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龔鳴

當地時間5月12日晚,巴黎市中心發生持刀傷人事件,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傷者中包括一名中國籍公民。行兇者在捅刺行人時高呼“真主至上”,后被警方擊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布對此負責。巴黎檢察院已將此案作為恐怖主義襲擊進行調查。
據法國媒體13日報道,事件發生地位于巴黎二區,靠近巴黎歌劇院、旺多姆廣場,是十分繁華熱鬧的商業地段,游客眾多、人群密集。襲擊者為法籍男性,名為哈木扎特·阿齊莫夫,現年20歲,出生于俄羅斯車臣共和國。據目擊者介紹,襲擊者為棕色頭發,蓄有胡須,穿黑色長褲。12日晚上9時左右,兇徒手持菜刀,在大街上隨意刺殺行人。在警方出動后,該男子也毫無懼意。警方最初希望通過電擊槍制服歹徒,但他卻向3名警察沖過去,還威脅喊道“殺了我,不然我就殺了你”,警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其擊斃。目前,嫌疑人的父母已被帶到警局,接受詢問調查。
傷者中兩人傷勢較輕,另兩名傷者已連夜被送往醫院進行手術,目前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網站的消息顯示,使館領事部負責人于13日凌晨前往醫院慰問受傷的中國公民。
案發數小時后,“伊斯蘭國”宣布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稱襲擊者是“‘伊斯蘭國的戰士”,并表示“他的行動是對聯合部隊的報復”。法國是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軍事聯盟的成員之一,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積極開展軍事行動,以徹底消除該恐怖組織。不過,目前尚不清楚襲擊者是否已經向“伊斯蘭國”宣誓效忠。
13日零點,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兩條信息,向受害者及其家人表示哀悼,向法國警方致敬,并表示“法國再次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我們絕不向自由的敵人妥協一步”。法國總理菲利普稱,警察在接到報警電話5分鐘后趕到現場,9分鐘后擊斃歹徒,反應迅速,對此表示贊賞。法國內政部長科隆也對警方的“冷靜應對”提出表揚。法國共和黨主席沃基耶要求“在恐怖主義斗爭中,光靠說是不夠的,必須行動起來”。
最新消息表明,襲擊者因曾與敘利亞人士有直接聯系,受到法國情報部門的注意,被列入法國S級監視檔案名錄中。該名錄目前共記錄在冊2.6萬余人,包括在押犯人、出現極端化傾向的可疑人員等。
這一消息再次引起輿論對這一為“維護國家安全”設立的檔案的質疑。“為什么這些人沒有被驅逐?”不少民眾對此表示憤怒。法國多個黨派要求政府“停止解釋,采取行動”。國民陣線主席勒龐發文指責,“既然我們不能讓這些‘定時炸彈失去破壞力,這個安全檔案到底有什么作用?”
自2015年來,“伊斯蘭國”在法國已經制造多起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受害者達到240多人。法國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報告起草人塞巴斯蒂安·彼得拉桑塔介紹說,和汽車撞擊一樣,持刀行兇是恐怖分子常用的“低成本”襲擊形式,受到“伊斯蘭國”的鼓勵。2017年10月1日,法國南部港口城市馬賽圣查爾斯火車站發生持刀行兇事件,造成兩名乘客死亡。2017年6月,一男子駕車在香榭麗舍大街沖撞法國憲兵車輛,除該男子傷重身亡外,事件未造成其他人員傷亡。
據悉,歐盟委員會將于本周三推出多個打擊低成本恐襲的措施,包括禁止購買爆炸物原料、加強公共場合安保、摧毀恐怖主義資金鏈條等。自2016年10月以來,歐盟共經歷了17次恐怖襲擊,其中法國共發生7次,英國4次,德國2次,西班牙、比利時、瑞典和芬蘭各發生一次。恐怖分子以公共場合的人群為目標,往往不可預測,造成的損失慘重,同時傳遞著“人人都是恐襲目標”的信息,極易引起社會恐慌。▲
環球時報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