中阿之間存在較大的科技合作潛力。以阿拉伯國家蘇丹為例,作為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蘇丹擁有豐富的礦產、肥沃的農田以及大量森林、動物、漁業、水利資源,但其同時也缺乏先進的技術投資更好利用這類資源,如農業基礎設施的缺乏。這種情況在阿拉伯國家中并非個案。早在2016 年1 月13 日,我國政府便發布了《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該文件要求“利用中阿技術轉移中心,構建覆蓋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一體化技術轉移協作網絡”。2016 年1 月21 日,中阿技術轉移中心正式成立,技術轉移的中阿科技合作方式由此初步確立。2016 年9 月2 日我國多部門引發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則更為直觀說明了中阿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科技合作方式的重要性。
雖然阿拉伯國家的資源大多較為豐富,但隨著資源的不斷消耗,阿拉伯國家對發展科研和技術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隨著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快速進步,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的合作意向日漸加強,這便為中阿科技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近年來國內外學界開展的相關研究中,很多專家認為中阿應加強彼此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并重點關注環境保護、水資源、信息網絡、高鐵、新能源等領域,同時加強技術轉移和成果應用轉化。中阿間的科技合作還需要重點關注科技政策與科技發展戰略的對接,當前重大需求、新科技革命可能引發的重大變革也需要得到重點關注[5]。
作為阿拉伯國家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離不開科技合作的支持,只有高水平的科技合作才能夠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一帶一路”建設愿景的實現也才能夠獲得充足動力。通過科技合作的先導作用,“一帶一路”重大工程的質量提升、技術瓶頸化解、品牌創立也能夠獲得有力支持,技術轉移具備的推廣技術和產品能力必須同時得到重視,以此實現雙向開放式技術轉移,中阿科技合作即可更好獲得落腳點。
雖然“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存在較大的潛力,但科技合作同時面臨的多方面挑戰同樣不容忽視,如政治環境挑戰、經濟環境挑戰、社會環境挑戰等。
政治環境挑戰主要源于阿拉伯國家動蕩的政治局勢,大國干擾、美國因素帶來的影響同樣需要得到重視,具體挑戰如下:(1)阿拉伯國家動蕩的政治局勢。因盛產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22 個阿拉伯國家大多處于兵家必爭之地,作為大國博弈的中心,阿拉伯國家存在大量錯綜復雜的矛盾糾紛,很多阿拉伯國家也因此長期處于局勢動蕩狀態,如伊拉克、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長期處于局勢動蕩狀態,該局勢不僅會影響石油供應、油價,中阿科技合作的開展也很容易受到較為不利影響。(2)大國干擾。中阿科技合作的開展很容易受到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大國的影響,這類大國之間的明爭暗斗往往會成為中阿科技合作的阻礙。長期以來,阿拉伯地區便屬于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大國的勢力范圍,其對阿拉伯國家的政治影響也較為根深蒂固,而為了抑制中國的崛起,美國、俄羅斯等大國往往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科技合作心存戒備。尤其是美國,隨著特朗普上臺,中美間貿易戰的激烈程度不斷提升,“中國威脅論”在西方世界也日漸甚囂塵上,為了在各領域全方位遏制中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科技合作很容易受到大國的干擾。(3)美國因素影響。美國的外交戰略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阻礙中阿科技合作,雖然近年來美國對阿拉伯國家的投入減少,但美國在阿拉伯地區長期占據的主導地位并未出現變化,大多阿拉伯國家為謀求自身安全、利益仍較為重視與美國的關系,這就使得中美關系的走勢將直接影響中阿科技合作,美國對待阿拉伯地區事務問題采取的立場必須得到重視。此外,為抑制中國的和平崛起,近年來美國的戰略中心逐漸東移,重返亞太戰略也使得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日趨復雜,中阿科技合作可能因此受到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6]。
