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云
為了保護金沙江土著魚類資源,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的成員和志愿者,晝夜活躍在金沙江上游奔子欄至虎跳峽段的干、支流江面上——
云南省迪慶、麗江兩州市金沙江沿岸的群眾欣喜地發現,江上的電魚捕魚人逐漸消失了;江邊田野和江面河灘上,多年不見的秋沙鴨、魚鷹等鳥類又回來了;江魚的數量和種類,比前兩年也明顯增加了。
竭澤而漁
金沙江奔子欄至虎跳峽段,流經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香格里拉市,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魚類資源豐富,有金沙裂腹細鱗魚、金沙鱸鯉、硬刺松潘鱸鯉、短須裂腹魚、石扁頭等我國珍稀、特有的土著魚類10余種。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迪慶、麗江旅游熱的升溫,近年來江魚需求猛增價格飛漲,酷魚濫捕成了一些人的致富捷徑,電魚、炸魚、毒魚和使用絕戶型網具等方式進行捕撈的現象,曾經一度泛濫成災。先進、簡單、便宜的電魚器放入水中,大小魚兒無一幸免,非死即殘,能撈起來的不過十之一二,電魚水域半個月內沒有魚類活動的跡象。除了電魚,拖網對金沙江土著魚類的破壞最大,兩只船拖著大網,沿金沙江兩岸緩緩順江而下,大小魚兒無一幸免。
這種竭澤而漁的捕撈方式,使金沙江土著魚類數量急劇減少?!耙欢昵?,金沙江干支流水域的江魚數量和種類都很多,七八十千克的大魚,都經常有人捕獲?!薄跋愀窭锢林~類恢復和保護協會”負責人屈天文在護魚巡邏艇上指著湍急的江面說:“小時候見過的很多江魚,這些年來已經越來越難見著了?!?/p>
“金沙江獨特的高原生態環境和水文地質條件,孕育了長江源頭獨有的諸多高原魚類。據統計,金沙江水系共有魚類151種,其中僅裂腹魚9個亞種中的6個就屬于長江特有種。”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魚類專家潘曉賦博士介紹,金沙江上游云南段地處三江并流核心區,海拔高自然條件惡劣,脆弱的生態環境及較為緩慢的生長速度,使這里的水生生物抗干擾和自我恢復能力極低。過度捕撈、環境破壞等帶來的水生生態系統惡化,正在使金沙江上游的土著魚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金沙江土著魚類資源保護已刻不容緩。然而,長期以來由于觀念意識滯后,加之香格里拉漁政支隊和麗江漁政大隊漁政監督執法力量有限,面對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的金沙江干流和諸多大小支流,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迪慶州漁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墨繼光介紹:“迪慶只有州里才有編制8人和每年5萬元執法經費、無任何巡邏船只的專門漁政執法隊伍,每年三四個月的禁漁期內,連組織縣里搞上兩三次巡邏執法也困難。”
2015年11月,香格里拉企業家屈天文牽頭成立了“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從此,在金沙江上游奔子欄至虎跳峽段的干、支流江面上,隨時都能看到“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成員和志愿者的活躍身影。他們與迪慶、麗江兩州市的漁政、公安部門和鄉村組織、當地群眾密切配合,積極開展土著魚類保護的宣傳動員、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和全天候巡邏活動,在金沙江兩岸有聲有色地開展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工作。
從捕魚者到護魚者
“茨科堂對面有人在下網?!薄笆盏?,請發個定位圖來嘛?!薄奥闊┳o魚天使到昨天放流的地方看一下?!?/p>
在一個共有471名群友、名為“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的微信群內,每天都有幾百條類似信息刷屏。像這樣整天刷屏交流土著魚類保護信息的“愛魚護魚”微信群,在迪慶麗江兩州市有四五個,每個微信群都有數百名群友,他們有的是“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成員,有的是州市縣漁政執法人員,有的是鄉村干部和派出所公安干警,更多的則是沿江村落的各族群眾。
有這樣一份土著魚保護志愿者日志:2017年3月5日,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協同金江派出所巡護過程中,發現兩人違規下網人員,進行及時規勸后離開;2017年3月6日,香格里拉金江鎮派出所處置一起違法捕魚事件;2017年3月7日,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巡江長度單邊10公里,龍蟠地界發現一起下網,現場明確告知麗江已于2月1日就開始金沙江禁漁,給了幾份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材料,父子倆馬上收了漁具離開了……
據介紹,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通過企業出資方式配備了4艘專業巡邏艇,有21名專職人員。在護魚工作中,日常巡護由各小分隊在自己的管護范圍分時分段開展,通過電話、微信群等方式聯系,主要巡查江面有無違法捕撈行為、查看沿江水情等。一旦發現電魚者或違法捕撈者在江面作業,就會第一時間與附近沿江派出所聯系,第一時間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
