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5月13日文章,原題:改變中國關于“剩女”觀念的女權主義作家就在幾年前,詆毀近30歲或者更大年齡未婚女性的文章在中國大陸媒體達到高潮。當時各種文章無休無止地把這一群體貶低為“剩女”,說她們被寵壞了,在婚姻上太挑剔或者太隨便。
“過去兩年來,大陸媒體對報道剩女不再狂熱了”。女性話題作家羅愛萍說。盡管“剩女”在今天不再像4年前那樣招致媒體報道的激烈譴責,但羅愛萍說,這種變化可能只是簡單反映了政府不斷變化的優先事項,而不是選擇單身的女性人數增多。當北京決定結束“獨生子女”政策以應對中國老齡化問題時,大陸媒體開始低調報道單身問題,開始把重點放在了強調“二孩”政策上。
羅的研究團隊發現,隨著經濟上越來越獨立和能夠更好照顧自己,大陸所謂的“剩女”人數一直在增加。羅說,大約在2000年時,中國社會關于“剩女”的負面描述達到了一個轉折點。媒體無情地報道她們,女權主義者對該群體遭受污名化憤憤不平。婚介及相關產業感覺到這是一個賺錢商機,搶著為她們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羅采訪的大多數女性說,她們想結婚,但找不到合適的人。由于擁有和男性類似的教育權利,她們能夠依靠自己過上好生活。
“事實上,大多數這類女性最終的確結婚了,她們只是比其他人結婚晚而已。”
羅說,她的很多采訪對象找到丈夫后結果卻失去了在財務和家庭事務上的決策權。她認為婦女在單身時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婦女的幸福與有丈夫或者孩子沒有關系。
去年民政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離婚的中國人比結婚的人數要多。結婚率從2013年的峰值9.9%下降到了2017年的8.3%。2016年的離婚人數則比2015年增加了8.3%,達到了420萬。▲
(作者HeHuifeng,陳一譯)
環球時報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