經濟環境挑戰主要源于阿拉伯地區的激烈競爭、以及中阿合作存在的欠缺,具體如下:(1)阿拉伯地區的激烈競爭。長期以來,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均對阿拉伯國家的高投資項目虎視眈眈,如輸氣管道、鐵路、核電站。很多國家早與阿拉伯國家開展了深入合作,如日本和阿拉伯經濟論壇的召開、法國和摩洛哥多方面協議的簽訂、韓國石油公社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簽訂的油氣開發特許協議均屬于其中典型,而作為后來者,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面臨的挑戰必須得到重視。(2)中阿合作存在欠缺。在相關調研中筆者發現,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科技合作在深度和廣度均存在欠缺,雖然這種欠缺是相較于美國等大國而言的,但由此引發的經濟挑戰必須得到重視。此外,很多阿拉伯國家存在的人民生活貧困、青年失業率高、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落后等狀況也催生了一系列經濟合作風險,如項目無限期擱淺、商業腐敗、不公平競爭等,這些也會對科技合作造成負面影響。
復雜錯綜的宗教民族矛盾、不健全的民間文化交流機制屬于中阿科技合作面臨的社會環境挑戰,具體如下:(1)復雜錯綜的宗教民族矛盾。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地區的民族糾紛、宗教矛盾較為復雜激烈,部分阿拉伯國家還存在縱容“東突”等分裂中國勢力的行為,這顯然不利于中阿科技合作的開展。(2)不健全的民間文化交流機制。雖然近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領域取得了豐厚成果,但由于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意識形態、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現階段雙方的文化交流更多局限于官方交往,由于缺乏平等、包容、互惠的文化交流機制,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為更好開展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本文基于“一帶一路”背景提出了多方面科技合作的實現路徑,包括加強政策溝通、推動民心相通、關注技術轉移、推進平臺應用。
加強政策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推進中阿合作機制的發展與完善,因此需重點關注官方平臺效應發揮的加強、各項溝通渠道的鞏固,具體路徑有:(1)加強官方平臺效應發揮。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阿應堅持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高官會機制等合作和日常聯絡機制,并重點關注中阿官方平臺效應的發揮,以此快速建立立體式、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架構,即可為中阿科技合作的雙贏提供支持,配合政策溝通,雙方可形成更為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2)鞏固各項溝通渠道。考慮到政策溝通主體的層次性,我國必須重點關注國內資源的整合,雙方需同時加強政策支持,科技合作過程中雙方利益、安全的保護需得到重點關注,如加強雙方關于反恐行動的政策溝通,通過維護地區穩定和安全,中阿科技合作即可獲得堅實的基礎支持。
民心相通需從政治和文化兩個方面入手,具體路徑有:(1)保持政治獨立。中阿雙方曾經風雨同舟,而結合阿拉伯地區局勢動蕩現狀,我國需要在地區熱點問題上保持政治獨立,并尊重阿拉伯國家的民族尊嚴和自由,由此增強雙方政治互信。(2)尋求共同價值理念。我國必須在中阿科技合作中尊重文明多樣性,這種尊重不應體現在中阿合作論壇層面,民間文化交流的發展也需要得到重點關注,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研討會、文化講座并安排科技領域人士互訪,即可進一步掃清中阿科技合作面臨的阻礙。
技術轉移屬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的核心,因此技術轉移工作的開展必須得到重點關注,具體路徑有:(1)明確方向。必須強化中阿雙方的技術轉移中心互動,中阿技術轉移中心需關注近年來埃及、蘇丹、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提出的相關建議與期待,通過準確收集阿拉伯國家的科技需求,即可保證科技交流合作與技術轉移的國家平臺較好服務于中阿科技合作。(2)豐富項目。需進一步完善中阿技術轉移綜合信息平臺,中阿技術轉移供需項目庫的豐富與更新也需要得到重視。現階段我國需加快中阿技術轉移綜合信息平臺二期建設,以此完善技術交易、價格評估、數字會展等功能,并通過信息平臺提供信息檢索、在線對接、數據推送等服務,中阿科技合作項目的對接、落地可由此好的有力支持。(3)跟進落實。對于已經完成的中阿科技合作協議、項目來說,相關跟蹤的開展必須得到重視,以此及時掌握項目的動態,同時還需要加強與相關企業機構的對接,由此擴大協作網絡、選取科學的合作方式。(4)加強宣傳。中阿科技合作的開展離不開宣傳工作的支持,因此需基于各類展會開展密集報道,通過刮起“科技旋風”、加大宣傳力度,中阿科技合作即可獲得更高程度的重視,中阿技術轉移工作的影響力提升、科技合作的深化也能夠由此實現。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具備較為廣闊的前景,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的加強政策溝通、推動民心相通、關注技術轉移等建議,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科技合作路徑建議,而為了更好實現雙方的科技合作,國內企業“走出去”經驗的豐富、中阿之間的密切配合、中阿智庫建設與合作同樣需要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