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俊 本報特約記者 李強
近日,航母海試成為中國媒體關注的一個話題。那么,什么是海試,航母海試要試哪些內容?從海試到裝備部隊再到形成戰斗力一般需要多長時間?《環球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名專家。
海試都有什么科目
所謂海試,就是海上航行試驗。對于常規的船舶而言,主要是在航行狀態下,對船體、輪機、電氣及其他設備、裝備按規定要求進行的一系列試驗的統稱。對于航母來說,由于其自身特殊性,除了對平臺自身的試驗以外,還要與艦載機和編隊進行試驗。廣義上說,航母服役前需要經受三大階段的海試考驗,即航母平臺試驗、艦機整合試驗以及編隊海試階段。不過通常而言,航母完成平臺航行試驗和基本的艦機整合試驗就可以交付部隊了。編隊試驗需要部隊完成。航行試驗一般會按照試驗大綱嚴格實施,先易后難,先航行,再系統,先平臺再艦機結合。
一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航母平臺進行航行試驗時,首先要進行主機航行試驗。就是在航行狀態下對主機和直接為主機服務的各種輔機、系統的安裝質量、運行穩定性和工作可靠性進行全面檢驗和檢查。這之后要開展航速試驗,以確定航母處于不同載況和不同螺旋槳轉數下的航速及其相應的主機功率、螺旋槳推力。此外還要進行操舵試驗、拋錨試驗等。除了與航行和操縱有關的試驗以外,還會穿插或者并行進行艦上裝備、設備的試驗,比如雷達、導航、通信系統等。
海試重在解決問題
《艦載武器》雜志執行主編石宏認為,航母第一次海試的科目可能相對簡單,主要驗證航母“到底能不能跑”“跑得怎么樣”,主要是對動力系統、導航通信、操縱系統等進行基礎功能的測試。第一次海試時,航母通常會使用自身動力低速航行,并檢驗螺旋槳轉動時的震動是否正常,船體的穩定性如何。各子系統是否會受到影響等。2011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第一次海試持續了5天。
軍事專家李杰認為,航母在最初幾次海試時,可能會有艦載機進行低空通場、模擬著艦甚至觸艦復飛等航母測試科目。航母海試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將逐漸增大。包括在復雜、極端天氣、海況條件下進行航行試驗,這一切的目的就在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對于采用新技術過多的航母來說,這個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李杰表示,航母的某些隱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暴露出來。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是在海試完成后的服役初期出現漏水事故。除了在海試過程中發現的明顯問題以外,航行試驗結束后,有時還會在船廠進行設備拆檢工作,即對部分設備進行檢查性拆卸,以便進一步了解其內部狀況和有無隱患,并盡快消除檢查中發現的所有缺陷。在上述工作結束后,再進行檢查性航行試驗。以檢查拆檢后的設備運轉情況。
海試需要多長時間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近年來新服役的各國航母中,中國遼寧艦和美國“福特”號頗有代表性。遼寧艦在2011年8月10日開始第一次海試,至2012年9月25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它當天正式交接入列。在這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里,它先后經過10次海試,每次海試時間大多在11至15天左右,最長的一次為25天。相比之下,“福特”號于2017年4月8日首次海試,當年7月22日就宣告服役,僅隔了3個月。李杰對此表示,遼寧艦海試時,我們對航母的運作完全沒有經驗,一切都需要摸索,因此花費時間較長。美國“福特”號之所以把海試時間壓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已經比原計劃的服役時間晚了兩年。
海試時間長短也和技術的成熟度有關。盡管航母的大多數設備之前都在岸上進行了試驗,有的還進行了系泊試驗,但很多問題只有在海試過程才會暴露出來。通常而言,全新的航母首艦的海試時間會長一些,后續艦的海試時間會縮短。石宏也認為,從各國航母的海試時間來看,半年到一年都可以算作正常水平。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首艦“尼米茲”號的海試時間相對較長,為一年半,其他大都在一年以內。
完成海試交付軍方,只是航母形成戰斗力邁出的第一步。李杰表示,正式服役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還需要海軍對設備和人員進行調試與磨合。這種情況同樣也是國際慣例,例如“福特”號去年服役之后,目前仍在進行一系列的整合和測試。該艦要正式投入部署,按計劃要等到2022年左右?!?/p>
環球時報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