此外,協會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還在兩州市流域內進村入戶廣泛宣傳,使流域內群眾對保護土著魚類的重要性家喻戶曉,流域內群眾積極參與土著魚類保護的監管舉報活動。
“我從小在金沙江邊長大,以前也愛釣魚。凡是有電魚船作業過的江段,一個星期都釣不到魚?!碑數卮迕駰畛姓f“近年來,隨著江魚越來越少、價錢越來越貴,酷魚濫捕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瘋狂。再這樣下去,子孫后代就可能見不到江里的土著魚了。就是憑著這個想法,才加入了巡邏護魚隊伍?!?/p>
“不瞞你說,我以前就是經常出沒在江上的捕魚、電魚高手?!比缃褚咽恰跋愀窭锢林~類恢復和保護協會”巡邏隊骨干的玉龍縣石鼓鎮沙壩村民喬耶明談起了自己的轉變。他說,喜歡撈魚摸蝦的他有次劃船在江上電魚被人舉報,雖僥幸逃脫了協會巡邏人員的追查,但也讓他聽聞了這一民間協會。后來通過與會員接觸,深入理解了酷魚濫捕的危害,并對協會工作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從此決定參與協會的護魚工作,利用自己熟悉江面作業及酷魚濫捕活動情況等優勢,為金沙江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盡一份力量。
在保護金沙江土著魚類的同時,協會還積極引導百姓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幫助群眾發展林業產業和人工養殖土著魚類,讓群眾在保護中獲利,使保護與開發逐漸步入良性互動。
“如果能夠人工養殖江魚大量供應市場,那么不僅能夠有效緩解野生江魚的濫捕行為,而且還能為沿江群眾找到一條增收致富新路子?!睉阎@樣的想法,來自香格里拉市良美村三社的協會成員晏前良,在協會幫助下開始探索金沙江土著魚類人工馴養?!艾F在技術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已經看到了效益,每年都有幾萬元的收入?!?/p>
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成立以來,護魚工作成效顯著。通過高強度、高頻率的常態化江上巡邏和重獎舉報者,配合漁政、公安等執法部門共收繳電魚器、魚網等工具數千張(套),電魚船、拖網船滿江可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酷魚濫捕行為也得到基本禁絕;協會自籌資金60萬余元組織了12次增殖放流,累計放流短須裂腹魚、鱸鯉、裸鯉、裂腹細鱗魚和光唇魚等金沙江土著魚類80余萬尾。
“全民共治”模式開啟
“早在2003年國家農業部在長江實施每年3個月的禁漁制度之初,我們就建議在我省金沙江上游水生生態最脆弱的江段率先實施全年禁漁?!笔O業局副局長蔡勇說,“但由于當時社會各界的生態保護意識較為滯后、民間參與生態保護的力量尚未充分發育,以及全年禁漁可能影響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全年禁漁缺乏必要的監管執法資源等原因,我們的建議最終未能實現。14年后的今天,上述各種因素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p>
2016年3月,農業部宣布將長江禁漁時間由每年3個月延長到每年4個月,并將禁漁范圍擴大到長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同時表示“已啟動相關調研及前期試點工作,力爭在2020年實現長江全面禁漁”。
“迪慶和麗江沒有三證齊全、以漁為生的專職漁民,這是我們與長江中下游相比開展禁漁工作的一個有利條件;民間組織和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更是為兩州市的土著魚類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丙惤杏颀埧h漁政執法支隊支隊長李世元表示,“目前金沙江上游麗江和迪慶兩州市,在長江流域非國家級保護區率先行試點全年禁漁的時機和條件都已成熟?!?/p>
屈天文說:“如果沒有兩州市的大力協調支持,我們的工作將寸步難行。在兩州市漁政、公安、民間組織聯動土著魚類保護模式的基礎上,實施全年禁漁制度,土著魚類保護工作將更容易開展。我們準備在沿江村組中探索分段負責、誰保護誰受益的機制。一旦當地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形成長效機制,很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現在和我們一樣想做這個事的企業家和志愿者越來越多,我們完全有信心探索出一整套可以在全省其他江河流域復制推廣的經驗和做法?!?/p>
相關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建議,云南省可以借助自身優勢和依托迪慶、麗江兩州市相對成熟完善的土著魚類資源民間保護機制,把奔子欄至虎跳峽段金沙江干、支流作為試點,率先在長江流域實施為期5年左右全年禁漁制度,并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可以向全省推廣復制的社會力量參與保護機制,同時通過增加水生生物保護內容、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河長制”、探索完善鄉村分段保護的利益鏈接機制等“全民共治”的云南土著魚類保護與開發模式,快速強化和提升全省土著魚類保護與開發的水平與能力。