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自參加工作后,我很少回老家,因為工作太忙。2018年秋天,我總算有了點兒閑暇,就想休假回老家看看年過八旬的爺爺。看爺爺不能空手,該帶點兒什么禮物呢?琢磨的過程中,爺爺身穿藍色中山裝的形象浮現在眼前。在我的印象里,那套中山裝是爺爺的寶貝,只有逢年過節才舍得穿。于是,我到服裝店特意為爺爺定做了一套中山裝,準備給他一個驚喜。
“爺爺,看我給你帶了什么好東西。”一進家門,我就迫不及待地喊,真想馬上看到爺爺穿上新衣服的高興樣子。
姑姑打開裝衣袋,看到是中山裝,朝我擠擠眼睛說:“你爺爺早就不穿這個了,他現在可‘酷了。”
“酷”,這個詞兒會跟種了一輩子地的爺爺掛上鉤?
正當我疑惑時,爺爺從門外走了進來。不怪姑姑說他“酷”,爺爺真的很“酷”——身著運動服,有英文字母,有圖案;腳穿運動鞋,大紅色;配上直直的身板,就四個字:精神抖擻!
幾年沒回家,連爺爺都追趕潮流了。我頓時覺得那套中山裝拿不出手了。爺爺倒是沒在意,笑著說:“你有孝心,還記得爺爺愛穿中山裝。當年沒啥可穿的,就算有,咱們也買不起。現在市面上啥樣衣服都有,咱家條件也好了,我也美一美。”
爺爺的話不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衣裝不僅色調灰暗,而且款式單一。這些年,隨著市場不斷繁榮,人們的選擇日益多樣,著裝的標準也從“穿得暖”變成了“穿得美”。
爺爺邊說邊打開衣柜向我展示他的時裝——西裝、風衣、皮夾克,款式都很新穎。
我這才明白,爺爺不是喜歡穿中山裝,而是因為過去沒什么選擇。其實,爺爺能穿上中山裝,還是撿了我父親的“剩”——那套中山裝是父親結婚時定做的,后來父親身材胖了穿著緊,這才給了爺爺,爺爺一穿就是30年。
“趁年輕,多打扮打扮自己,老了不后悔。”爺爺的囑咐讓我思索良多。
在家中排行老幺的我,小時候總是撿哥哥姐姐的剩衣服穿。上小學五年級時,我穿著姐姐的舊外套去學校,被同學們嘲笑“男扮女裝”,氣得我把衣服剪得一條條的,被母親一頓打。現在,告別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時代,我倒應該向爺爺學習——趕上潮流!
下次回家再買啥,我一定要先問問爺爺。因為,我想不出來他老人家明年、后年、大后年還會穿出什么“炫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